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关好问题之“门”

随时关好问题之“门”

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后来一直加到了一百米。一天,长颈鹿问袋鼠:“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很难说,”袋鼠道,“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这个故事初听起来就是个普通的笑话,但细品之下,这“袋鼠出笼”确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面对“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这一问题,管理员们不加思索就认为是“笼子高度过低”,先入为主影响了决策的形成;当他们把笼子高度加到三十米、四十米时,问题仍然是问题时,不会深入调研,继续走错误的路;管好袋鼠,随时把笼子的“门”关上才是问题的核心,忽略了核心问题就会本末倒置。在我们的党建工作、服务于民的各项工程中,也需要随时找到并关上那道问题之“门”,才能牵住“牛鼻子”,有效地解决问题。

遇事少臆断。“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臆断“黄花”的故事令人深思。动物园管理员们之所以一致认为问题的原因是“笼子高度过低”,是因为觉得袋鼠有从十米高度的笼子跑出去的可能。就这样,凭着主观臆断就得出了结论,并付诸处理问题的行动。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也有的同志喜欢想当然,凡事按着自己的第一感觉进行。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中,一些地方不去考虑因地制宜,而是凭领导干部的想象,把十分不适合的产业引进来,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扶贫羊”事件,大抵属于此类问题吧!少些臆断,多些深入,方能有的放矢。

整改不盲目。“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要善于及时发现,从多角度思考。一次两次加高笼子高度,都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却还要沿着那个思路不断“整改”,只能越改越错,而对真正解决问题没有丝毫作用。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缺乏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精神,凡事就一个死心眼,不懂得全面分析,不懂得追求真相,貌似执著,实则盲目。一旦陷入了这样的泥沼,可能真的难以自拔,比一叶障目或因噎废食更为严重。因此,当某一条路走不通时,就要适时打住,选择另一条路,否则就会进入死胡同。

解决抓核心。“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对于渔网来说,只有抓住了“纲”这个主要的、核心的问题,那些“目”就自然张开了,关键是有的时候根本没找到“纲”在哪里?就像“袋鼠笼子”,“纲”其实是笼子的“门”,只要这“门”一关,其他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在脱贫攻坚中,就有那么一些地方,道路泥泞不堪,经济发展落后,但各级的帮扶措施却是发展产业等。其实,对于这些落后的地方,“路”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纲”,“路”不通,一切的“产业”都是苍白的,也有基层干部感叹:“要脱贫,先修路吧!”解决了“路”这个核心,其他帮扶才能接地气,才能有成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约束,往往“当局者迷”,“先入为主”的念头一旦占了上风,就很难接受不同的意见。越是这样,越难弄清“庐山真面”,以致在错路的路上渐行渐远。眼下,我们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正如火如荼,各个环节都不能像“袋鼠笼子”那样,只关注臆想中的因素,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原来是那道“门”。党员干部门,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忘记“袋鼠出笼”的教训,随时关好那道问题之“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文/何竹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