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歷久彌新,這大概就是建水給我最深的印象。走入建水城的那一刻,不得不感慨,時間的腳步似乎從未踏足過這塊土地,它的“音容笑貌”似凝固一般,在一圈圈的年輪中,越發清晰。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雙龍橋(十七孔橋),建於公元1839年

建水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唐元和年間南詔國於此築惠歷城,現存建水古城建於明洪武年間。沒有浮誇的裝飾,沒有吵鬧的酒吧街,沒有小資的咖啡吧,更沒有人工刻意而營造的古城化。

建水就這麼不偏不倚的存於雲南,散發著它獨有的人文氣息,市井而淳樸。維笙和院就像生根在這建水文化的中一顆種子,靜待四季看風和雲起。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朝陽樓,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距今600餘年

◆ 住清代合院,獨賞院中園林景色 ◆

從建水火車站大概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到達風景秀麗的廣慈湖,遠遠的就能看見“一進三院”式的清代合院立於旁,貔貅鎮於院前,古色古香的院門,連接著的像是另一個世界。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尋著潺潺的水聲走入二院“定風波”,羅漢松、石頭小山,小瀑布,將近1米的錦鯉,一時竟讓我看的出神。轉去一院“醉花陰”白色石頭修建的小拱橋,三折橋,還有顏色各異的花草樹木,儼然就是花園景象,真想賴在這樣的一方天井中,獨賞這院中景。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最讓我驚喜的是三院“戲院”,寬大的戲臺,讓周邊的所有都黯然失色。踏上戲臺,頭頂是一副金色的雙鳳如意雕花,栩栩如生,彷彿我再多看其一眼,它就要突破木框的束縛,舞於眼前。“戲院”的天井就像是天然的空調一樣,冬暖夏涼,容納200人也不擁擠,團建轟趴都不在話下。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打開房門,屋內的全自動化窗簾緩緩而開,陽光透過鏤空雕花的窗子在屋內印下斑駁的痕跡。從櫃子到桌子再到屏風,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要不是電子產品,我大概會以為,這一定是我進錯了某官家小姐的閨房。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祥和套房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惠和套房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復古的格局裝飾,卻絲毫不影響房間內的各種設施都是按五星級酒店來設置。棉麻的沙發配上錦緞的抱枕,質樸又不失典雅。ACCA KAPPA的洗浴用品,浴缸上的薰香,讓沐浴都是一種享受。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最難的是,這樣全木結構的建築,隔音問題向來都是一大困擾,但是在和院,夜晚宿於房間,耳邊只有柔軟的枕頭和自己的呼吸聲。主人陳娜在這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寧可降低層高,也要保證房間的隔音質量。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匠心獨運,造就深厚文化底蘊 ◆

和院的建造總共花了6年的時間,6年對於一座建築而言,是從粗曠到精細,從大概到細微,越是細緻越是逃不開時間二字。我用一整個下午,漫步於和院裡,只為了細細品味在過去六年這裡所留下的每一點用心雕琢的痕跡。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本源餐廳

當我輕撫門窗上的雕花時,匠人刻刀的力度似乎順著這些木紋傳達到了我的指尖。從開工到完工,匠人們花了6年時間現場雕刻和院內的所有繁複木雕,一深一淺,一條一畫都濃縮了建水的千年古韻,正因這樣造就和院成了現存中國最大的劍川木雕群。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嘉木堂茶室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208根高達12米的梁木,才將整個院子架構起來,雖有不同於古時的兩層合院,但正因是三層的原因,對於木材的選購也才頗為嚴苛。這樣的結構沒有出現與古建築那種割裂的違和感,反而更好的凸顯了中式合院的大氣莊重。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之所以會建這麼一處宅子,陳娜說:“為讓世代謹記家庭和睦之貴,亦有感建水千年文化之深厚底蘊未能良好傳承,所以爸爸一直視建水的文化傳承與發展為己任。我自然也承接了父親的想法。雖然其中艱辛,但建這宅子也更像是建自己家。所以也將家族和睦之精神融入其中,這也是和院名字的由來。”

我想之所以以酒店的形式呈現,是想更多的人能夠真實的觸摸到,感受到這其中的建水文化底蘊,而不只是匆匆一瞥。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不管是住店的客人,還是路過的遊人,只要進了和院,管家都會特別熱心的帶他們在和院裡走一圈,並且每一處都做講解。離開的人無不留下“哇“的感嘆,縱使千言萬語在心頭,但是這一字就足以表達對和院的讚歎。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 山間野味隨意吃 ,特色雲南味 ◆

宿和院,吃的可一定不能錯過,各種山間野菜,雖叫不出名字,但仍吃的津津有味。一定是你在其它地方嘗不到的地道雲南味道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苦刺花炒蠶豆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乳餅蒸火腿

特色Mini汽鍋雞,真是融化了少女心的我,入口香滑的雞肉,口感醇香的雞湯,只有巴掌大的氣鍋,捧在手心都捨不得放下。能有如此口感,還要歸於自家農場的養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坐在嘉木堂茶室吃誘人的下午茶,聽風從院中緩緩吹過,茶的醇厚加上蛋糕的香甜,留於唇齒之間的味道竟不澀不膩了。晚飯後閒步於院內回到房間,桌子上的飯後甜點讓人驚喜,瞬時覺得好貼心。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 周邊遊百年古蹟,製做特色紫陶 ◆

來建水大致都是為了人文氣息濃厚、保留完整的上百年的古蹟而來:文廟、朱家花園、朝陽樓,雙龍橋,大板井。從和院出發到達這些景點,開車都是十幾分鐘的路程。或在建水古城隨便繞繞,吃建水燒豆腐,米線,感受百年沉澱下街市的熱鬧景象。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距今700年曆史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圖蟲網|by EdwardScissorhands

還值得一提的就是米軌小火車,靜靜的站在車站,都是一道風景。據說旺季小火車一票難求,但是入住和院就沒有這個煩惱了。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和院距離夜晚最熱鬧的紫陶街僅5分鐘的路程,延廣慈湖邊散步到紫陶街,燈火輝煌。雖是不遠,但紫陶街的熱鬧卻絲毫影響不到和院的靜謐。還可以去紫陶體驗館,體驗做建水著名的紫陶。旁邊還有夜間才開的遊樂園,小朋友的最愛。

6年時間打造清代合院,坐享中式園林,感沉澱千年歷史的建水文化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書中的詩句變成了眼前的院落風景,踏入建水和院的那一刻就似打開了一幅歷史的畫卷,而我終於也可以做一次這畫中人,在建水和院裡,靜享人間百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