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武功沒有練成,看看這些你做到了嗎?

注:此文十分的有意義,平臺找了好久才找到此文,對本文的重點部分進行了標紅,所有學習傳統武術的人都可以看看,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六合槍法傳說由伏羲造就,至今習練者多稱六合槍,因其習練者用槍長短又稱為小六合槍和大六合槍。(以下統稱六合大槍)六合大槍為“槍中之王”。大槍全長3.56—4米。把端直徑為一虎零一拍(即滿把握住,拇食指指尖相對,中間尚空三指之距)。槍頭長0.39米,其重根據槍桿分量而定,一般重1公斤左右。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還有搕、挑、崩、滾、砸、抖、纏、架、挫、擋等。但沒有常見的舞花。因大槍體長,動作幅度大,練習大槍要求身不離槍。槍不離中心。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與靈敏的步法。

現流傳的六合大槍門派也很多,但在陝西主要有兩大淵源,一支是李萬福老先生所傳,主要傳人有吳銀貴、興子孝老師等輩;另一支是由楊大先生(即楊善山老師)所傳,主要傳人是劉存和老師,王福餘等輩。楊老師一生授拳,傳遍關中,西北五省。據楊先生回憶,當年他在戶縣演練六合大槍,曾碰到一位80多歲的老道人,老道人見到他萬分激動,熱淚盈眶的說“今天一見六合槍還在世間流傳,真是萬幸,老衲死而無憾。”老道人說該槍源自甘肅崆峒山(該山在甘肅平涼地區,是著名的佛、道教仙境盛地),在當年兵荒馬亂的年代,山上所有人祖輩習練武功,六合槍乃為山中人主要修煉的長器械,長年來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恐怕六合槍法及武功外傳,山中所有練武的人不得下山。他是後來藉機從山上逃下來的,至今仍謹記山中禁令,絲毫不敢外露武功,但只因年事已高,四處流浪,害怕六合槍失傳於世,也不免尋找機會。老道人隨後又為楊先生指點六合槍法的心得與精要。楊先生說只可惜當時老道人由於苦衷不願留下姓名,至今無從考證。但這和當年興平侯平西(六合槍第一代傳人)在甘肅崆峒山跟隨一老道學習六合槍的史實不謀而合,可見甘肅崆峒山乃為六合槍的沃土。

六合大槍到楊先生這一輩已是單傳五代,依次是:板橋(陝西興平地名)侯平西,興平楊鵬、馮玉魁、油郭(陝西興平地名)七教師(郭俠夫),陳文(陝西興平地名)楊大(即楊善山老師),到楊善山老師輩廣為流傳,習練該槍者雖數以萬計,但當今只有前三合槍廣為習練,現就興平的王福餘老師回憶先師楊先生傳授六合大槍時所講該槍的淵源,簡單敘述如下,只為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保護,繼承、發揚下去,不為名利,務真求實。以告慰楊善山先生的遺志。

為什麼你的武功沒有練成,看看這些你做到了嗎?

六合槍第一代傳人侯平西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在甘肅崆峒山下給一個財主家以放羊為生,財主給他家兒子請拳師教拳,侯平西也很愛學拳,但財主是不可能讓他一塊學的,所以他就每次偷看一兩個姿勢,第二天出去放羊時,他就在附近認真的回憶練習,時間長了,被一位老道長看在眼裡。有一天,老道長走到侯平西跟前說:“誰家的娃,不好好放羊,在這胡蹦啥呢,別讓羊把我家莊稼都吃了。”侯平西忙上前賠禮說:”老爺爺,是我放的羊,我一邊練拳,一邊放羊,吃不了您的莊稼的。”老道長說:“你在這裡練得啥拳?”侯平西說:“我不知是啥拳,東家的拳師教的,我偷著學的,也不知到啥拳?”老道長說:“原來是這樣,你如果想學拳,就每天來把羊放到這裡跟我學吧,但不許給任何人說!”侯平西高興的說:“成”。就這樣,侯平西開始了正規的學拳生涯。侯平西跟老道長一學就是數年,這期間,東家多次要給他換工種,他都不換,直至把拳學成,特別是六合大槍。這時老道讓他不要再在這給地主放羊了,可回家幹一番事業了,他瑾尊師命,回到了興平故里。整日苦練,六合大槍長進很快。不久,興平有一位大財主叫楊鵬,人很仗義,是一個練拳迷,得知侯平西先生六合槍出眾,特別想學六合槍,故請來全縣士紳,張燈結綵、唱大戲,有意把侯平西也請到來。當客人都到齊時,財主楊鵬揭開擺在堂屋正中八仙桌上的紅綢,桌上擺滿了銀錠,中間壓著房契、地契,給侯平西叩頭拜師,要學六合大槍。侯平西也沒想到,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被楊鵬的誠心所感動,當著眾人,跪在神桌前發誓,完整教出六合槍,如有欺詐,神鬼不容。這樣,六合大槍就由候平西傳給了神槍楊鵬。(張金濤語:自古以來窮文富武桌上擺滿銀錠,中間壓著房契和地契,說明了拜師的決心和誠意,不像現代的有些人學拳,總想學習免費的,沒有大的誠意怎麼能學成真正的功夫呢,不與老師交心怎樣得到老師的認可呢?)

楊鵬自從得到六合大槍後,整天深鑽苦練,後來得到神槍之美譽,但楊鵬家產萬貫,經常足不出戶,更不接觸外人,想學他的槍那可是太難了。興平有一個叫馮玉魁的,整天想盡一切辦法,連作夢都想學六合大槍。在一個三九天,馮玉魁帶著一條近二尺長的大鯉魚和兩隻大公雞,懇求楊鵬的舅舅“八王神錘”引薦,去見神槍楊鵬,當馮玉魁見到楊鵬,馬上跪下叩頭,長跪不起。“八王神錘”忙說:“這娃早都很想見你,再三苦苦哀求於我,我就只好把他引來了。”楊鵬見於他舅說情,便臨時答應了下來。忙讓馮玉魁起身就坐,收下了禮物。從這以後,馮玉魁便開始和楊鵬學習六合大槍,後來聽說楊鵬愛喝醪糟(米酒的一種),就特意到外邊拜訪做醪糟名師。學得了作醪糟的好手藝,回到興平,幹起了賣醪糟的生意,每天清晨起來,開缸後先用大老碗給師傅端一碗醪糟汁,回來後才開始營業,數年如一日,馮玉魁的真誠厚道感動了楊鵬,終於把六合大槍完整學習到手。(張金濤語:馮玉魁沒有他老師楊鵬那樣有錢,但沒錢學拳沒有關係,一定要謙虛謹慎,懂得老師的愛好和喜歡,懂得揣摩老師的心思,往老師心眼裡做,用誠心去打動老師,老師也會誠心誠意的去傳授,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那麼多的應當應份)

為什麼你的武功沒有練成,看看這些你做到了嗎?

馮玉魁學到六合槍後也是刻苦練習,教過許多徒弟,但到了晚年卻窮困潦倒,徒弟們沒有一個人來照顧他,馮玉魁長年有病,衣食無安,於某年春節大早病倒在一個村莊外的廟臺上,恰巧油郭七教師趕車帶著新媳婦,給老丈人拜年去,遠遠看見廟臺上躺著一人,覺得眼熟,走近細看,見是馮玉魁先生,慌忙跳下車“這不是我馮伯麼!”七教師驚訝的說。馮玉魁強打起精神說:“就是我”。七教師二話沒說,把馮老先生抱到車上,急忙掉轉車頭,向他家駛去。到家後,忙叫下人收拾了一間寬敞的房子,把火炕燒熱,讓馮玉魁睡上,一面讓人請名醫看病,一面給老先生做可口的飯食。叫長工頭趕車去送媳婦一個人走孃家。在七教師一直精心照料下,馮老先生多次病危,醒來後總是給七教師說:“好娃呀!你不怕伯把你騙了,七教師總是笑而不答。”到了清明節,馮老師已完全恢復了健康,七教師看天氣很好,馮老師也精神狀態好,就說:“伯,咱們到村外走走,散散心。”馮天魁高興的答應了,二人走出村外,來到一片麥地,馮老師看到綠油油的莊稼,心裡特別高興。七教師這時從懷內掏出了一紙文書,遞給馮老師,說:“伯,你看,這是村邊四十畝最好的水澆地,,中間已修好磚箍墓,文書在您的名下也已寫好了,上等五寸的柏木壽材也已做好。今後,我養你老,死後我葬,每年給您上墳,修墓。我死了,我的後輩會繼續做下去。”“好娃,伯這一輩子徒弟無數,都是些狼,幸虧伯沒有把東西給他們教完,你對伯這麼好,伯對天發誓,將平生所學全部教給你,如有欺瞞,天理不容。”說著跪下對天發誓。七教師也連忙跪到對天發誓,今後一定要孝敬老師,如有失言,天打雷劈。這樣六合大槍就由馮玉魁傳給了油鍋七教師(郭俠夫)。(張金濤語:學一門技藝是不容易的,不要光想著得到,也要想著付出才行,七老師為了跟馮天魁學藝,送了40畝好地,給老師養老送終,這是何等的付出,沒有真正的付出就沒有真實的回報。)

為什麼你的武功沒有練成,看看這些你做到了嗎?

七教師對六合槍很痴迷,終日苦練鑽研,在馮老師的指導下,槍法進展神速。馮老師去世後,他不忘先生遺志,繼續苦練,其後聲明遠揚。前來拜訪者無數。楊大,名善山,自幼好武,而且好鬥,有娃狼之稱。一生俠肝義膽,忠貞不二。因慕七教師之名,要拜七教師為師,七教師嫌他好鬥,每次來,七教師解僱推託。一天,七教師作墩子教人,楊大來了,二話不說,拿一杆槍便刺,七教師予以周旋,眼看楊大越刺越兇,七教師只得出了一槍,把楊大挑了個仰面超天。楊大跪倒在七教師面前,給七教師叩了三個響頭,說:“叔,您終於出槍了,娃就為看您這一槍,想遍了方法,今日總算看見了,娃一定要學您的六合槍,您不收,娃就不起來。”七教師再三推託,楊大就是不起來。後來經眾人勸說,七教師總算答應了,楊大才叩頭起來,並對七教師說:“叔,娃孤身一人,是個窮娃,大恩無以回報,就給您扛活吧!”就這樣,楊善山老師就到油郭給七教師家扛活,一干就是十幾年。和七教師關係勝過父子。七教師盡平生之所學,傳給了楊善山,後來六合大槍又得到馮玉魁老師的指點。(張金濤語:為學技藝為老師家裡幹活十幾年,頗有當年楊祿禪拜師學藝的精神,楊為學習陳家太極拳裝聾作啞好幾年,在師父面前當僕人,終於感動了師父,傳授技藝,後來威震武林。)

楊善山老師一生豪爽俠義,以槍走遍大半個中國,足跡遍佈甘肅、青海、寧夏,口外。楊老師一生授徒頗多,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王福餘先生,12歲隨父遷至興平,居住在張家村,剛開始和窯廠的山東瓦工練習過拳。1958年7月份一天,他和一群娃來到二支渠張家村段,他村上的人正在和楊先生村上一幫人修二支渠,看到他便說對楊老師說:“福餘這娃會兩下子,愛練拳,讓娃給您耍幾下子。”楊先生吸著煙桿,抬眼瞅了一下王福餘說:“娃,你想學拳不?”王福餘連忙答應“當然想呀!,大叔您能教娃我嗎?”說完便跪下連忙磕頭,沒有起來。村上的人連忙為娃求情說:“大叔,您就收下娃吧,這娃忠厚老實,早就想和您學拳。”楊先生見此情景尚且勉強答應收王福餘為徒。王福餘高興的連喊帶崩的跑回家中告訴了父母,父母也很高興,當天就作了一大桌子好飯菜請楊先生,正式讓娃拜他為師,並讓娃跪著對天發誓今後要孝敬楊先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從那開始,王福餘深深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隨楊老師學習紅拳及六合槍數十年。對其視為父親,很得楊先生賞識。但在學習六合槍的過程中卻艱難重重,王福餘見楊先生那天心情好了便說:“大叔,給娃把六合槍再教些吧。”楊先生總是說:“這娃些,天太熱了,等天涼了吧。”到天漸漸涼了下來,王福餘又找機會對恩師說:“大叔,這天也漸涼了,給娃教六合吧。”“你這娃,等天暖和了再說。”楊先生說。就這樣,熱天說等天涼,天涼了等天熱,一等就是一年又一年。當時楊先生外傳的六合大槍僅僅為前三合。到了晚年眾所周知,楊先生多次吐血病倒,孤獨一人住在陳文村一間破瓦房內,無人問管,都是王福餘老師得知後,沒有和家人商量,不怕冰雪嚴寒,就用架子車(農村的一種兩輪運輸工具,靠人力拉動)步行幾十里路將楊先生拉回他家,為其治病,精心照顧。並對楊先生說:“大叔,有娃我吃的,就有您的,我養你老,死後我葬你,給你置棺木,清明給您上墳。”當時王福餘也是家境十分貧寒,上有二老,下有三子。每當病癒後楊先生再三要回陳文,無耐他便又用架子車送回。後來,楊先生年齡大了,身體狀況愈來愈差,,王福餘堅決讓楊先生住在了他家,前期他母親不辭勞苦的照料,母親去世後,任務就落在了他的妻子身上,可他的妻子毫無怨言,精心的照顧。楊老師很是感動,流著淚說:“娃呀,你和你家人對叔太好了,讓叔沒啥說,叔現在身體還可以,就是把叔累死,也要把叔學到的東西給我娃教完,特別是六合大槍,就靠娃你繼承了。”就這樣楊先生將六合槍,及十八硬槍完整的傳給了王福餘。王老師的其他各位師兄弟,各有所長,也繼承了楊先生的不少東西,尤其是大師兄劉存和老師的六合槍法功力深厚,出神入化,如火純清,實為當今一絕,跑拳打手精益求精,傳承善山紅拳付諸心血,德高望重,善山紅拳的掌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