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獲批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後,下一步如何推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31日批覆支持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區),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

近年來,寧夏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積極推動信息及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發揮互聯網優勢,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功申報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

據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湧介紹,近年來,寧夏積極推動信息及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拓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發揮互聯網優勢,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

目前,寧夏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架構基本形成,建成區市兩級6大數據中心,基於平臺建設了6大類16項業務應用信息系統,接入全區80%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和綜合管理4大數據資源庫。同時,基層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覆蓋全區2863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已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660萬份

。在此基礎上,寧夏建立了“國家、自治區、市、縣、鄉”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對接30家國家級醫療單位,覆蓋區內7家自治區級醫院、22家市縣綜合醫院、196家鄉鎮衛生院,為開展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影像、遠程查房、遠程教育等多種遠程醫療應用奠定了基礎。

在互聯網醫院方面,寧夏也先行進行了探索。據瞭解,寧夏首家互聯網醫院落戶銀川。銀川市以第一人民醫院為依託,成立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向上聯通全國優質專家資源,為有疑難、重症的患者提供日常化的互聯網視頻問診,向下聯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和居民,使居民在社區隨時可向市一院的專家進行問診。自2016年底運行以來,來自全國343位知名專家進行了遠程指導,完成1273例遠程門診。

“通過遠程診斷等手段,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原本只能跑北京看病的患者在銀川就能就診,原本跑銀川看病的患者在縣鄉也能就診。”銀川市衛計委主任馬曉飛說。

在近期舉辦的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召開全區“互聯網+遠程醫療”現場觀摩推進會上,會議要求

突出應用特點,推進“互聯網+遠程醫療”工作,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遠程醫療”工作。

一是要以遠程醫療打破醫療服務的時空地域限制。要在已建成的“國家-自治區-市-縣-鄉”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基礎上,逐步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的遠程醫療全覆蓋,努力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全面推廣遠程醫療應用,建設自治區、市、縣級遠程影像、心電、病理、超聲等診斷中心,開展遠程診斷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各實體醫院可引入符合條件的第三方互聯網信息平臺,構建多方共贏的服務模式,讓互聯網信息平臺成為連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患者之間的橋樑紐帶。

二是要整合院內信息系統搭建便民服務信息平臺。二級以上醫院要以電子病歷為核心,整合院內各項業務應用系統,實現院內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優化服務流程,構建“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的就醫模式。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引入支付寶、微信、銀聯等線上支付平臺實現多種結算繳費,採取在線查詢、智能導診導醫、就診提醒、檢查結果自助打印服務等便民措施,使服務更加貼心、更加高效。

三是要運用互聯網技術推進醫聯體內資源共享。大力發展各種醫聯體,將全區所有二、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納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並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實現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信息互通互享、業務高效協同,醫聯體內上級醫療機構必須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建立跨區域、跨機構的臨床檢驗、醫學影像、病理檢查等實時查閱、結果互認、信息共享制度,將遠程醫療服務常規化,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大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我們利用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穿戴設備等,進一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擴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真正實現智慧就醫。推動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集中解決掛號難,推行‘一站式’結算,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湧說道。

寧夏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規劃信息處副處長張偉表示,

下一步寧夏將通過打造互聯網醫療承接基地、線上互聯網醫院、創新“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全面推廣遠程醫療、推進網上藥品供應配送、完善醫保支付政策等措施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