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今天:回顧「9·11」

九一一襲擊事件(亦稱“9·11”恐怖襲擊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簡稱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3])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本土的一系列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基地組織承認其發動此次襲擊;當天早晨,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劫持者故意使其中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造成飛機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築物中許多人死亡;兩座建築均在兩小時內倒塌,並導致臨近的其他建築被摧毀或損壞。另外劫機者亦迫使第3架飛機撞向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樓,此一襲擊地點臨近華盛頓特區。在劫機者控制第4架飛機飛向華盛頓特區後,部分乘客和機組人員試圖奪回飛機控制權。最終第4架飛機於賓夕法尼亞州索美塞特縣的鄉村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4架飛機上均無人生還。

17年前的今天:回顧“9·11”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機者在內,總共有2,749人在這次襲擊中死亡或失蹤。絕大多數的傷亡者為平民,其中有87個不同國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驗屍官確認,至少有1人因暴露於世貿中心倒塌時的煙塵中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死亡。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以消滅藏匿基地組織恐怖分子的塔利班,並通過《美國愛國者法案》;其他國家也加強反恐立法,並擴大執法權。美國一些證券交易所在襲擊發生後的當周內都處於關閉狀態,股市在重新開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險相關類別的股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辦公場所在這次襲擊中被摧毀,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頓下城經濟乃至於美國經濟帶來嚴重破壞。

而五角大樓的損毀部分在1年內清理並修復完畢,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樓罹難者紀念園。2006年一幢新辦公樓於世界貿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樓原名為“自由塔”,高1,776英尺(541米),2009年改稱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2014年完工,成為美國第一高樓[7],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還將建造另外3座大樓,但最終因故延期。

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以大型潛艇搭載的水上飛機和“氣球炸彈”空襲美國後,美國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襲擊,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國勢力首次對美國領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蹤的總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17年前的今天:回顧“9·11”

襲擊經過

以下均為美國東部夏令時間(UTC-4)(標準時間:UTC-5)

17年前的今天:回顧“9·11”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劫機者控制四架民航客機。這四架客機分別在從波士頓、紐瓦克和華盛頓特區(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飛往舊金山和洛杉磯的途中。上午8:46(標準時間 上午7:46),美國航空11號班機撞向世貿中心北座大樓,接著聯合航空175號班機於上午9:03(標準時間 上午8:03)衝向南座大樓。上午9:37(標準時間8:37),另一組劫機者控制美國航空77號班機撞入五角大樓。第四架飛機——聯合航空93號班機的最終目標被認為是美國國會大廈或者是白宮,在機上乘客與劫機者搏鬥後,這架飛機於上午10:03(標準時間 上午9:03)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尚克斯維爾(英語:Shanksville, Pennsylvania)附近墜毀。

每架飛機上都有多名劫機者;

一些機上人員被刺傷

93號航班黑匣子中的記錄表明,當了解到當天早晨類似被劫持的飛機最終撞向大樓後,機組人員和乘客試圖奪回飛機控制權。根據93號航班錄音腳本,其中一名劫機者命令:一旦他們將失去飛機的控制權,就操縱飛機劇烈搖晃。不久之後,這架飛機於上午10:03:11(標準時間 上午9:03:11)在尚克斯維爾附近的一片田野中墜毀。這次襲擊的組織者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 ,在2002年接受半島電視臺記者Yosri Fouda的一次採訪中提到,93號航班的目標是美國國會大廈,代號“法律工廠”。

啟動空軍防空指揮部戰時作業中心

17年前的今天:回顧“9·11”

事後始末

在襲擊當天,有媒體報導一些不滿美國政策的人們舉行慶祝活動。這些報導為已經普遍的反伊斯蘭教情緒升級,很多美國人相信,回教徒應為此次事件負責。美國的主流媒體如《新聞週刊》紛紛報道一些因遭受歧視而離開美國的穆斯林,其中不乏許多出生在美國並在美國接受教育的回教徒。雖然事件發生後沒有組織立即宣佈對此事件負責,但是基地組織公開讚揚這次事件。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公開表示會以軍事手段打擊事件的策劃者。

9月底,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援引西方情報機構手上證據指稱沙特阿拉伯富豪本·拉登為事件的幕後主使。本·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首領,曾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助,後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有密切關係。塔利班政權拒絕在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引渡奧薩馬·本·拉登或其他基地組織頭目。由美國領導的聯軍在未提供塔利班政權承認的證據的情況下,於10月7日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攻擊。

在美國軍事打擊成功剷除塔利班政權後,聯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現一卷遺棄的錄像帶,紀錄的是本·拉登與其他一些基地組織成員討論襲擊活動,顯示本·拉登對事件事先確實知情。

襲擊事件發生大約1年多後,一封據稱是奧薩馬·本·拉登的親筆信寄往全球各大媒體,信中解釋發動恐怖襲擊的理由。這些理由包括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大量軍事幹預,西方通俗文化的泛濫(主要是對性、酒精的開放觀念,這些觀念對於拉登、基地組織、塔利班政權或其他一些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而言根本無法接受)等。這封信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輕視,而美國政府依然堅持,發動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恐怖份子的反美情緒爆發。

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嚴防類似恐怖襲擊事件,並多次發佈新一輪襲擊警報。9月底,在美國各地爆發多起炭疽菌感染案件,雖然至今沒有發現此事件與九一一有關,但在2002年3月曾一度傳言,一名劫機者曾感染炭疽菌。

在美國的穆斯林組織迅速譴責襲擊,並呼籲穆斯林美國人“獻出他們的技能和資源,以幫助減輕受災群眾及其家屬的痛苦”。

17年前的今天:回顧“9·11”

政治影響

事件發生後,所有英國軍事基地提高警戒狀態。所有途經倫敦市區的航班改為繞過市區飛行,而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飛。

歐洲議會與北約總部進行緊急疏散。北約宣佈啟動1949年北約中的第五款,宣佈如果恐怖襲擊事件受到任何國家的指使,將視同對美國的軍事襲擊,因此也被認為是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襲擊。這是北約歷史上首次啟動共同防衛機制。

太平洋安全防衛組織亦在北約發表聲明後宣佈該組織的共同防衛條例即時生效,澳洲和新西蘭軍隊進入待命狀態準備投入戰爭。

一些美國的傳統盟國,如英國、加拿大、澳洲、德國、以色列等亦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加大機場,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的安全巡防。而事件發生後,西方各國政府的民間支持度均大幅度上升。在美國,並無贏得普選票而成為總統的布什民望支持度大幅上升,鞏固他領導聯邦政府的執政權力基礎。

襲擊事件後中國民間出現幸災樂禍的反美聲浪,另有中國網民透過互聯網聯繫親友慶祝反美戰爭的一大勝利。由於中國民間出現強烈的傳統反美情緒,中國官方為避免反美言論影響國際形象,因此將相關書籍列為管制品。朝鮮戰爭題材的作品尤其是電視和電影受此影響,在此後十多年間被中國官方封禁。雖然朝鮮戰爭與911事件並無關係。

在阿拉伯世界,很多媒體都刊登評論文章,認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者甚至美國人自己發動的,目的是挑起全球仇視阿拉伯的情緒。還有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則認為事件是由基地組織發起的,旨在報復美國的中東政策。上萬名阿富汗民眾在得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試圖逃離阿富汗,擔心遭到美國的報復。

經濟影響

世貿中心四周的建築物皆受到倒塌的大樓波及,造成嚴重損壞。

九一一事件在世界經濟與美國經濟上產生重大及即時的影響。許多設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大型投資公司喪失大量財產、員工與數據資料。全球許多股票市場受到影響,一些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還不得不進行疏散。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九一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才重新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第一天下跌14.26%。其中跌幅最嚴重的要數旅遊、保險與航空股。

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大幅度上漲。當時美國經濟已經放緩,九一一事件則加深全球經濟的蕭條。

北美領空關閉幾天後攻擊和減少其重新開放後的空中旅行,在空中旅行的能力削減近20%,加劇掙扎中的美國航空業的財務問題。

9月11日恐怖襲擊也間接導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戰爭以及其他國土安全開支,總額至少為5兆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