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普賢境,此是普賢行」你能不能深信不疑?

“此是普賢境,此是普賢行”你能不能深信不疑?

學華嚴本身,就是從根本處下手,你跟佛,本來就是無二無別。我們從行門的立場來講,你見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現在關鍵就在於,我們所說的、你所見的不是佛境界,我們怎麼樣把這個轉過來呢?

我們現在因地在修行,你就要注意,我所面對的一切境界,包括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我們說都是普賢境,我們起心動念,也都是普賢行願,你這樣就跟佛相等了。可是現在,我們做得到嗎?

你不要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告訴各位,我們都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你信心不夠,你說此是普賢境,你會畏懼,真的嗎?我在吃飯,我在打噴嚏,這都是普賢境界嗎?我們說是。我們所行的一切都是普賢行願,都是普賢大行。你說“真的嗎?我還會想到不應該想的事,我也罵人,我也會做錯事”。那你的信心就不夠了。

要想具備這個條件的人,哪一種人最容易?憨厚、憨直的人最容易。師父這樣講,“對,我這個就是普賢境界,我所做的都是普賢行願”,不管怎麼樣,就像牛一直犁過去,一直往前衝,他堅信不疑。當然剛開始他也是凡夫,可是你看他持之以恆,不要多久,快的一年,慢的三年,他就成阿羅漢去了。

我們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為我們太聰明,因為你會懷疑,所以聰明的等號那一邊就是懷疑。你會一直懷疑,真的這樣嗎?所以你不能成就,你只要一有疑就不行了。不只我們講“此是普賢境,此是普賢行”的情況,唸佛的人也有同樣的情況,你要是能夠對一句佛號,單提到底,它還是照樣可以成就。可問題是,你有沒有辦法單提到底?就像我們講“此是普賢境,此是普賢行”,你能不能深信不疑?

我們從理上來講的,不是沒有依據的。這個時候,我們在聽聞以後,就看你能不能夠這樣堅定不移。假如你不能堅定不移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因為沒講道理的。你說不懂,把這個理都跟你搞清楚了,讓你能夠探討的很清楚啦,你還沒辦法再下手。問題不在於經法的本身,應該來講,這個時候,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的信心,跟你自己的那種理念。我們現在所要的就是要建立這個部分,不在於佛法難易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在於我們自己的信心,你能不能建立。一般人,成與敗的關鍵都在這個地方。

信為道源功德母,要看看你的信能不能這樣子真正的建立。要是不能這樣明確的建立,那沒用辦法。我們都知道佛法很殊勝,我們都想要成佛,但是你成不了。這不是說佛法多難,真正的佛法難,也難在於你信心的門打不開,能夠打開信心的門,我相信很方便。

擷自《普賢三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