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法醫,或許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經過影視作品藝術加工的形象。前段時間,一部《法醫秦明》的劇掀起一股熱潮,帶給我們一場視覺衝擊,也讓我們的心靈被深深震撼。那麼,現實中的解剖室是什麼樣子?真實的法醫又是如何工作的?近日,小編跟隨李傑文、吳冬兵兩名法醫,走進解剖室,近距離探訪“屍語者”的工作環境。
當天一大早,吳冬兵和同事準備對一具男屍進行解剖檢驗,這是他從事這項工作的第2460天。2011年,吳冬兵放棄醫生職業,投身公安事業,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如今共參與解剖屍體100多具,出具鑑定書50多份。出發前,吳冬兵向小編介紹,他們出現場要專門穿一套衣服,因為碰到屍體高度腐敗,那種屍臭味會深入衣物纖維,幾天無法散去。到達現場後,為了不破壞現場,大家會穿上防護衣,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
穿戴就緒,大家走進解剖室。這是一間簡易解剖室,面積不到20平米,中間為解剖臺,房間一側的工作櫃裡放置著解剖用的儀器設備。隨後,屍體從停屍間被推進解剖室。大家對現場進行了分工,有主刀,有記錄,有現場拍攝。主刀法醫吳冬兵把屍體清洗擦拭乾淨,仔細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損傷。觀察完屍表後,法醫開始解剖,顱腔、胸腔、腹腔被依次打開,當腹腔打開時,屍體裡積聚已久的腐敗氣體迎面撲來。
吳冬兵緊皺眉頭,仍然專心細緻地幹著手上的工作,他正與死者進行一場特殊的“對話”。法醫們面對屍體時的冷靜是在無數次克服心理和生理障礙中不斷磨練出來的。2個多小時後,法醫們完成了解剖工作。吳冬兵告訴小編,一般來說,解剖一具屍體需要兩三個小時,但是損傷較多或者死亡原因較複雜時,可能要持續四五個小時。圖為法醫分工合作開展解剖工作。
夏日工作的煎熬,每一名基層法醫都深有體會。在狹窄的解剖室裡,裹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中兩個小時,大家熱得快要虛脫。吳冬兵走出解剖室,脫下防護服,一口氣灌下一大瓶礦泉水,此時他身上的衣服已全部溼透。圖為法醫專心致志不動搖。
能夠在法醫這一行業耕耘的人,必然有著對公平公正的熱忱和極強的責任感。法醫李傑文便是這樣一個人。在22年的法醫生涯中,他與案發現場的屍體接觸了2000多次,解剖屍體400多具,參與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和鑑定工作。懷揣著必須發掘真相的心情,他從未愧對任何一位逝者。圖為汗流浹背的法醫們。
工作以來,李傑文經歷了許多案件,見過各種各樣的屍體,他很快成為頂樑柱,越來越多的工作落在他的肩上。屍檢現場的他處變不驚、心思縝密,但就是這樣一個沉穩冷靜的人,卻常因為生命的逝去流露出感性的一面。這天,李傑文要對一具從河裡打撈上來的少年男性屍體進行檢查。在對屍體進行仔細勘驗後,死者家屬來到了現場。當認出解剖臺上躺著的是自己兒子時,這位母親激動地撲倒在地,悲痛哭喊,泣不成聲。圖為法醫李傑文。
這一幕,讓在場的人無不嘆息。李傑文的眼淚也抑制不住地奪眶而出,這個“老男孩”不願被大家瞧見,偷偷跑進附近的樹林……因為職業的定位,法醫不能受家屬悲傷和激動的情緒所影響,只能自行調適。10分鐘後,李傑文調整好情緒,又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圖為李傑文在進行細緻觀察。
在他看來,解剖刀是法醫手中的劍,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劈開迷霧,逮捕真兇。自他從老師手中接過這把劍,他已經堅持了22年,揮舞了22年。“你法醫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現場是哪一個?”小編問李傑文。“沒有最深刻,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心痛。爆炸案中屍體千瘡百孔,肢體不全;孩子被親生母親溺亡,慘不忍睹;青年殺害父母,跳樓墜亡……哪個現場不直擊人心?哪個現場不令人心痛?”他回答。圖為家屬在解剖室失聲痛哭。
正是因為面對過不同死亡,所以感觸到人生苦短,李傑文暗示自己,要更加珍惜活著的美好,認真對待每一天,努力工作,快樂生活。
從解剖室出來,小編深吸了一口空氣,心曠神怡。回到家,把身上的衣服洗了好幾遍,並且一連幾天沒有吃肉。法醫這個工作,不一定最危險最累,但一定最煎熬、最苦。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待命,他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永遠不知道將要面對什麼樣的現場,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付出與努力,才讓亡者安魂,給生者安慰。他們,不為鮮花,不為掌聲,只為死者鳴冤,讓正義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