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說起中國GDP最牛的城市,大家想的肯定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了,但要論起人均是GDP來則又是另一番風景了。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克拉瑪依”,在維吾爾語中為“黑油”,得名於市區東北部的天然瀝青丘--黑油山,於1958年5月才正式設市,距今剛剛60花甲而已,是新疆以石油工業為主的新興工礦城市,自治區轄市。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許多年前,一位名叫賽裡木.庫爾班的維族老人,無意中發現一座小山坡上冒出來的黑水拿回去能點燈。於是,他每天騎著毛驢提著葫蘆來打"黑油"。一傳十,十傳百,周圍的人聞訊都來打油,此地就被喚作"黑油山"。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全力勘探開發,於是就有了這個油田,有了這座四十萬人口的城市,也有了克拉瑪依(維語黑油)的名字。 今天,那幾口保存完好,不時還冒著黑泡的油泉依然在那小山坡上,據說,地下冒油苗的奇觀在全世界只有兩處,一處在埃及,另一處就是克拉瑪依的黑油山。看了這依然冒泡的黑油,讓人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慷慨與神奇,驚歎這裡果然是‘’富得流油‘’。這裡還有賽裡木·庫爾班老人的銅像,就是他引領中科院地質勘探人員找到這片油田的,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克拉瑪依市是由石油工業而發展形成的一座現代化城市,主要人口以漢族為主,多為建國初期,支援石油工業建設,從內地遷來。因而,克拉瑪依的漢族餐館是隨處可見的,既可以吃到內地的各種麵食,也可以品嚐到川菜、魯菜等美味佳餚,但多是清真風味。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克拉瑪依除漢族外,還聚居著維吾爾、哈薩克、回、錫伯、俄羅斯等30多個民族,因而當地的民族風味小吃時應有盡有的,如新疆的烤羊肉串、薄皮包子、饢等,市內天山路的博達市場、塔河路的夜市、克拉瑪依河大橋下的美食一條街都是品嚐民族風味小吃的好去處。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克拉瑪依從人文上來說,屬於非典型 新疆 ;從地域面積上,也屬於非典型 新疆 ,但自然風光還是很有點 新疆 特色的,比如那個聲名顯赫的‘’魔鬼城‘’。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烏爾禾魔鬼城位於克拉瑪依市區東北100多公里的烏爾禾地區。北倚哈拉阿拉特山,方圓大約30餘公里,這裡有中國罕見的風蝕地貌,山丘被風吹成了各式各樣的“建築物”,有的象杭州錢塘江畔的六和塔,有的象北京的天壇,有的象埃及的金字塔,有的象柬埔寨的吳哥窟,有的象雄鷹展翅……。夜幕降臨,則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怪異而悽歷的聲音更增添了陰森恐怖的氣氛。

知道克拉瑪依,並不是因為它的GDP,而是那首耳熟能詳的《克拉瑪依之歌》:“當年我趕著馬群尋找草地,到這裡勒住馬我瞭望過你,茫茫的戈壁像無邊的火海,我趕緊轉過臉,向別處走去,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你沒有歌聲沒有鮮花沒有人跡……”,這首曾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的《克拉瑪依之歌》,確實起到了廣而告之的宣傳作用,所以,我們在自駕環北疆遊的時候,專程下了高速到克拉瑪依城裡轉了轉,領略了這油城不同凡響的獨特魅力。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建城史才60年,人均GDP竟全國第一!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