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怎麼辦?

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怎么办?

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怎么办?

很多孩子,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

普遍將老師視為至高的權威,

在他們的心目中,

老師的話就是一言九鼎,

不容半點兒置疑,

而家長的話卻成了“耳旁風”。

家長們普遍表示很無奈,

卻又想增進親子溝通。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如何讓家長的話不再是“耳旁風”

針對孩子將老師的話當 “聖旨”現象,希望家長放平心態、理解孩子。同時,家長也可以適當引導孩子的這種心理。告訴孩子:老師不是聖人,不能保證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萬無一失,因此老師的話,可以信,但不能盲目全信。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把父母的話當 “耳旁風”,當孩子經常對自己的話充耳不聞時,家長就該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問題,並嘗試做出一些調整:

1學習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一般來說,老師都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所以他們知道如何去說,孩子才能聽進去。家長可以學習一些溝通技巧,通過正式交談、講故事、做遊戲等方式主動與孩子交流。

2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

父母可以適當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和策略,做到循循善誘、寬嚴相濟。既不能下禁令,處處挑剔、事事指責孩子,也不能一味遷就、放任自流。

3以身作則

父母要懂得身教重於言傳的道理,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不自覺地就會把父母的話作為標準。

4言而有信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儘量避免兩種情況:一種是喋喋不休地在孩子耳邊嘮叨,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在反覆接受相同信息後選擇“自動屏蔽”。另一種是對孩子信口開河,家長總是說話不算數就容易降低威信,使得孩子不再輕易相信父母的話。

當一年級新生常常說“老師說……”的時候,家長應儘量消除牴觸心理,先與老師站在同一戰線上,給予孩子肯定,如果老師確實有不妥之處,再引導孩子去思考、判斷。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當家長確實對孩子的某些言行無能為力時,可以巧妙利用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的心理特點,與老師及時溝通、交流,尋求老師幫助,共同解決問題。

孩子回家後不與家長交流在校情況

怎麼辦呢?

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怎么办?

家長可以在放學的路上問一問孩子,今天在學校裡有沒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在傾聽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孩子的快樂。在上學的路上也可以給孩子佈置任務,讓孩子記住“開心的事情可以回家與媽媽分享”,這樣做,不僅能夠了解到孩子在校的一些情況,還引導孩子多關注開心、高興的事情,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每天充滿了正能量。

其次,老師的教學是需要家長配合的,要一起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方法。一是配合教師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關心孩子的喜怒,瞭解他的心理,促其成為“三健”人才(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個性);二是平日裡要注意督促孩子作業,要讓孩子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與老師聯繫,要注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聯繫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交流,也可以電話或短信交流。交流的主要內容:一是瞭解孩子在校的綜合表現。諸如學習態度、體育鍛煉、參加活動等,切不可一味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二是提出教育教學建議。如果發現孩子的任課教師在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務必及時反饋給老師,如果不好直接與老師說,可以通過班主任轉達。但是,記住一點,家長一定要多信任老師,要學會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喜悅,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

更重要的是,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當孩子把在學校遇到的困難告訴家長時,家長一定要用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適時抱抱孩子,輕聲細語地安慰幾句,再給他擦擦流下的眼淚。這樣做比什麼都強。等孩子靜下來的時候,再給老師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或者和老師約見一下,瞭解具體情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