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爲什麼會讀書!

昨天

寧視君給大家“劇透”了一撥

《溈水春秋:玉潭舊話(下)》

的精彩內容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大夥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呢?

好啦~寧視君就不賣關子了

視頻版+文字版奉上

即可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

從古至今,教育乃國之根本。作為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玉潭,重教修文的傳統在這裡淵遠流傳。早在唐代以前,玉潭鎮就建起了學宮,學宮又稱文廟。“文廟在古代主要是有兩大作用,一是祭祀孔子,二是承擔學校的職能。”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長孫丙麗說。

寧鄉的學宮在現在的什麼地方?據同治《寧鄉縣誌》記載:“學宮,舊在縣南關外和平倉故基,自唐末黃巢兵毀後遂改遷於飛鳳山之陽。”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大概就是在原來的縣招待所附近,包括原來的公安局和教育局這一片。”寧鄉文史專家姜福成說。在古代,學宮的地位不一般。它是統領當地教育的“領頭羊”,對當地文教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學宮為當朝統治者下令統一建造,但因各地對文教的推崇程度不同,學宮的規模也不盡相同。在寧鄉,學宮的建設歷來受重視。戰火紛飛中,學宮多次被毀,但是重修一事從未停止,僅清代,學宮就重修過16次。且重修後的學宮,佔地寬廣、規模宏大。

那麼,寧鄉的學宮究竟長什麼樣子?《寧鄉縣誌》中曾有詳細記錄,學宮內景色優美,內有“瓊閣凌霄”、“日映三臺”、“月池環柳”等“學宮八景”。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承擔掌管一方教育之職的學宮,還承載著部分學校的職能。不過,要想進學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學子中的翹楚才能進去就讀。民國《寧鄉縣誌》學宮篇就記載:“寧鄉學生員額數:文生,在明代十名。清順治中,迭有更變。康熙中,仍為十名。至雍正二年,始定為十五名,加學府二名。”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對當時的寧鄉人來說,家中有人進了學宮就讀,是莫大的榮耀。不僅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還能減免賦稅、領取助學補貼。一時間,寧鄉學子爭相讀書,以進學宮就讀為榮。不過,進學宮學習跟在私塾、學院等其它學習場所不一樣,所學知識更加多元化。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在全縣學子奮發學習的氛圍下,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巷子口人易祓釋褐殿試第一,成為我縣第一個狀元。

易祓的金榜題名,大大鼓舞了寧鄉學子。據統計,自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至清末,寧鄉的進士就有50多名。

因學宮的就讀名額難以滿足求知若渴的寧鄉學子,歷史上還曾發生過多次愛才惜才之士為寧鄉學子爭取學額的故事。清乾隆年間任湖南學政的錢灃寫的《過寧鄉》一詩,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除了學宮外,書院也是古代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不過,和學宮的公辦性質不同,書院多為民間創建,重在“傳道授業解惑”。明代在玉潭創建的玉山書院,也就是後來的玉潭書院,曾培養出了許多文化名人。

據同治《寧鄉縣誌》記載:“玉潭書院在縣城東門外,舊名玉山,明嘉靖二年邑令胡明善建在縣治左”。書院旨在“朔望進諸生講明經義,課生童誦習”。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明代末年,因兵禍頻發,玉山書院被毀。百餘年後的乾隆十九年(1754)年,邑紳鄧竹林等捐資重建,將書院從玉幾山搬到了東門溈水邊。13年後,時任玉山書院山長的周在熾與寧鄉耆宿周岸齋認為玉潭書院這個名字與書院更契合,於是,將玉山書院更名為玉潭書院。

周在熾還新修了《玉潭書院志》10卷,額定每年招生50-60名,每月課文3次,每月晨起、早讀、講書、晚讀皆以擊邦為節。而玉潭書院的發展也如他所願想的一般,“永於《通志》,不泯於千秋”,在寧鄉的文化史上書寫了劃時代的篇章!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在玉潭書院幾百年的發展史中,陶汝鼐、陶之典、廖樹蘅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來到這裡,並留下了許多題詠。還有王坦修、袁名曜等擔任過嶽麓書院山長的寧鄉人都先後活動於斯。一代代的文化浸潤,傳承和發展,讓更多的寧鄉人走出小城,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學宮和玉潭書院曾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名彥俊傑。因為種種原因,這兩處古蹟都未能保存下來,但文脈的傳承卻沒有因此中斷,一直綿延至今。今天的寧鄉,以寧鄉一中為代表的寧鄉教育繼續上演著“考不倒”的傳奇。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寧鄉一中始建於1912年,初名為“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由偉大的民主戰士、革命家、教育家朱劍凡先生“毀家興學”創辦。1941年更名為“省立五中”,1951年上半年,省立第五中學由安化遷至縣城節孝祠,即如今的“紫金中學”校址。從此,寧鄉始有公立完全小學。1952年,正式定名為“湖南省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歷史上,徐特立、李淑一、楊昌濟、周世釗等教育名流執教於此,向警予、繆伯英、曾憲植等革命先輩學成於斯。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多年來,寧鄉一中的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居於全省領先地位,“寧鄉人會讀書”的美譽傳遍四海,外地取經者紛至沓來,寧鄉被稱為“考不倒的紅旗”。

“近五年來,高考600分以上、一本以上、二本以上上線人數一直穩定在100、700、1200名以上,各項數據一直位居湖南省同類學校前列。作為老師,我們都有這樣一種榮譽感和使命感,為國家培養人才,讓更多的寧鄉學子走出湖南,走向更寬廣的世界 。”寧鄉一中年級主任彭小剛說。

從學宮到如今的寧鄉教育,對文化的重視與推崇從未停歇。在質樸的寧鄉人心中,“樸耕秀讀”的觀念代代傳承。千百年來,寧鄉人尊重讀書人、敬佩讀書人、仰望讀書人,對知識的渴求與讚譽讓這片2906平方公里的土地書香四溢、人才薈萃!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他們中,有一代詩僧齊己、宋狀元易祓、有“楚陶三絕”之稱的陶汝鼐......而在近現代史上,還產生了陳家鼎、周震鱗、劉少奇、謝覺哉、廖樹蘅、陶峙嶽、周光召等一大批名人。他們,如天上的熠熠群星,照亮了寧鄉學子前行的道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寧鄉學子繼往開來,奮勇向前!

人才輩出!看了這個才知道,寧鄉人為什麼會讀書!

PS:

如果您對我們的節目感興趣

記得週四晚上20:05分

守候在寧鄉電視臺綜合頻道~

節目每月兩期

每期12至15分鐘

同時

節目視頻還將上傳至

寧視界微信公眾號和手機臺以及騰訊視頻網

並推薦至中央、省市傳統媒體

和主流網絡新媒體平臺

期待您的關注!

記 者 | 任鐵 喻夢霖

編 輯 | 彭嘉蕙

編 審 | 蘇 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