你以爲周一過去就好了,其實周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全世界最有名的那隻胖貓說:“I hate Mondays”。星期一肯定是不會受歡迎的,因為在休息了兩天之後,週一的的到來意味著又要上班了,而且一上就是五天甚至六天。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不過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大部分人嘴上說著“討厭星期一”,可他們每週最沒有工作積極性的日子,其實是星期二。人啊,還真是心口不一。

星期二才是一週最喪的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團隊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他們在走廊安裝攝像頭做表情識別研究,把同學們的情緒數據統計後發現,一週中最喪的一天並非週一而是週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科研人員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們利用一個叫做Mappiness的手機應用,跟蹤了22000名使用者在兩個月內的心情變化。結果發現,大部分人的心情,在週二的時候都down到谷底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LES的科研人員收集了超過10萬的情緒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週一與週二的心情數據存明顯的差異:星期二人們的心情顯然更糟

這是一件非常反直覺的事情,曾經有媒體在社交網絡上發起投票,讓用戶選出最討厭的一天,星期一毫無疑問地高居榜首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不過顯然,

大家也很討厭星期二……

星期二:工作壓力大,週末遙遙無期

星期二令人討厭的首要原因,是工作壓力

英國MichaelPage招聘人力資源公司完成了一項涉及3000名英國人的最新研究顯示,一般英國員工表示,週二上午10點工作壓力之大達到峰值。

這項研究發現,雖然大部分人都會表示自己討厭週一,但是他們可能只是覺得在經過週末兩天的狂歡之後,週一要早起去公司打卡很討厭。

事實上,半數的白領在週一根本不會認真幹活,他們更大的興趣是跟同事聊週末看過的電視劇、八卦一下各種趣事。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然而在週二,所有人不得不回到“現實”,不但需要完成周一未處理完的工作,還要制訂整個一週的工作計劃。堆積如山的工作、老闆的要求以及臨近的最後期限,都會讓員工焦頭爛額,壓力瞬間加劇,幾近崩潰

倫敦政經學院地理與環境系的喬治·邁凱倫(George MacKerron)是這樣解釋相關的調查結果的:

他認為,在週一的時候,人們會有周末還沒有過完的感覺,在心理上處於週末和工作日的過渡期,所以雖然嘴上說著討厭星期一,但是很多人其實是在摸魚的。

但是到了週二,大家就要開始認真面對工作/學習上的事情,同時還會發現一個悲慘的事實:週二離下一個週末還非常遠……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這個結論揭示了兩件事:首先,由於大部分人在週一其實並沒有好好工作,以及許多公司喜歡在週一安排例會,導致很多人的工作被積壓到了週二,讓週二成為工作量爆棚的一天。這種情況讓很多上班族感到疲憊不堪,對週二的感覺自然是差評

其次,我們的大腦在這件事上,也貢獻了巨大的負能量

科普作家巴哈爾·古裡普爾(Bahar Gholipour)是如此描繪週二的:週二是這樣一個日子,“上一個週末感覺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而下一個週末則要在好幾年之後才會到來”。

研究顯示,大腦是依靠“語境線索”來記住某件事的“時間點”的。在同樣背景下發生的事情,大腦會在記憶中將它們歸類為一組(比如參加聚會),並與其它事件相區別(比如打車回家這類的事情)。

大腦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往往覺得,那些類似的事件發生的時間總是更接近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回到星期二的問題上。大腦在對待星期二的時候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機制:週一去上班是一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它迫使你從週末的放鬆狀態轉變為工作日的狀態,因此到了週二你會覺得上一個週末已經過去了很久

(事實上並沒有)。

與此同時,週一的你還可以很輕易的喚起你週末的記憶,因為週一你的大腦還很容易在“週末模式”和“工作日模式”之間轉換。

但週二你的大腦已經完全進入“工作日模式”,同時你又擁有了週一的記憶,這種情況事實上阻礙了你重新提取週末記憶的能力。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星期二早上會有一種模糊的時間間隔感——下一個週末為什麼感覺那麼遙遠

星期二:毫無存在感卻過得很慢

權威網絡詞典Urban Dictionary是如此解釋一週七天的:

週一:一週的開始。也許像地獄一樣,但是畢竟是可分類的。

週三:雄起日。週三過後以前都會變得容易,週三結束的時候大家都會特別有精神。

週四:週末從這一天開始,週五之前的最後一天。

週五:很明顯,棒極了!

週六和週日:週末法則。

至於週二呢?週二是一週裡最隨意的一天,它可以是任何事情,也可以什麼都不是。

所以星期二其實真的只是古代巴比倫人瘋狂迷戀7這個數字所造出來的日子吧,他們完全可以讓一週只有6天啊!更糟糕的是,這個毫無存在感的日子,還總是讓人覺得過得特別慢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相比於週末,我們的大腦在工作日要處理更多、而且預測性更差的事情,比如要處理的郵件、工作任務、參加會議,這些都會佔據大腦大量的記憶空間。週一的時候我們是剛開始處理相關的事情,但是到了週二,我們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法國認知神經科學家維爾日妮·範·沃森霍夫(Virginie van Wassenhove)表示,考慮到大腦在工作日需要處理許多事情,大腦會用很多的空間來存儲這些記憶。結果就是,我們的大腦在週二可能會產生更多記憶,這就讓人覺得週二比其他工作日更長

事情太多,過得太慢,不煩才怪!

算了吧,你就是不想上班

事實上,現代人不快樂的根源大概只是源於要上班這件事。

在LES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便是心情最好的週五,平均快樂值都要比周日低很多,而週二快樂值更是慘不忍睹。工作日與週末之間巨大的差別,才是導致大家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所以,別說什麼“工作使你快樂”。現實是,每個月總有那麼20多天,你不想上班。

但是不上班又是不可能的。曾經有人將“打卡上班”評論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因為這種發明將人的行為方式徹底固化,把生活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隨性,變成了8小時工作制和“兩點一線”的程序。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但問題是,人要想生存下去,總得犧牲點什麼才能換取生存所需的東西,如果不通過出賣時間的方式換取金錢,別的方式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可能對個體而言就太過高昂。

因此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用上班這種看起來成本最低的方式,來換取維持生活所需的薪資——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10億家產等著繼承的。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雖然每個週日的夜晚都在詛咒“為什麼明天是星期一?”、“為什麼明天要上班?”,卻還是不得不在週一的早晨伴著鬧鐘聲起床,以一種不快樂的心情面對未來五天的工作。

而週二呢?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讓人難以開心的存在。不過,有一個可以讓週二不那麼難熬的方法:那就是更多地關注手頭的工作,而不是不停地看錶,這樣你就會覺得週二沒有那麼慢了。畢竟,大腦的鍋,就想辦法讓大腦解決吧。

當然了,很多80、90後從小就不喜歡週二,原因並不複雜,就是下面這張圖: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祝各位週二快樂!

互動話題

明天就是星期二

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開心一點?

你以為週一過去就好了,其實週二才是最難熬的一天!

1. People find Tuesday the saddest day of the week,The Daily Telegraph,October 11, 2010, https://www.dailytelegraph.com.au/lifestyle/people-find-tuesday-the-saddest-day-of-the-week/news-story/5ec4570886974fe703fb29c8ef8c1ff9?sv=bdf3858a41104fa6bee9f664546deadb

2.《上班族一週壓力最大時刻:週二上午10點》,http://www.tiaozj.com/html/web-news/page/5122.htm

3. Why Tuesday Feels Like the Longest Day of the Week: A Science-Backed Explanation,Erik Devaney,https://blog.hubspot.com/marketing/tuesday-longest-day-of-week

4. LSE’s mappiness project may help us track the national mood: but how much should we consider happiness in deciding public policy?,George MacKerron and Susana Mourato,http://blogs.lse.ac.uk/politicsandpolicy/lse%E2%80%99s-mappiness-project-may-help-us-track-the-national-mood-but-how-much-should-we-consider-happiness-in-deciding-public-policy/

5.《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36氪,https://36kr.com/p/5128518.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