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一 记皖东明珠 “小莫斯科”藕塘镇

东南形胜,千年古镇,藕塘自古繁华。

锥子山下风光美,沙河两岸稻花香。藕塘,位于定远东南30公里处,是皖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小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繁华之地。这里不仅是千年古镇,更是有着“小莫斯科”、“小延安”之称的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革命老区之一 。

相传在远古时候,这里遍植莲藕,至今因“月下石荷”而得名的藕塘,还保留着一块传说中的莲花石蕊,见证着小镇古往今来的历史沧桑。

「特辑」藕塘记忆

藕塘的历史可追溯到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这里是东汉楚相令狐子伯的发祥地。传说其少年时避难读书此地一庙中,称相后,为酬谢藕塘父老乡亲和庙主的恩赐,在塔子山上建造了文峰塔;每年三月十五日,令狐山都会有盛大的庙会,各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618年(唐武德年间),藕塘便有市井,百业兴盛。民间流传着塔山娘娘、包公审乌盆、牛皋大战藕塘关等民间传说。

这里是革命老区,素有“小莫斯科”之美称。1939年,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因此藕塘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

1996年和2013年,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少奇之子刘源上将先后亲临藕塘革命老区,瞻仰了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如今藕塘镇有着新、旧两座烈士陵园。

「特辑」藕塘记忆

藕塘自古繁华。藕塘镇一直是定远东南富庶之乡,其境内物产丰富,山青水秀,经济繁荣;有千年古镇之风韵,有青山绿水之风景。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那场浴血抗战的烽火岁月中,藕塘老区人民更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这里正在奋力打造以红色旅游胜地为主线,古色旅游、绿色旅游、现代文明相互映衬的美丽新藕塘。

「特辑」藕塘记忆

这里良田万顷,物产丰富。勤劳的老区人民,辛勤耕耘着这片热土,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幸福与美好!

「特辑」藕塘记忆

这里民风淳朴,景色宜人。四时农忙皆辛劳,稻花香里说丰年。

「特辑」藕塘记忆

这里青山碧水,蔚然深秀。新集水库、郎峰湖,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特辑」藕塘记忆

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薪火相传的革命老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前人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而来。那些逝去的英灵用碧血丹心的赤诚,换来了今日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特辑」藕塘记忆

1939年1月,在藕塘成立了以刘少奇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罗炳辉、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召开中原局会议,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九十年代初,电视剧《少奇同志在皖东》在藕塘老街等地取景拍摄。

「特辑」藕塘记忆

「藕塘」源于镇内一景“月下石荷”而得名。下图为保存至今的“莲花石蕊”。

传说,小镇东北有一口方塘,塘内满植莲藕,中间竖立一座石雕荷花,大如圆桌,亭亭玉立,形象逼真,月夜看去别有风韵。传说:石荷中藏有珠宝,使石荷能随水涨落而沉浮,神韵奇秘,引人暇思,预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清风正气。

「特辑」藕塘记忆「特辑」藕塘记忆

皖东小镇,红色圣地。1944年9月,藕塘“抗日烈士纪念塔”建成。1946年5月,新四军二师奉命战略转移后,陵园被国民党顽军138师和77师炸毁拆除。196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藕塘烈士陵园,重建的烈士纪念塔碑体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1978年在园中建成“名垂千古,浩气长存”的藕塘革命纪念馆。如今,藕塘烈士陵园已成为国家、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特辑」藕塘记忆「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特辑」藕塘记忆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曾经生活战斗在藕塘这片热土上的年轻人,那张张笑脸,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芳华。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他们用青春的热血,无畏的精神,在战场上绽放一朵朵英雄的花!

「特辑」藕塘记忆

历史并没走远,英雄代代相传。定远籍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吴勇烈士;执行任务中,被暴徒开枪击中,不幸壮烈牺牲的公安干警马元新烈士。

「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在藕塘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有着我们熟悉的老一代革命家,也有着这些隐没在众多先烈之中的“默默无闻”的英雄。

照片中的这位笑容还流露着一丝腼腆的革命战士,名字叫吴运铎。他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前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

「特辑」藕塘记忆

(图为吴运铎在藕塘战斗期间生产的各类弹药)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吴运铎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为了研发枪弹,他四次负重伤,浑身上下有200多处炸伤,4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1949年12月,组织送吴运铎到苏联去诊治眼睛。在莫斯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到了吴运铎的英雄事迹,特地到医院看望他。1950年,吴运铎参加俄罗斯莫斯科五一节观礼,在红场见到了斯大林。

「特辑」藕塘记忆

1996年10月30日,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同志带着少奇同志生前的嘱托,亲临藕塘缅怀革命先烈。那一天,藕塘镇张灯结彩,红旗招展,像迎接久违的亲人一般,迎接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烈士陵园,王光美同老区人民一起缅怀、回顾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藕塘战斗、生活的点点滴滴,并现场亲笔题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2013年10月20日,少奇之子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莅临革命老区藕塘、大桥中原局会议旧址,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在纪念馆瞻仰先烈遗物,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2012年8月,定远县藕塘“革命烈士纪念园”迁址重建工程开建。如今,纪念碑、烈士墓、展览馆已建成。拾阶而上陵园庄严肃穆,高24米的英雄纪念碑雄伟矗立,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这是老区永久的荣耀!

「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青山有幸埋忠骨。看着一排排的烈士墓,那些有名的或无名的烈士们长眠于此,是他们的浴血青春,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

「特辑」藕塘记忆

时代在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渐渐失去了旧日的模样。而那些尚可寻得一丝过往的小镇,就逐渐变成了中国人的文化故乡。

几代人记忆所在的藕塘老街,如今早已慢慢地褪去了时光的印记。斑驳的墙,青苔的瓦,悠悠的雨巷,泛着青光的几块石板路,依稀还能通往我们记忆中的藕塘,吾心中的故乡。

「特辑」藕塘记忆

记忆中的藕塘老街由青石铺就,独轮的印记,泛着岁月磨砺过的青光,飘散着古镇淡淡的人间烟火味道。曾繁华一时的过往,如今却成了冷清寂寥的背巷,偶有行人悠闲走过,那恍惚的记忆,已然遗落在旧日的时光里。

生活总奔着新生,老街却黯然老去。如今藕塘老街的两侧,还尚能看到些老的建筑,虽然渐已破败,但一砖一瓦和一石一木之间,无不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这是一条闻着风,都能感受到古老的街。曾经悠长的青石板路,不知走过了几代人的匆匆步履,沿街的老店铺,似乎还在回味着人来人往曾经繁华的盛景;此刻,行走在老街,仿佛忘了自己只是小镇的匆匆过客,无不于岁月中渡完一段红尘,来去空悠悠。

「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粉刷在墙上的印记,是老街一段历史的过往!

「特辑」藕塘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藕塘新镇的建设,面貌固然令人欣喜,但在建设中,不要让老街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对于游历藕塘的外乡人来说,或许更关注的是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最想寻找的是那份古老的历史印记和那份积淀着历史岁月的悠长!

「特辑」藕塘记忆

儿时每每来到藕塘,最吸引我的就是去老街转一转。记忆中的藕塘老街是何其繁华,那时老街商铺鳞次栉比,市井百业繁华,四邻八乡的人都会赶一赶藕塘老街的集市,经常堵的是水泄不通,而越是这样,对于孩子的我们,越是在人群里挤的快活,看的热闹。

「特辑」藕塘记忆

这样的老街门面,都是过去热闹的店铺,如今早已是门户紧锁,淡去了那份繁华。也正是这样渐已破旧的老店铺,更值得我们去保护,不要让这不可复得的建筑在岁月中淡去。这是老街的历史记忆,更是藕塘人最宝贵的故乡印记!

「特辑」藕塘记忆

东南形胜地,人杰地灵城。定远东南乡,重教识礼文。不知这藕小,又走出多少书生俊杰。

「特辑」藕塘记忆

回顾历史,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段老城记忆。藕塘老街,必然是藕塘人的一种记忆与情怀,更是每一个藕塘人深藏于内心,而刻骨铭心的故乡记忆!

「特辑」藕塘记忆

背着相机,行走在青石铺成的老街上,冷清寂寥的老街,足底的声音似乎都传得格外悠远,置身其中,你仿佛能聆听到老街那沧桑历史岁月中传来的呼唤!

老街仿佛是藕塘历史岁月中的影子,总在默默的跟随,陪伴着。藕塘老街,犹如镶嵌在这座古老街镇上的一道别样景致,淡淡的,散发着千年不绝的幽香,撩拨着每个行走在老街上人的思绪。我们不在乎她的衰老,我们依旧欣赏赞美回味着她曾有的美丽容颜!

「特辑」藕塘记忆

徜徉在苍老而无言的藕塘老街上,虽失去了繁华一时的盛景,但她依然从容尊贵的展现着曾有的盛世容颜。如今相伴老街的,大多是孤独守望生活在老街上的老人,也只有她们最了解老街,也只有她们最懂老街!她们与老街相濡以沫,彼此陪伴,彼此守护。她们在老街的岁月中,等待着过年时,外出打拼的儿孙们重新填满老街的空洞与冷清,期盼着年的热闹,让老街重现过去的繁华。

「特辑」藕塘记忆

如今这样的“土房”几乎难寻了。勤劳的藕塘人,年轻人多已外出打拼,他们辛勤积累下财富,让老街多了一栋栋别墅。

「特辑」藕塘记忆

寓意“五福临门”的年福,摆放整齐的“家堂”,一幅挂在正中的“中堂“,来客坐有讲究的“斗尖大桌”,这样的客厅摆设,是最典型,最传统的东南乡文化。

「特辑」藕塘记忆

老街还能寻到这样的小店,那木板斗出来的门窗,不大的窗口,仿佛会变魔术一般,总有你想买到的小东西。那些打酱油、买糖果的童年岁月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不管时光怎么转变,时代总是在发展的。藕塘,一座散发着历史醇香,一座积蓄了力量,正在厚积薄发的千年古镇,正在变的越来越美好!

「特辑」藕塘记忆

幸福的藕塘人。

风光秀美,历史厚重的藕塘,值得您来走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