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暫行辦法實行至今,對P2P網貸整改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距離《暫行辦法》落地滿打滿算已經過去兩年了,回首過去兩年P2P的合規整改可以用波折起伏來總結。從一開始的無從下手到後面的有序整改,到監管加碼的措手不及,再到雷潮爆發的艱難求生,最後到備案延期的茫然。那麼現如今P2P網貸是否如當初預想那般,走上合規、穩健的發展道路嗎?可以從當前的行業現狀窺得一二。

網貸暫行辦法實行至今,對P2P網貸整改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銀行存管

銀行存管是監管層最早提出的整改要求,當下也成為P2P平臺的合規標配,但是平臺與銀行的資金存管合作卻是充滿坎坷。起初銀行方面鑑於P2P名聲不太好都不太願意開展,後面在監管的大力推動下,許多中小商業銀行搶破頭的合作,後面平臺爆雷、存管屬地化要求以及存管測評的多方面因素,銀行又開始限制跟P2P平臺合作,甚至今年3月份貴州銀行直接宣佈退出資金存管業務。整個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12日,已上線銀行存管的P2P平臺共計967家,佔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58.78%。短短兩年時間,從零到近六成,行業資金池風險大大降低。

網貸暫行辦法實行至今,對P2P網貸整改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信息披露

根據監管細則規定,P2P平臺應當在其官方網站上建立業務活動經營管理信息披露專欄,並對平臺信息等進行詳細披露,這是P2P作為信息中介的基本要求。此前各地區下發的備案驗收工作指引對信披方面作出嚴格要求,當前大部分網貸平臺按照要求設置信息披露專欄並按照指標披露。未來隨著監管環境不斷趨嚴,投資人理念越來越成熟,將會促使著平臺信息披露愈發完善、詳細、深入,接下來信披的重點便是真實性和及時性的範疇了。

網貸暫行辦法實行至今,對P2P網貸整改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小額分散

監管政策上要求網絡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控制借款餘額上限,隨後限額令的出臺更貫徹了這一定位,同一自然人在同一平臺借款餘額不得超過20萬,不同平臺不超過100萬,同一法人不得超過100萬和500萬的額度紅線。限額令剛落地之時,業內人士及少量平臺還希冀著監管會有所放鬆,或是尋求規避項目限額的方法,但監管方面態度堅定,平臺只能接受現實。其中影響最為嚴重的是以大額標的為主的P2P平臺,整改困難甚至是隻能清盤退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監管趨緊,未來立足小額分散的平臺會越來越多。

網貸暫行辦法實行至今,對P2P網貸整改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過去兩年時候裡,P2P行業在合規整改方面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想要到達完全合規甚至是備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8月份以來監管再次密集出臺政策,打擊惡意逃廢債、加強對平臺管理、開展網貸平臺檢查,進一步推動P2P行業的合規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