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做了那麼多題,卻依然考不出好成績?

為什麼你做了那麼多題,卻依然考不出好成績?

這幾天最熱鬧的事情莫過於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學,經過一個暑假的修整和充電,大家都“長大一歲”,進入高一級年級的學習生活。

新年級、新班級、新同學、新老師等這些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樣也會伴隨著一些新的問題出現,如在新學期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為什麼明明很努力,學習成績卻一直不見提高?做了那麼多的題,為什麼學習成績還是在原地踏步呢?甚至經過一個暑假的複習和預習,但遇到很多簡單的問題,還是會一做就錯呢?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問題的根源,希望能幫助大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先一起來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很多努力的學生,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績,努力和學習成績之間出現不成正比例的關係,遇到這樣情況的學生都很苦惱,甚至一些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讀書,是不是智商出現問題等,重則造成自卑、抑鬱等負面情緒,那麼這些學生該怎麼辦呢?該如何走出這樣的學習困境呢?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個概念:學習效率。

什麼是學習效率?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定時間內掌握多少知識內容和方法技巧。舉個例子,一些學生雖然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作業,或在同樣兩個小時內完成多份試卷練習,但問這些學生作業或試卷當中用到哪些知識點和方法技巧?有沒有經典題型出現?同樣的問題下次出現還會不會做等,他們幾乎是一臉懵逼狀態,這就是學習效率低下的表現。雖然數量上完成的任務較高,但質量卻非常低,沒有真正學到知識和方法技巧、解題方法等等。

為什麼你做了那麼多題,卻依然考不出好成績?

一個人學習效率高不高,不是取決你完成的數量,而是你完成的質量,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明明看上去很努力,做了很多題,學習成績卻提升緩慢,而有些學生看上沒做幾份試卷,但學習成績提高很快。

學習,我們要看學習效率、複習效率等,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其實並不難,最關鍵的是要對自己要有一個全面的清醒認識。

結合很多學生的學習經驗和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我們發現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個方面因素:

一、沒有搞清楚自身的薄弱環節,盲目複習

面對學習,很多學生都是一個心態,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拿到什麼就學什麼,看到別人學什麼自己也跟著學習什麼等,毫無計劃和目標可言,甚至一些學生連最基本的知識概念都沒有搞清楚,就急匆匆開始新內容的預習工作,死磕新進度等,這些都是目前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人的學習通病。

讀書有時候和看病是很像,我們上醫院看病,醫生首先要了解你生什麼病?到哪個程度?因什麼引起等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治好疾病。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搞清楚自身的優缺點,進行一個查漏補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盲目跟從跟著他人的進度進行學習,但每個人的學習進度是不同。

學習建議:

在學校課堂上學生要緊跟老師的教學進度,但課後自己要從頭鞏固,及時找出疑難點等,及時把落下的基礎補上,提高聽課效率。學習要有針對性,針對自身的學習特點和薄弱點,進行有效學習。特別是對知識掌握,要以理解為主,而不是靠記背,如公式的形成、推導過程,應用方向等。

為什麼你做了那麼多題,卻依然考不出好成績?

二、迷信題海戰術,盲目做題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習題訓練,特別是像理科的學習,更離不開解題訓練。這就給大部分人的學習產生一種誤導,認為只要多做題、多刷題,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會提升,可結果呢?很多人學的又累又辛苦,每天處於題海戰術當中,成績卻不見進步。

學習建議:

學習離不開解題,但我們做題要有針對性,要層次分明,不能看到題目就做。

解題,要循序漸進,根據自身的優缺點進行合理佈局,抓好基礎、突破中等、啃下難題。特別是一些考試重點,要學會提煉解題方法,抓好專題,做到“解一題會一類”。

為什麼你做了那麼多題,卻依然考不出好成績?

三、學習講究面面俱到,但更要突出重點

一些學生的學習做的非常仔細,可以說面面俱到,這樣的學習態度值得肯定,但時間一久會發現學習效果並不高,最直接的原因的就是學習沒有講究側重點,造成時間上的分配不均,該多花時間的沒有多花時間去學習。

學習建議:

學習是講究面面俱到還是學會抓重點,主要看是什麼時期的學習,像臨考前,就要學會重點突擊,把精力放在疑難點、重難點等知識內容上面。學習越到後面,越要清楚自己不會什麼,找到自己的弱項,然後重點複習,重點解決。

讀書學習講究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發現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了,但效果不明顯,成績進步緩慢,一定是方向或方法出了問題,就要學會讓自己“暫停”下來,及時調整學習方案。

讀書學習遇到問題,我們不能一邊抱怨沒有學習效果,另一邊卻死守成規,不思改變,要主動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