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最近大家關於《創造101》楊超越的車禍現場討論甚是激烈,甚至出現了一幫鍵盤俠開始diss她。

近日楊超越 回應公演變“車禍現場”,直言“雖然唱走音了,但是每一個走音的字裡面都包含著我的想法”。表示當時沒有想太多,“歌不就是為了表達人的情緒嘛,那你只要把情緒表達出來,就可以稱之為歌。”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娛樂節目喜歡就看,不喜歡總有你喜歡的,懟人其實沒有必要的,一個十分努力的農村孩子混到現在著實不容易,又何必網絡暴力去傷害她。

其實關於網絡攻擊的案例層出不窮,有些案例讓人拍手叫好,比如最近最火的崔永元微博揭發娛樂圈黑暗。有些案例則讓人心驚肉跳,江歌媽媽人肉劉鑫案,湯蘭蘭性侵案,大學女老師摔狗案……

這些事件中的“壞人”成為被攻擊的主角,他們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在公眾的視線中: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工作單位,身份證號碼。

但是你以為網絡攻擊只發生在那些“壞人”身上嗎?並不是!

前一段時間,某餐廳內安裝數十個微型攝像頭,將拍攝到的客人就餐情況直播到網絡上,引起人們的熱議,網友強烈呼籲,捍衛隱私,拒絕網絡暴力。

為了打擊各種非法炒作、人肉搜索等網絡攻擊行為,微博熱搜榜被下線整改,之後各社交平臺也紛紛進行整治,還網民一個清新自然乾淨的網絡社交平臺。

此做法不覺讓人拍手稱快!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中,人們追求著所謂的正義,以上帝的名義行駛著自己所謂的權力,拒絕邪惡,保護弱者,伸張正義!在沒有完全關注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就貿然的發佈到網絡上去,讓當事人承受各種非議。不管當事人是對是錯,自有公論,過度放大事件,初衷雖是好的,但難免有失偏頗,這種支配行為下,使得自己也成為暴力者。

想起了《雙城記》開篇的幾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讀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之後,你就會知道從某種意義上網絡攻擊屬於犯法行為。

雖然吐槽出於洩憤,但卻非常容易涉及到網絡暴力和道德的問題。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廢話不再多說,今天想要分享一部電影《搜索》,豆瓣評分7.3,但它絕不止7.3。

電影打出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通常是娛樂大眾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為一種殺人工具。

電影講述的是,上市企業董事長秘密葉藍秋(我們的國民女神高圓圓)為了續醫保而做了常規的體檢,檢查結果出來竟然是淋巴癌晚期。年輕貌美的她大好年華才剛剛開始生命就要結束了,情感和理智到了崩潰的邊緣。

檢查結束之後,她坐公交車去上班,在車上她還沉浸在自己生命將要終結的痛楚裡,沒有給旁邊的老人讓座,出口不遜,惹怒了車上的一干人等。不讓座事件被坐同一輛公交車的實習生記者用手機拍成了視頻。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隨後視頻被傳播到網絡、電臺等各種媒體平臺。

當葉藍秋的老闆沈流舒看到電視上報道不讓座事件的時候,說了句:“屁大點兒的事還成新聞了,小題大做。”

群眾關心的、關注的就沒有一些重要的事嗎?

如果影片僅僅是這樣就結束,也就沒有什麼探討意義了,接下來的事件中則是顯示人性中的黑暗面。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憤怒的網民將葉藍秋的工作單位和家庭住址都“人肉”了出來,記者甚至去採訪了她上小學時的班主任,想要把她所有的私生活曝光在公眾的視野下,然後讓人們摒棄唾罵。(某平臺記者採訪楊超越父親,又是出於什麼目的呢?讓人費解,哪位父親願意聽到女兒被罵?)

在公眾指責下,葉藍秋不得不帶著老闆沈流舒借給她的100萬,逃離這個對她橫加指責的社會,豈料這更使她被冠以“小三”之名,全社會將罵名指向這不讓座的“墨鏡姐”。

原本一個生命垂危的妙齡女子,分分鐘通過網絡暴力,祖宗十八代都被人肉出來進行譴責。

面對紛紛擾擾的網絡暴力,葉藍秋並不是沒有為自己發聲,但這真實的聲音卻被網絡暴力傳播者惡意的給封殺、掩埋了。

葉藍秋找到當時拍攝“不讓座”的實習生記者,拍攝了道歉的視頻,真誠地向那位老大爺道歉,也真誠地向社會表明自己的心態。

然而為了盲目追求熱點爆點的記者領導人不僅不接受這份道歉視頻,還組織社會專家討伐葉藍秋,討伐這個社會的“毒瘤”。

在整個社會的聲討中,葉藍秋只能戰戰兢兢地在黑暗陰冷中生活著,出門要僱傭的保鏢保護自己;僱傭保姆無法使用自己的身份證;在自己的行蹤暴露後,立馬惹來了,眾人的唾罵和毆打,出行的照片被火速上傳網絡,被鍵盤俠們猛烈抨擊。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當葉藍秋僱傭的保鏢楊守城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把自己當成“精神病”時,她徹底地崩潰了。

“我是有病,淋巴癌晚期,這下你滿意了吧!拿著這個跟你女朋友解釋去吧。”說著把診斷病書扔給了楊守誠。

這時楊守誠才知道這個女人所做的一切,她身上所發生的一切是因為生命將要終結,原來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誤解了這個可憐的女人。

知道真相的楊守誠決定留下來陪葉藍秋看日出。

葉藍秋站在人一樣高的蘆葦地裡頭,吹著風,終於沒有質問和謾罵。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在那麼一瞬間裡,誰也就不能再傷害誰。

看完日出之後,楊守誠陪葉藍秋來到醫院就醫,葉藍秋趁人不備爬上高處選擇了自殺,留給世人的是一具冰冷的屍體和一紙遺書。

遺書中寫道,讓楊守誠將她所有的資產都捐給更需要的人。

這個可憐的被網絡暴力殺害的女人,死後還對這個冷漠的世界懷抱著最大的善意,將資產留給更需要的人。這該是一種怎樣的胸襟和氣魄啊!

電影的結局很是溫柔,楊守誠觀看自己陪伴葉藍秋看日出的視頻,視頻中葉藍秋笑容燦爛,嘴中唸叨著——“我要過好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

“我們的工作是要努力記錄生活中的真實,努力還原事實真相。可生活中的真實又是最不好理解的。什麼是真實?同一件事,你看我看就是不一樣。”

楊超越回應車禍現場

這是電影裡記者陳若兮的經典語錄,也是劇中每個人苦苦追尋的終極真相。導演沒有給出答案,但是熒屏外的我們心中是否有答案呢?

在這個公民意識極強,可權利卻極其有限的時代,我們都學會了通過網絡發出自己微弱但是真實的聲音,但是點擊“發表”的那一刻,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什麼是真相?“

知名新聞人柴靜在《看見》中寫道:“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斷,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強烈的單純判斷。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不管網絡上發生什麼熱點或者爆點,作為屏幕前的我們,沒有親身參與到事件中,是無法全面感知事物本身的,即使是我們身邊的事情,也未必能夠做到感同身受。拒當網絡暴力者,還網絡一片清淨地。

我是小和尚,我志願做一名合格的網民,拒當網絡暴力傳播者!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將這份愛,傳達出去,留下你的志願簽名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