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爲何沒有自己的教學主張,這篇文章說透了!

教师为何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这篇文章说透了!

教师为何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这篇文章说透了!

由於沒有重視教師形成並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在中小學很難聽到有思想、有個性的教育觀點,不少教師都在既定框架內按部就班地進行教育教學。除了備課、上課、改作業,重視理論學習的教師越來越少,思考教育隱性問題及長遠問題的教師越來越少,有思想深度的教師越來越少。

教師提不出自己的教學主張,既有學校管理及學校文化氛圍上的原因,也有教師自我發展意識上的原因。

教學定位範疇狹隘,重實踐輕理論,無法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在教學層面,很多教師都將自身的工作定位在備課、上課、改作業(或試卷)、開會這一範疇,沒有認識到閱讀、寫作、討論等看似與上課關係不大的學習行為也是教學。當完成了備、上、改、評這一機械的教學流程後,不少教師的空餘時間被無聊佔據,有些學校甚至將教師看閒書、寫作等視為違反工作紀律的行為而加以限制。如此,教師們很難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

閱讀缺失,思想發展受限,缺少提出教學主張的思想基礎。在閱讀層面,中小學教師不讀教材及教參以外的書的現象較為普遍。除了在手機與電腦上進行碎片化的電子閱讀外,看書、看報的教師並不多。由於缺乏閱讀這一重要的思考力提升的載體,教師們思想與理論吸收不足,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進而限制了教師理論水平的提升。很多教師的教學思考僅僅停留在教材理解、知識點操練、提高考試分數等常規性教學中,缺乏對教育的深層次思考,無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自然就無法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

對學習重視不夠,知識與智慧處於透支狀態。在學習層面,除了全校教師都要參加學校例會、少部分教師參加校外各級各類培訓外,大部分教師難有其他的學習渠道。由於學習機會不多、學習渠道不暢通,加上部分教師不讀書、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其知識、技能和智慧都處在只取不存的透支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教師越來越忙,但這種忙碌卻難以達到應有的教育價值,從而導致有教學主張的教師越來越少。

教師自我發展定位不高,沒有提出教學主張的能力。在教師自我發展層面,很多教師沒有給自己設定較高的發展目標,只將自己定位在能上課、上好課這一層面上。由於自我發展定位不高,很多教師成為合格的知識搬運工、優秀的習題訓練匠,能培養出優秀的考生,但卻不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師自身雖然是一個優秀的知識傳授者,但卻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教育人。不少教師無法將教育實踐上升為教育理論,也就沒有思考和提出教學主張的意識與能力。

精細化管理制約了教師教育個性的生成,教師無需思考自己的教學主張。在管理層面,很多學校實行精細化管理,追求秩序與規範,卻對文化涵養重視不夠,對教師個性生成重視不夠。教師從早上進校門到晚上離開學校,一切教育教學工作都是在學校統一安排、統一要求下進行的,以管理的便利犧牲了教師發展的可能性。在制度與紀律約束下,教師的教育行為乃至思想都被學校規定了,也就無需教師再有自己的教學思考及教學主張了。

教學不能沒有思想,教師不能沒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如何打破制約教師提出自己教學主張的瓶頸,需要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個體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