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用於資源開採 促高效開採模式形成

眾所周知,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只有採取合理的方式進行資源開採,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有助於環境保護和新型開採模式的形成。

大數據用於資源開採 促高效開採模式形成

大數據用於資源開採 促高效開採模式形成

當今時代,全球人口總數不斷增多,地球上的自然資源開採活動日益頻繁。人類為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大量的砍伐樹木、開採煤炭等自然資源,這對原生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不恰當的資源開採模式也使得資源開採效率低下。

為了改變這種開採模式,科研人員開始探索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人工智能技術用於資源開採,這不僅有助於新型資源開採模式的形成,同時也促進了新興技術在各領域加速落地,使新興技術更好的服務於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從總體來看,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不可再生(包括地質資源和半地質資源)、可更新等多種類型。礦產資源中的金屬礦、非金屬礦、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地質資源,成礦週期往往以數百萬年計。半地質資源如土壤資源,其形成周期雖較礦產資源短,但與消費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緩慢的。對於由於形成周期漫長或不可再生的資源,更應儘可能綜合利用,避免浪費和破壞。

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這類資源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藉助技術優勢進行科學開採是非常必要的。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數據信息的採集和整理方面具有其他技術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因而逐漸被應用於現代自然資源的開採過程。

具體來講,在自然資源開採行業,通過大數據,企業可以採集包括地理空間數據、圖形數據、文本和時間數據在內的多種信息。通過分析和整理這些數據,企業可以建立資源開採的預測模型。這個模型的建立,將有助於企業運營者做出科學決策。

如今,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用於各種資源的具體開採過程,還可以用於探明某種稀缺資源的儲量,從而為人們制定合理的資源開採計劃提供參考依據。與此同時,大數據技術也推動著國際資源環境保護組織瞭解世界各地資源的分佈和採集狀況,從而開展相關的資源保護工作。

此外,利用大數據開採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開採效率,還能高效統計出某種地質層的資源分佈狀況,這為科學研究人員研究某一地區的地形地貌,瞭解某一區域的地理環境變遷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併為新時代的“地理大發現”提供了技術支撐。

當前,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誌,對生產製造、物流配送、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等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我國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大數據技術功不可沒。尤其是在自然資源開採、金融貿易往來等方面,大數據將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融合程度將會不斷加深。

未來,大數據在資源開採、礦物儲量探測等方面將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資源高效開採模式將會加速形成。同時,大數據應用企業、數據分析軟件供應商、基礎設施企業的大數據產業鏈發展將呈現出不同的趨勢。多個企業加緊對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將會使得大數據帶動產業發展的優勢逐漸顯露出來,併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