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衆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傳媒內參導讀:圈層小眾文化向大眾傳播的過程中,音樂風格與流行訴求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有嘻哈》尚且可以憑藉新奇、特色贏得關注,《中國新說唱》想要繼續發揚傳承,勢必要面臨說唱音樂更專業化、更流行化的考量。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以多元推動文化,以真實影響現實,以影像傳遞思考”。這一集新說唱可謂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實驗,用真人秀近乎殘酷的真實,引發了大眾的思考與論戰。說唱音樂的流行性和大眾化到底是什麼?用戶的真實需求本源是什麼?引領與迎合的差別在於什麼?這些,都需要節目之外的大眾和從業者認真的思考與品味。

同樣,作為一檔網絡綜藝,《中國新說唱》大可借說唱的出圈熱潮“順勢而為”在賽制和設計上輕鬆迎合受眾,但第九集它卻選擇了“逆流”發問。如果有人問“如何評價《中國新說唱》第九集?”那這個問題已經遠不是多少流量和幾個熱搜所能回答的了。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說唱與大眾市場之間,

隔的不只是一檔《中國新說唱》

在《中國新說唱》中,職業rapper與偶像rapper一向是近乎對立的兩個群體,前者重技巧重實力,後者重表演重感受,說唱實力一直是這個舞臺上唯一的考核標準。

但市場的評價標準向來更多維,在音樂平臺代表的投票考量中,除了說唱實力,偶像特質、舞臺感、流行化等適合大眾傳播的元素佔比同樣很高,比如Lexie劉柏辛《木蘭》的中西融合、周湯豪在流行領域借鑑說唱風格的綜合能力,為他們贏得不少加分。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當市場選擇與rapper習慣風格產生矛盾時,最困惑的其實是rapper,就像艾熱和王以太,一面認可了說唱音樂想要走向更大眾所需要做的流行性改變,一面在“六進四”突圍戰中堅持唱出自己想唱的歌曲,繼續摸索說唱的純粹呈現。儘管兩人最後都被淘汰,但keep real的說唱態度仍然值得尊敬。

事實上,圈層小眾文化向大眾傳播的過程中,音樂風格與流行訴求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有嘻哈》尚且可以憑藉新奇、特色贏得關注,《中國新說唱》想要繼續發揚傳承,勢必要面臨說唱音樂更專業化、更流行化的考量。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在節目結束時,酷狗音樂副總裁季聲珊說,“《中國新說唱》要怎麼走進大眾化,是今天的一個開題”,其實不然,作為一檔節目,《中國新說唱》已經贏得了足夠大眾的關注和喜歡,但對於說唱音樂的傳播而言還遠遠不夠,這或許才是節目在“六進四”這樣一個關鍵時間點加入市場聲音的初衷。

說唱是純粹的,但音樂市場是多元的,說唱音樂脫離節目的下一程究竟該如何走?或許正如觀眾所言,“市場需要順耳的東西,也需要能觸摸到靈魂的東西,但能留下來的一定是順耳又能觸摸靈魂的東西。”《中國新說唱》所能做的,只是在創作好一檔節目的同時,提前向rapper和大眾拋出這樣一個選擇,再護送說唱音樂一程。

炫技少了,情感濃了,

rapper們顯現出普通青年的本真

keep real做自己,一直是rapper最為推崇的態度,但在面向普通觀眾的競技場上,快嘴、韻腳等強技巧的形式似乎更能引發狂歡,這也使得一些rapper更重視技巧而缺了幾分內涵。

但相較於往期節目,在“六進四”這場比賽中,rapper們明顯開始沉澱自己,炫技少了,抒情多了,情感內涵也濃了,同樣是講自己的故事,ICE是“越強大越孤獨,再多困難我都受得住”的強勢生存,艾熱是“當慣了笑話,又會怕誰笑話”的倔強小人物,周湯豪又是“名利全都送你,我要得到我的尊重”的淡然追求,Lexie劉柏辛則唱著“永遠不讓鬚眉,不管規則是誰制定”以木蘭自喻。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同樣是感悟生活,王以太在《時間如金》中唱著“如果時間錯了 直接做了,不說話弱者你有什麼立場把時間的錯過問”,歌詞融入對於生活生命的思考,感慨時間的決絕和世人的藉口;那吾克熱唱著“你無法左右你面前的困難,但你還是滿懷期待”,展現為夢想脫離重複生活,不畏懼從零開始的心境。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還有艾熱不顧淘汰風險,堅持要唱的那首拯救自己愛情的《烏雲中》,有對生活的無奈,“所有人都說我們很配,但房子依然很貴”;有對分開的不捨,“疲倦和傷感,正在為茫然的心襯托”;還有失措無助,“此刻我身在一片烏雲中,此刻我身在一片灰的混沌中”。整首歌娓娓道來充滿畫面感,真誠又感人,讓很多觀眾深感共鳴。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何為“real”?看到《中國新說唱》節目中,rapper們剝掉說唱強勢的外殼,其實就是普通青年的模樣,會哭會笑,會愛會鬧,會為了明天擔心,也會跟著內心走,不一定強大高傲的唯我獨尊,更不必激烈碰撞的故作強勢,只要是表達出發自內心的情感,就是keep real。

新時代新青年,

《中國新說唱》究竟要表達什麼?

《中國新說唱》已經做到下半場,不難發現,節目其實一直在努力解決三個問題,這也是rapper們的困惑,一是說唱音樂與大眾傳播的互相試探、選擇,二是rapper形象的展示與傳播,三是節目追求的新青年新表達如何實現。

互聯網時代,年輕人並不缺少發聲的平臺,《中國新說唱》的“新”也不只是一種傳播方式、渠道上的新變化,更重要是態度、情感、能量的正向引導,向上向愛,Peace&Love。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與其說rapper代表了說唱,不如說他們代表了當代年輕人。他們的審美喜好、個性標籤、情懷感悟等等,既代表著一群人的特質,同時,他們也正藉著《中國新說唱》這樣一檔超高關注度的節目,擔任著意見領袖的角色,影響更多成長中的年輕觀眾。所以《中國新說唱》所要承擔的責任不僅是創新表達這一代人的觀點,還要正確引導下一代人的三觀養成。

就像在各大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始終是異地戀情歌《星球墜落》、初戀情歌《目不轉睛》、勵志表達《追夢》、勇敢征服《兒子娃娃》這些有情緒有態度的作品,大眾對於說唱的認識也正從單一的某個rapper、某首歌曲,放眼看到更廣闊、更多元的說唱文化,有孤身闖蕩,也有兄弟情誼;有嚮往愛情,也有為愛忐忑;有為夢奔跑,也有停下思考……這些聽起來跟刻板印象中大不相同的說唱歌曲能夠得到大眾認可,是說唱與市場碰撞的結果,也是新青年的表達選擇。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說唱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最重要的是表達出的內核思想是否能在與觀眾的情感共鳴之上,有所正向引導,這是《中國新說唱》的訴求,也是說唱音樂想要走向更大眾所必備的素質。

但不得不說,《中國新說唱》在節目中引入大眾市場代表的做法風險極大,也確實在播出後引發爭議。但爭議的並不是節目的做法,而是說唱發展與市場選擇間的關聯,堅持說唱音樂風格,還是融入大眾流行的元素?走心傳達內涵,還是刺激聽眾嗨點?

本可以順勢而為、皆大歡喜的《中國新說唱》,偏偏要用真人秀的形式剝開說唱即將面臨大眾流行衝擊的殘酷現實,嘗試通過將市場聲音前置的方式,拉近說唱與大眾的距離,並在理念的認可和衝突中尋找兩者的平衡。就一檔節目的力量而言,《中國新說唱》已經做的足夠多了,剩下的路還需要rapper們自己走,祝福“中國說唱”。

要流行還是要音樂風格?《中國新說唱》把這個選擇拋向了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