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女村官做土特產「搬運工」 一年幫村民賣出200萬產品


楊寧是一位苗族姑娘,2010年從廣西大學畢業後,考取了村官,回到了家鄉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工作,已經任滿兩屆六年,2018年她被村民選舉為村主任,繼續服務家鄉。當時本來可以借調到鄉政府工作,楊寧卻主動要求留在村裡,當村書記助理,“我希望能夠和村民打交道,聽聽他們的想法,為村民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攝影師 戴繼民 "

江門村曾是自治區級貧困村,有12個自然屯,分佈在元寶山,每個自然屯都相隔十幾裡的山路,“記得第一次下村走訪是村主任騎著摩托車帶著我,那時很多地方沒通硬化路,我坐在後面,屁股顛了一天”。12個自然屯,又都是盤山公路,全走訪一遍需要一天的時間,為了方便工作,楊寧不得不學會騎摩托車。 "

江門村地處偏遠,貧窮落後。扶貧一直是楊寧的工作重點,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也是這幾年的政策導向。“這幾年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可沒少折騰,女漢子已經不能形容我了”,楊寧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業,帶動一部分村民脫貧致富。 "


剛開始楊寧就是幫村民在網上賣點野生靈芝、牛肉乾等苗山裡的特產,後來她帶領村民賣竹子、種辣椒、種西瓜,“在外讀書那幾年沒幹的農活,這幾年都加倍的補回來了。”2016年她組織村裡的張海慧、雲鳳英等11位留守婦女成立高山泉水西瓜專業種植互助合作組,種植20畝西瓜,每位婦女就西瓜這一項人均增收3000元。 "

2012年,她自己自費去南寧考察市場,直接尋找客戶,“直接找客戶,免去中間商,每根竹子的價格高了一塊多錢,村民可以多賺點”。在幫村民賣竹子的兩年裡,竹子每隔兩天就得從山裡運往縣城,楊寧都是自己一個人騎著摩托車押送,往返100多公里,每次到家都是半夜。一次繩子沒綁緊,竹子半路上從車上掉下來,她怕麻煩村民,就打電話讓父親來幫忙,父女倆花了幾個小時才重新裝好車。 "

“柳州市十大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柳州市優秀大學生村官、廣西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鄉村創富好青年”都是楊寧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獲得的榮譽,她也有不少機會離開村官的崗位,但是從小在苗寨里長大,楊寧喜歡這裡的山山水水,“特別是雨停了以後,看遠處梯田和雲霧,感覺自己就是在雲端上行走。” "


水壺、頭燈、解放鞋,這是楊寧當村支書助理時必備的三件套,因為村民白天都在田間地頭忙,楊寧經常需要晚上走訪村民。到了雨季,這三件套就能充分發揮作用了,楊寧和其他同事要經常走山路和夜路查看村裡的災情。 "

8月的廣西很是炎熱,楊寧來到泗歐自然屯的雲鳳英阿嫂家查看筍乾,最近有老闆讓她幫忙從村裡收購一萬斤筍乾,楊寧便督促村民加緊製作筍乾。在當村官的這幾年,楊寧當起了苗家土特產的“搬運工”,幫助村民賣野靈芝、筍乾、竹蓀等特產,2017年幫村民賣出兩百多萬的農產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江門村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

楊寧在幫村民銷售土特產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顧客問道“有沒有不用農藥化肥的農產品嗎,價格貴點都不要緊”,楊寧開始意識到綠色食品的商機,剛好她的家鄉有很好的生態,有些偏遠的自然村到現在還保留“稻鴨魚共作”的生態農業方式。 "


為了幫村民賣西瓜,楊寧經常晚上往返於江門村和縣城,有一次騎摩托車趕到縣城,因為路滑,楊寧從摩托車上摔了下來,膝蓋被磕破,鮮血直流,楊寧就近找了一個鄉衛生所,縫了十幾針,第二天一早又趕回村裡組織工作。“女漢子”一樣的工作狀態,朋友開玩笑稱她為“苗家鐵娘子”。 "

楊寧每個週末都要到縣城和其他村官開會,討論電商平臺的事。2014年她還聯合融水縣其他幾個苗族村官,成立了一個專賣苗族特產的平臺,這幾年創業之路並非一番風順,但楊寧都儘量把最大利益讓給村民。 "

2016年,楊寧開始到各地考察,學習生態水稻的種植技術,同時也請來了一位廣西的水稻專家為她提供技術指導。2017年年初,楊寧開始說服了六個自然屯,按照“稻鴨魚共作”的方式,和她一起種植生態水稻。“雖然生態水稻產量會低些,但是價格可以是農藥化肥種植的三倍,村民們養魚養鴨,也會有一份不錯的收益”,楊寧說,“以後自己的工作方向就是在讓村民守住綠色青山的同時,票子也能夠多起來”。 "


為了推進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工作,楊寧不僅在晚上訪問村民家,白天她也去田間地頭和村民溝通,向村民解釋國家政策。村裡有兩位生活困難的老人之前一直沒交過醫保,楊寧瞭解情況後每年都會從自己的工資拿出幾百塊錢為老人家交醫保。 "

回村工作幾年,楊寧早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愛開玩笑的楊寧,到哪都是歡聲一片。村裡多數都是老人,楊寧走在路上,被村民撞見了都會喊她“小楊,去我家喝油茶”。 "

楊寧一下班,都會來村小,陪小朋友玩。2011年的暑假,村裡有孩子在水庫玩耍出了意外,楊寧就組織七彩夏令營,讓本村的大學生和孩子一起學習翫耍,讓村裡的孩子度過一個安全的暑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