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騎兵向西——引子

「連載」騎兵向西——引子

這個炎熱的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經好友引見,有幸拜訪了一位老軍人。

老人家精神矍鑠,身板硬朗,說起話來聲音洪亮,言簡意賅,軍人風範十足,根本不像是年近八十的耄耋老人。

談及個人的的軍旅生涯,老人拿出數本圖書相贈,這些書,有老人自己寫的一冊自傳體的《記憶中的歲月》,系統性地記載了過往的人生歷程;有老人所在部隊首長和戰友的著述,也有社會各界的介紹文章,都與老人的軍旅生涯及轉業後的社會活動有關 。

出於對西北軍史的愛好,從這之後,我多次去冒昧打擾,老人很熱情,再次給我看了立功證書、獎狀的照片、電視臺訪談節目光盤等資料。從老人這裡,聽到了很多真實的往事,隨著話題的深入,我感覺,面前這位身形魁偉、待人和善的長者,閱歷豐富,除了書中寫過的內容,還有很多的細節,非常真實和生動,應該寫下來 。

一個古老而充滿傳奇的兵種,老人當年就是其中一員,先放上當年的軍樂經典,再讀老人的從軍歷程,不是騎兵也會熱血沸騰 。

1958年年底,一個甘肅寧縣青年,穿上嶄新的55式軍裝,騎上戰馬,背上衝鋒槍,成為當時全軍最大建制騎兵部隊的一名新兵,次年暮春,即投入了艱苦卓絕的甘青川邊剿匪作戰,連隊翻雪山跨冰河,與叛匪頻繁接戰 ,此時,新兵們只接受過一些基本的技戰術訓練 ,面對突發的大規模叛亂,他們踴躍求戰,躍馬揚刀,奔向了維護國家統一的疆場。

「連載」騎兵向西——引子

上圖為毛澤東主席對班瑪剿匪的批示,對該部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

西藏平叛歷時三年,參戰部隊傷亡人數遠大於稍後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連航空兵都犧牲了機組 。這支騎兵部隊參與的甘青川邊藏區平叛,指戰員亦多有犧牲。老人講述:

戰鬥中,他持衝鋒槍利用壓制射擊追擒過叛匪,身邊的數位戰友也在叛匪彈雨中倒下,他親手收斂、掩埋過戰友的遺體,甚至被戰友的遺體驚嚇過 。

高原平叛,自然條件惡劣,進剿部隊曾經長時間人斷糧馬斷料,看著戰馬互相把尾巴啃了個精光,飢寒交迫中,他堵住一個洞,抓了一隻旱獺,全班算開了次葷,旱獺油也不能浪費,灌進水壺,用來抹馬蹄,戰馬蹄子跑的都硬了。旱獺會傳播鼠疫,兵們不是不知道,不是實在餓的沒辦法 ,誰吃這東西 。

老人還清楚記得蘭州軍區空軍投下的盒裝食品的種類,當時鄰班有個老兵來搶他的餅乾,張牙舞爪地追他,他捂著盒子拼命跑,戰友們鬨然大笑,第二天,老兵沒再來搶餅乾,戰鬥中被叛匪射手擊中彈匣包,半邊腰胯都炸沒了。

“看我年紀小,嚇唬我玩呢,我當真了 。”老人說完把臉轉向了窗外。

我又問叛匪的槍法 。

“叛匪用的步槍前面有槍叉子,架到地上打排子槍,瞄上了,基本跑不了。”

老人特別提到,是班長一聲喊,救了他的命,讓他真正體會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涵義 ,這類細節很多,後面再寫 。當年的班長叫蔣生傑,失去聯繫多年,是陝北人,老人至今非常想念 。

在班瑪地區清剿戰鬥中,他單人獨槍潛入一座碉樓,活捉叛匪二十餘人,半年軍齡的新兵,甫經實戰,便榮立戰功 。

「連載」騎兵向西——引子

老人名叫陳麥志 ,這次剿匪,獲得部隊“孤膽戰鬥英雄 ”的稱號 。

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陳老親身參與了甘青南剿匪、鐵騎進疆、大比武、國防施工 、對蘇備戰,騎兵下馬、野營拉練、閱兵集訓 。。。是建國後人民解放軍戍邊西陲一段重要時期的親歷者。所在部隊,是彙集三大野戰軍騎兵精華的騎兵第一師 。

陳老從戰士開始,歷任騎兵班長、偵察排長、特務連連長、營長、團長,一直到1986年響應百萬大裁軍的號召,轉業到地方工作,每一步都堪稱踏石留印 。

甘青南平叛後的1962年,新疆發生伊塔事件,騎一師奉命進疆,全師人馬鐵路機動近兩千公里,抵達首府烏魯木齊,下車上馬,抱刀入城,給敵對勢力以強大震懾,給新疆人民以極大振奮 。進疆後,陳老升任偵察排排長。

任職特務連連長期間,率所部工兵排,官兵同心,奮力攻堅,出色完成了某高地國防施工任務,被軍區授予“硬骨頭排 ”榮譽稱號,這個工兵排隨後遠赴中南半島,參加了抗美援越, 師級以上的幹部就出了七八位 。

七十年代初,陳老所在部隊實施的嚴寒地區野營拉練,繼班瑪剿匪之後,再一次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筆批示和讚揚,由此開啟了全軍野營拉練的熱潮 。這時,隨著時代的變化,騎兵已下馬改為步兵,陳老任職副營長,所部八連是野營拉練的示範連隊 。

還是在副營長任內,陳老又受命帶領地方測繪隊,勘測打通天山南北的公路,他身先士卒,在峭壁上結繩攀巖,在前開路,軍地緊密合作,按時完成了測繪任務。天山深處地勢險峻異常,施工難度極大,隨後施工部隊用了九年的時間,1983年才建成通車,一百多位解放軍烈士倒在了築路現場,這條路,就是被譽為大美新疆標誌性自然景觀的獨庫公路 ,車水馬龍往來穿梭的旅遊、自駕熱線 。

「連載」騎兵向西——引子

美不勝收,幻如仙境,那是有人在前開山趟道 。

陳老轉業後,不託關係不走門路,服從上級安排,憑著認真和勤奮及優秀的組織能力,幾年時間就把一個瀕臨倒閉的療養院做的風聲水起,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 。

退休前,熱心的陳老攜手多位疆內文化名人,發起、組織了新疆文化藝術研究會並義務擔任日常管理工作,這期間,與“西部歌王”王洛賓結為摯友,並給予王老諸多幫助 。晚年,陳老還擔任著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等社會職務 。

這是一位見過槍林彈雨,吃過大苦、受過大罪、衝鋒在前,永爭第一的騎一師老兵 。

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一師,轉戰萬里,鐵騎西進,戍守邊陲,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邊疆的穩定和繁榮,凝結著陳老和戰友們的奉獻,兵種不在了,戰馬換鐵甲,但鐵騎精神永駐,這是傳統所繫,初心所在 。

寫個騎兵第一師故事的連載——《騎兵向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