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一顆釘子要是一直沒有楔到牆上去,大概是因為左右上下的選擇還沒確定好。確定下來的時候,操作就簡單了,錘子不行換錘子,釘子不行找釘子,這兩樣都不行,現在還有電氣化的衝擊鑽,要想釘上去辦法會有的。

假如生活裡的一件事沒做好,一個最大的壞習慣是怨天尤人,其實不用怨別人,做不好的原因也不是我們沒能力,主要原因是信字還欠缺,信字不足,做事就不篤定,不篤定會人浮於事,就膚淺毛糙,事情就不容易成就。我就是這樣一個正信不足的人,我做事之前都要到處找許多的道理來論證說服自己,然後才能升起信字來,這樣做事的壞處是下手比較慢,不過,一旦做起來進步也不慢。

所以,信字欠缺的人很需要講道理給他聽,把道理講到人的心坎上了,信字生出來了,做事就容易了。生活裡如果我們能夠確定有信再去做事,過程裡就不會有猶豫不決的念頭出來干擾你,即使有什麼困難出來也不怕,我們還是能一往無前迎上去,遊刃有餘完成它。

看看,大道理其實都是浪費時間的無用話,好像講道理就為了叫人相信它才不得不講的,就像我們的武學,我們講的道理最多,無非是叫大家知道我講的話不是騙人的,你信了,武學鍛鍊起來就格外賣力氣,別人再說多相悖的話也不受影響,這都是信字升起來的好處,好了,我們現在繼續說“節節貫穿”這個道理。希望繼續給大家練拳增益些信心來。

“節節貫穿”這句話練太極拳的都會說,實在要講的明白,講到我們的心坎上,這個較比有難度,有人說:我們講節節貫穿,是你身體的各個關節都要空開,在此基礎上,有了向下松沉的氣勢,再通過腳下的反彈力,節節貫穿上來,由腿而腰,由腰而通達兩臂。

這是我從網上摘來的話。在這話裡,關節要空開什麼樣啊,向下松沉是種什麼感受啊,怎麼做到它?怎麼做才能由腿而腰,由腰而達呢?這都是叫練拳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話。我們武學裡許多的文章都這樣被寫成抽象藝術派,看標題好像什麼都要解開了,可是,內容看完了,還是什麼都不懂,但願我們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懂。

節節貫穿大體有兩層意思,第二層是第一層的加深,第一層說明白了,第二層也就懂了,我們現在說第一層。

我們先學習兩個現代科學詞,叫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因為知道節節貫穿的道理,需要先知道這個作用力與反作用是怎麼回事。書上說。划船的時候,槳將水往後推(作用力),水將槳往前反推(反作用力),從而使船能前進。這是節節貫穿生活裡的常見例子,這個很好懂。

內家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其實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是我打了你一把掌,也相當於你反擊了我同樣一巴掌的力,這是互相的。說一個從樓上掉下來的人,對地面也有一個大小相等並且方向相反的反彈力,因為地球和人之間,存在著質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樣人能體會到的作用力還有速度比地面“體會”到的作用大得多,所以人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上面說的這是人與物在作用力方面的感受區別,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力,疼痛的大小與我們人體的質量緻密彈性程度有關係,也與感受器的敏感度有關係,還與受與被受的心裡感受有關係,這些關係決定了打人與被打情緒反應有落差,所以,我們不能一看力是相互的,打人沒幹系,這個是不講道理。

我們跑步的時候,跑步的後蹬腿與體重通過腳給地面一個作用力,這時候,地面也給人體施加一個向前上方的反作用力,這樣我們人就能開始往前跑動了。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看不到有人在空中大步走,這是地球的引力造成的,人不能抗拒,我們地上的人體運動行為活動,是筋肉相互競爭的力之間不平衡時發生的,我們這種由肌肉產生的力,是控制姿勢與運動之間複雜平衡的主要方式。

運動方式是一樣的,不同的個體運動的能力差別非常大,即使是同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比年老的時候,能力大的沒法比,一個人的本事,要看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能力大的機體遠比一個能力相對弱的機體要跑得快,這個能力在我們排除外部阻力的狀態下,我們個體肌肉的粘滯力、關節的加固力還有各肌肉間相互平衡的彈性張力,這些因素的綜合表現,是我們這個機體皮囊呈現力量素質的最好方式。

大家不是總懷疑:練武的人去學什麼人體解剖啊,答案就在這裡了。我們要學習分析這些能力,掌握這些能力,才有機會上升到我們武學這個“節節貫穿”上面來,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往高層次上面走。

好的身體素質,就像質量好的鑽石,越緻密越純淨,當我們筋肉之間的緻密彈性間隙,在對掙互為陰陽相對平衡的作用下,合成一個統一有效的傳導介質,這就具備了武學中借力打力的基礎,這也是武學借力打力最好的科學依據了。再進一步來練習術的運用,反彈振盪與發放就熟悉了,這個動作具有的條件是我們自身重量反作用,五弓組合張力彈性造成的速度與力量,外力速度,力量等這一系列的力的組合,所有這些條件一旦成熟,我們就可以在瞬間無意識狀態下被我們這個陰陽互抱渾圓傳導體同動反作用到對方的身上去,這都是一瞬間就完成的事。

在這些條件中,力的傳導通過介質的質量結構緊緻程度來決定力的傳導丟失的多或者少,這是造成節節貫穿的主要內容,為了瞭解這種介質傳導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來體會這個緻密結構傳導反作用力的直線威力,我們可以找一根胳膊粗的2米直木棍,按在肚子上去撞牆,不用跑起來,也不用大力氣,你看看牆撞我們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這是反作用力直線傳導給我們造成的威力,這裡體驗的感受程度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傳導丟失的越少越好。過去我們古代人攻城門的時候,有一種武器是專門撞城門的,那個撞柱都是最硬的,有的要削尖了頭,有的要加鐵器裝頭加固,這都是要保證力的傳導要直接無誤。

內家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你看這威力大不大啊?

小時候,我們學拳的時候,師父常說:別打軟,塌好腰,這是那個腰脊板似牛的基礎,也是為了傳導不丟失,鍛鍊節節貫穿準備的。

生活裡,我們還有一種體育運動是“撐杆跳”,這個運動是利用力的反作用來接力借力進行跳高的,與上面的柱體傳導稍稍有不同,在這裡面弓的彈性施加力參與進來了,彈性力參與放大加速了力的威力,小時候我們玩的時候,找一根空心有韌性的竹竿,彈起來人像是長了翅膀,玩起來飯都忘了吃,這個彈性力的參與就是我們武學需要的另一種條件,當我們人體把這兩種完美無缺的結構特徵有機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生而為人就更有趣了,練武鍛鍊也有了趣味性。

說這麼多,大概我們還是不懂什麼是“節節貫穿”,好吧,我們再來看下面圖

內家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這是按在地上的一隻手,施加在手上的壓縮力會反作用往上,這個力通過腕(1)被傳遞到橈腕關節與橈骨(2),該力拉緊了骨間膜(以雙箭頭來表示),骨間膜將一部分壓力轉移到尺骨(3),併到達肱尺關節(4)處的肘,到達肘部的壓力最終朝著肩(5)的方向傳遞,拉緊(緊棚)的結構以細長箭頭表示。

下圖是骨間膜清晰圖。

內家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看到了吧,這是武學節節貫穿較好的科學解釋了,假如按在地上的反作用力到達橈骨,這時候骨間膜如果不具有足夠的彈性張力,這個力就不會被完整的傳遞到尺骨,力就會在橈骨,或者是橈骨上端被往上傳遞,很明顯,力的作用失了軌道,碰撞就發生了,對應機體會造成損傷,力就要被損失,被“吃掉”了,也或者是力在鬆弛的骨間膜被分散掉。

我們人體就是這樣一個龐大複雜的卯榫結構,這些結構組織間都有相應陰陽互為的拮抗作用體,他們互相聯繫,節節相系,當力的作用上身到達某個關節,我們自身具有的自動調節功能就會本能做出相應的意識自我調節,這個力就會遵循一定的筋肉走向軌道,依次經過被傳導,反過來啊,當我們的筋肉血脈,粘稠或者是粘連或者僵硬,或者薄弱達到一定差異度的時候,形意分離的差別會造成意識調節系統滯後或者受阻,我們本身具有的這些同動節節貫穿的功能也就受限了,受限的人體會逐漸失去了這個節節貫穿的能力,甚至連起碼駕馭自身運動模式的能力也沒有了。這是不是很可怕啊,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談武學了,即使我們能把基本的身體健康保證在正常範圍之內,我們學習的意義也是大的不得了。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個提重物模式的演示剖析,這個圖是體現另一個方向作用力下筋肉做功運動變化的,這裡要註明一點,這時候的骨間膜用鬆散兩個字不太合適,相對於繃緊的環狀韌帶來講,這時候的骨間膜張力相對小一些,應該具有的彈性張力還是存在,這應該是合適的描述。

內家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這個圖示反映了一個重力作用下骨間膜的作用模式,與上面分析的反作用力支撐模式正好相反,在這種模式下,骨間膜在相對松活張力狀態,而肱橈肌和其他肌肉比如斜索,環狀韌帶,他們收縮協助將橈骨和負荷重力緊緊的固定在肱骨小頭上。

大家看到了,兩種模式的展示,它們一個上,一個下,合起來的同時,一個渾圓互為結構產生了,他們相互拮抗,陰陽對掙互為一個整體,在同動作用下使力呈現最少的損失傳導,並且通過彈性的互為張力,自由增大或者減小力的方向,速度。假如我們在武學上通過一種有序的運動模式重建記憶與鞏固,通達自我自然狀態,我們人就能在打鬥中,得機得勢,隨心所欲,無為而為之。

這是節節貫穿的科學道理分析。

高層次的節節貫穿指的是我們身體的脊柱龍骨貫穿。道理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