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圖書館(散文)

軍校圖書館(散文)

(軍校圖書館\攝影杜若)

"常到圖書館,常讀各報刊。"

這是在軍校讀書時,發表的一篇拙文開篇語。

今日坐在國家圖書館,一下想到了這句話,想念起海軍政治學院圖書館。

軍校依山傍海,建築群隨坡就崖,錯落有致。教學樓在一百一十個階梯之巔的半山坡上,圖書館建在一進校門右側,山下的小塊平地上。由臨山教學科研樓,還有從上邊看是三層,從下邊看是四層的居民樓,環繞得如眾星捧月一般,這寸土寸金的核心地角,足見治校者的匠心所在,可見圖書館在軍校的顯赫位置。

建在山坡百級臺階下,狀如牛舌尖平地上的圖書館,空中鳥瞰這座建築,山和樓迤邐一體,若盤龍之睛,格外醒目閃亮。一進衛兵守衛的軍校大門,給人一種無言喻示:教員的孺子牛精神,學員生龍活虎的朝氣,鑄就堅不可摧的祖國鋼鐵長城。

三層樓圖書館,形如戰艦,坐西面東,牆白窗明,朝陽中熠熠生輝,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進入到軍校圖書館,就踏上了觀光景臺,聽智者妙語,與勇者對話,看世界軍事風雲。

翻書靜讀,心就到了大草原。在這知識的草原上,起伏的丘陵,無際的原野,九曲十八彎的河流,迎風搖滾的草綠,金日陽光下的白雲,扶搖直上一日九萬里的大鵬。自己有時似牛在悠然食草,有時若馬情感奔馳,有時像鷹遨遊在蒼穹。

閱覽室是自由的海洋,潮湧浪起直抵心扉。高高書架,四方臺桌,圍坐滿席,窗明筆疾。人在激流裡潮起潮落,啟航於報刊之海,穿行於文學天地,看到了美學風景,偶遇孤島力學建築,衝浪在軍事、政治、經濟和外交潮頭。

文化知識,軍政素養,是核能裝置。知識一旦進入人心,當量聚貯就是多多益善,需要產生核裂變之時,就會有無窮動能產生。書籍如戀人,無論高低與胖瘦,喜歡就追求。追求文字中的生活,就是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的未來。在追求中熟悉對方,在交流中成熟心智,在熱戀中找到了真愛,找到了傾訴的知己,找到了無窮無盡的話題。

軍校圖書館,是軍械裝備彈藥庫。和平軍演需要她,"紅"、"藍"雙方鬥智鬥勇中,將士們熟悉了手中的武器裝備,洞悉敵人的前沿戰術戰法和戰略;戰爭爆發需要她,肩負衛國神聖使命的軍人,有克敵制勝的軍事謀略智慧,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有用之不竭的"彈藥",隨時隨地源源補充。

軍校圖書館,是心靈慰籍的驛站。學員興奮開懷時,鬱悶失落時,渴求知識時,尋求答案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走近她。走入肅靜的圖書館,就踏上了豁然開朗的天地中。在這裡,無論何時都會有目標的光輝,如同航標燈在洋流中導引航程,人生的戰艦拉起錨開起船,風大浪大不怕險,越激流穿風暴,劈浪陌生之海,在金光映波的旭日中,進入母港的懷抱。

在這裡,有人寫出專著,有人寫出專訪,有人寫出專欄文章;有人找到愛情對話平臺,有人找到人生七音門鈴。最耀眼的是,學員們通過探索,用各自的方法,尋找到鍛造精兵勁旅的金鑰匙。

我從除課本外再沒見過啥書的農村孩子,一下子見到滿廳滿屋滿架磚頭厚書,這震撼心靈的眼前世界,這靈魂洗禮的學員生活,使人有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志向。我在軍校圖書館裡,讀軍事學,讀哲學,讀文學,讀美學,讀新聞學。讀懂了"位卑未敢忘憂國",讀明瞭"仗劍走天下",讀深了"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已來擔承"的道理。記住了"散佈知識,散佈生命"的金句。

走出軍校圖書館,走出軍校大門,見過林林總總的圖書館,潛意識裡的"圖書館",還是"牛舌尖"上的建築最親切,最為溫馨難忘!無疑是這裡的書籍,這裡的報刊,還有這裡管理員老師的真愛付出,讓軍校圖書館成了夢中的牽掛,成了一生難忘的精神聖地。

我們從青年學子,成長為軍隊之母士官長,成長為銀星尉校軍官,成長為金星將官,從中國之海到四大洋破浪航行,從過去走向人生的未來。我們的青春歲月,我們的理想激情,我們的胸懷格局,我們的智慧能力,都是從軍校起步,都享有過母校圖書館的知識乳汁。當時的學員只道是尋常,今日我們明白軍校功在千秋:圖書館是種子庫。一本書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句話,播種到了心靈土地裡,遇到合適的陽光、溫度和水,就會生長出理想的果實。

夜裡靜思所悟:一切藝術首先是文學的構思。文學是土地,文學是種子,文學是陽光雨露,文學通往四面八方,融會貫通中西文化,覆蓋天文地理。記得那年在福建旅遊,偶然讀到省報上一篇散文,作者的名字忘了,標題清晰在腦:《圖書館的模樣》。散文的內容,讓人耳目一新,"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一段時空。每個人,都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份歡欣和苦難,……因為每一本書都是一個靈魂,一段人生,一個世界。它是精神的天堂,那些靈魂那些世界靜靜地在那裡,等候著每一個來打開它們的人。"

(2018年8月5日於西城棗林前街70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