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還記得前段時間眾人關注的美國大豆船“飛馬峰號”(Peak Pegasus)嗎?8月11日,這艘網紅船終於進港卸貨了。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此時,距離它6月8日從西雅圖出發,已過去了兩個多月。

在大宗商品貿易這個普通人並不瞭解的小眾圈子裡,這艘長229米,重4.3萬噸的貨輪,可能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但由於,它成了全球媒體追蹤對象。

1、“飛馬蜂”號近一個月去哪了?《衛報》8月8日的報道稱,自“飛馬峰號”未能在關稅加徵落地前抵達中國後,它就一直滯留在海上,在中國境外“漫無目的地”繞圈航行尋找買家。然而,據《環球時報》記者10日向船主求證,“飛馬峰”號其實一直在北良港附近停泊,並未移動,船主表示,未靠岸是因為由於港口倉庫容量有限,正在排隊等待進港卸貨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據信德海事網主編陳洋的分析稱,船舶抵達錨地拋錨後,由於受到潮流的影響,會不斷變化船舶首向,而錨鏈入水有一定長度,所以根據船舶軌跡圖來看,似乎是一直在跑圈,但是事實上船舶一直停泊在原地。

再看“飛馬峰”號,曾經動若脫兔,而今卻又靜若處子一個月……

2、“飛馬蜂”號的身世之謎

綜合各方報道,這批大豆的身世之謎最終被揭開:這批大豆是由一家名為路易·德雷福斯的農產品貿易公司賣出,貨船屬於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買家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

路易·德雷福斯(Louis Dreyfus)是誰?

作為飛馬峰號上所運載的大豆所有者,Louis Dreyfus這家歐洲公司更常見的譯名是路易·達孚,其位列法國第四富豪家族(資產85億歐元),控制了大宗交易集團(海上交通、能源、不動產等)92%的股份,營業額340億歐元,也是法國富豪榜前五中唯一的非時尚產業。

當然,這家公司更引人注目的身份是——世界四大糧油貿易商之一,即國際四大糧商ABCD中的D(A美國ADM、B美國邦吉、C美國嘉吉、D法國路易·達孚)。

3、船上的大豆會不會發芽?

這條大豆船在海上漂了一個月,這也引發很多網友的擔心,“會不會已經變成了豆芽船”?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針對這個問題,新京報記者還真做了調查,工作人員回應:“艙內溫度能調控,貨物沒問題。”

4、數千萬稅款誰來出?

據英國《衛報》報道,在船滯留期間,路易·德雷福斯需要每天支付約12500美元繼續租用這條船,這意味著過去這段時間已經有超過40萬美元的額外費用產生

新京報還提到,除了上述船隻的額外費用之外,買主中儲糧旗下公司還需要為此支付超過4000萬元的關稅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實時大豆價格每蒲式耳839.25美分計算,這船7萬噸大豆約為1.48億元人民幣。這只是商品的淨價,如果計算交稅金額,還需要加上運費等成本,但這些資料並未公開。

上述人士稱,如果僅按淨價計算,如果這批大豆趕在7月6日中午12時加徵關稅之前,只需繳納440多萬元的稅,實際或達500多萬元。如今按照新實施的加徵25%的稅率計算,這批大豆就需要繳納4024萬元左右的稅款。但實際繳納金額要比這個數字高很多,可能會達到

5000萬元人民幣左右。

5、消費者將花費更多的錢?

當中糧儲要為關稅買單的消息傳出後,網友紛紛發問:“大豆及衍生品物價會不會上漲?”“這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豈不是都得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可能是為了控制這種輿論,微博出現大量刪帖,通過沃德社會氣象臺(www.wordemotion.com)網絡情報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大數據刪帖分析功能顯示,8月12日13時左右,@新京報我們視頻發佈微博:

【那艘奔跑的美國大豆船卸貨了 中儲糧支付600萬美元關稅】8月12日,遼寧大連,滿載7萬噸美國大豆的貨船推遲37天后終於開始卸貨。大豆買家中儲糧油脂公司表示,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繳納約600萬美元的關稅。網友所關心的大豆是是否發芽等問題,工作人員表示艙內溫度能調控,貨物沒問題。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沃德社會氣象臺保留信息↑

隨後,這條微博被大量轉發,僅轉評就超過700次,但14日此條微博不知什麼原因被刪除。一些網友評論如下: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更有趣的是,在“飛馬蜂號”還未進港卸貨之前的8月11日,人民日報發佈文章《構建多元化進口大豆供應體系》,文中提到“從目前中儲糧儲備輪換和加工的實際情況看,全部通過美國以外的國家採購大豆,是可以滿足日常運營需要的,並沒有出現加工廠停產、供不應求、市場價格明顯上漲等情況。”。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那艘美國大豆船終於靠岸了!4000多萬稅費卻要中國人買單?

前腳剛說完不用美國大豆是完全可以的,後腳還是買下了“飛馬蜂號”上的大豆,看來建立“多元化進口大豆供應體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數據顯示,由於中美兩國不愉快的貿易關係,中方自4月中旬起就停止和美國賣方簽署任何購買美國大豆的新合約,轉而向巴西進口大豆。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有1225.97萬噸,同比減少20.54%;而從巴西進口的大豆卻漲到了615.23萬噸,同比增加128.72%。

中國對大豆需求巨大,巴西卻在獲得好處之後開始“過河拆橋”,提高對中國出口大豆的價格。包括成本和運費在內,巴西大豆要價高達467美元/噸,而在貿易摩擦之前,美國大豆卻只需435美元/噸。

但是隨著南美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出口季即將結束,中國或許還得重新向美國採購9月和10月裝船的大豆,因為屆時正是美國的收穫季。這意味著中方買家將不得不支付額外稅收費用。

由此來看,網友們對於物價上漲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