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滅延禧宮的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 渺

實習生 袁文幻

誰來滅延禧宮的火


誰來滅延禧宮的火

故宮特勤中隊供圖

關爭爭看到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的新聞時,正在故宮消防特勤隊的食堂吃晚飯。作為北京消防天安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1班班長,這位消防員剛完成了每天例行的消防安全訓練和巡檢。

故宮特勤消防中隊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成立於1970年,最早只是一個消防排,1975年更名為故宮消防中隊,2016年更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副營級建制,編制45人,所有人員共計62人。

據指導員蔡瑞介紹,故宮特勤隊負擔著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天安門地區方圓3.74平方公里的“防火滅火、重大安保、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

這座古老的宮殿48年未出現過重大火情,最危險的一次是在1987年8月,景陽宮遭遇雷擊引起火災,燒燬了部分建築。為了應對雷擊,如今,故宮裡所有的建築都裝有避雷針,甚至連每臺空調都裝有接地的線路。

巴西國博大火之後,故宮特勤消防中隊的年輕人立刻想到了自己守衛著的這片區域。關爭爭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絕對不會讓故宮發生這種事。”中國國家文物局在9月7日發佈了《關於加強文物博物館單位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裡面的一句話是,“給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再次敲響警鐘”。

中國的博物館最重視防火

在這座有著近600年曆史的木結構宮殿群裡,關爭爭已經工作了7年。每天早上6點鐘,他和其他消防官兵需要沿著宮牆跑完3公里一整圈。隨後他們會進行負重跳臺階、折返跑、設備使用等訓練。

中隊每週都有考核,其中一項要求消防員抱著3卷20米長的消防水帶,在13秒之內跑完58米,還要一邊跑一邊把水帶連接到一起。

對於巴西國博大火的事,關爭爭出於職業原因關注了。他留意的內容,包括對起火原因的推斷和大火造成的損失。

“聽說有2000多萬件藏品,還有一個美洲最早的人類頭骨都燒沒了?”他說。

發生在9月3日凌晨的火災,讓巴西國家博物館損失了近90%的藏品,其中包括拉丁美洲第一具埃及木乃伊、當地原始時期到現代的文化收藏、國王的寶座,以及石油、哺乳動物、魚、昆蟲、鳥、爬行動物和植物的標本——其中有的生物,甚至已經滅絕了。

巴西文化部長對媒體的解釋是“電路老化短路”。推特上另一個流傳的說法是,一個落在博物館屋頂上的熱氣球帶來了那場災難。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巴西常年來對博物館不夠重視。這座博物館是巴西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整棟建築曾經是19世紀初的葡萄牙王宮,有“嚴重的預算縮減和陳舊的火災預防系統”。當消防隊員到達現場時,距離建築很近的兩個消防栓出了故障,消防員甚至不得不去附近的湖裡取水。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提到,從2014年開始,巴西國家博物館再也沒有收到過全額的年度預算12.8萬美元。今年它僅收到了1.3萬美元。2017年年底,由於資金短缺,巴西國博館長甚至不得不去眾籌修復一個“很受歡迎但白蟻成災”的展廳。

巴西博物館副館長告訴巴西電視臺,每天下班前,他都會拔掉辦公室裡所有插頭,減小火災風險。“只需要2014年巴西世界盃修建場館的四分之一的錢,就足夠讓這個博物館安全和煥然一新。”

據媒體報道,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里約花了150億美元,2016年的巴西奧運會則花了131億美元。大火的第二天,抗議者聚集在巴西國家博物館門前,要求政府公開損失的範圍並且承諾重建,警察使用辣椒水和催淚瓦斯驅散了他們。

1958年4月,紐約現代藝術館的一場大火燒掉了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睡蓮”系列的一張畫作,幸好,大部分文物未受損害。2016年,印度國家博物館自然歷史館遭遇火災,整棟建築被大火損毀。1978年7月,位於里約熱內盧的現代美術館發生了火災,短短40分鐘之內,畢加索、米羅、達利等大師的上千件作品被火焰吞噬,最終僅留下了50件。

40年後,大火又一次吞噬了人類的珍藏。“我們再也聽不到當地居民說的數百種語言和方言的錄音,那是很多當地語言字典和教科書的材料。許多藏品被銷燬了,它們原本可以帶孩子們去感受歷史的重要性。這種感受是珍貴的、不可替代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寫道。

“那是拉美最好的博物館之一。” 首都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郭小凌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拉美有兩個好的博物館,一個是巴西的國家博物館,還有一個是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現在其中一個燒沒了。太慘痛了,這是全人類的損失。”

這位世界上古史和西方史學者,曾在2005~2016年期間擔任首都博物館館長。這座博物館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原館址是“北京孔廟”,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於2005年竣工,次年正式開展,首次展出的特展展品包括特地從大英博物館運來的木乃伊。

據郭小凌介紹,首都博物館的庫房設計安裝在博物館地下,防火防水的大門一關,就跟外界徹底隔絕了,“非常安全”。為了應對火災,首博還配備了龐大的消防保護系統,包括煙感報警器、自動乾粉滅火裝置等。

“任何一點‘動火’都不能進入庫房。”郭小凌說。在消防術語中,動火指的是在禁火區內進行的一切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博物館最大的威脅是火災,水災不大會改變文物的物理形態,災後可以酌情修復,火災卻是毀滅性災難。中國的博物館,對防火是最高度重視的。”

防火工作的最後一道防線

為了保護這座宮殿中的博物院,故宮特勤中隊的年輕人,需要牢記宮裡所有宮殿的位置和佈局,瞭解每一條道路,以及所有建築的結構特點。

“在故宮從事消防工作很有榮譽感。”關爭爭說。

建隊之初,特勤中隊在故宮的城牆上設置了專門的“瞭望哨”,一年365天組織官兵晝夜輪流守望巡邏,“既防火、又防盜”。近幾年來,故宮的技防手段更新換代,城牆上安裝了高清攝像頭,“瞭望哨”改成了“火衛崗”。

特勤中隊的巡檢方式,是以故宮中軸線為基準,圍繞外朝“三大殿”、內廷“後三宮”、8個藏寶專題館進行“日巡、周查、月檢”,以及節慶活動聯合檢查。

消防員每天分成四班,輪流巡邏,把整個故宮劃為10個區域,挨個檢查8728間殿宇宮室、161個消防栓和3000多個滅火器,以及所有的用電設施。這樣的巡查“全天候、無縫隙、不間斷”。

在2013年故宮全面禁菸之前,消防員還必須檢查所有的垃圾桶、草堆和樹洞,以防遊客隨手拋出一根菸頭就釀成一場災難。

禁菸是故宮博物院現任院長單霽翔發起的,禁菸之後,除了遊客,故宮裡的員工也必須到東華門、西華門外的吸菸區去抽菸了。起初還有幾位老員工不樂意,拄著柺杖去找單霽翔討說法。

但單霽翔對這件事十分堅持,他曾從故宮青磚的地縫裡摳出過1000多個菸頭。在他看來,對木結構建築群來說,全面禁菸“必須推行”。

幾年過去,禁菸已經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東華門外有員工一走出來,就會有同事打著招呼:“冒煙兒來啦?”

禁菸也讓關爭爭覺得“鬆了口氣”,“人為的火災影響因素減少了”。據他回憶,剛來到故宮特勤中隊時,故宮還沒有禁菸,如今遊客的打火機都進不了故宮,統一放進安檢口的回收筐裡。

特勤中隊也帶頭執行了這項措施,消防官兵全體禁菸,連廚房的煤氣灶都改成了電熱鍋。然而除了菸頭這樣的明火,另一件需要消防員注意的事,是所有用電設施的線路。

2016年5月,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宮、三大殿內拉進了電線,點亮了燈光。為了消除消防安全隱患,這座木結構建築群裡所有的電線,都是先裝在橡膠的絕緣管中,再放進金屬管中。後者的功能是給線路降溫,“線路過熱會點燃外層的橡膠管,加一層金屬管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選用LED冷光源,一方面減少光照對文物的損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溫度。

單霽翔曾對媒體介紹,故宮裡所有的燈架和線路都脫離古建築1.5米以上,每一盞燈都有專人值守,經過3年的調研,才做出了這個讓消防部門能夠通過的掌燈方案。

每一次布展也讓消防隊格外重視,除了展廳使用的材料都能夠阻燃之外,天安門支隊的防火監督員也會提前來查看,再跟故宮的消防部門溝通協調。

幾年前,《清明上河圖》在武英殿展出時,消防隊的日常巡視,增加了每隔一會兒就去武英殿巡視一圈的工作內容。

比起時不時的展覽,最讓這些年輕人在意的,是故宮裡的修繕工程。

最近開始修繕的養心殿,在媒體上引發過一輪關注。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道的,是故宮特勤隊提前做出的種種消防預警。工程開始之後,工地附近的幾個消防栓上,就已經提前接上了消防水帶,每個消防栓都被反覆確認能夠出水。

修繕工作中難免會用到電焊工具,或是使用瀝青這種溫度較高的材料。一旦需要動火作業,施工部門就會提前通知消防隊員到場監督,“確保萬無一失”。

宮裡道路狹窄,正常規格的消防車無法通行。故宮特勤隊擁有一輛小號的消防車,以及巡檢用的電瓶車,“這是別的中隊很少有的”。

“我們是故宮防火工作的最後一道防線,”關爭爭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我們是滅火力量,故宮的消防部門是防火力量。”

必須萬無一失,因為一失萬無

在故宮裡,特勤中隊的消防官兵沒有經歷過滅火實戰,但由於負責的區域不僅是故宮博物院,這些年輕人們仍然遭遇過危險。

2012年9月1日,一名男子突然爬到天安門廣場東側路的一棵松樹上,揮舞著汽油桶喊話聲稱要自焚。特勤中隊的消防官兵趕到架起了泡沫水槍和救生氣墊,把汽油桶打落,把男子安全救下。2016年10月14日,一輛公交車行駛到東長安街時,尾部突然冒煙起火,中隊官兵駕駛消防車把公交車逼停後滅火,疏散了全部乘客。

特勤中隊還承擔著培訓故宮博物院新入職員工的工作.每年8月之後,陸續會有新員工來到中隊駐紮的小院裡,接受一週的培訓,內容包括滅火器等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防火安全知識,等等。

曾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李聲,專業是博物館學。據他解釋,博物館的消防、安防是一整套綜合性體系。除了固定必須配備建設的消防設備、防控裝置、微型消防站之外,博物館裡的滅火器使用的都是泡沫或是惰性氣體,以避免對書畫一類的藏品造成損傷。

古建築裡的博物院要求更嚴格,故宮的消防處每年進行1~2次消防演練,還會請消防部門至少檢查一次,及時更換過期的滅火器。

故宮每隔4年還會組織一次消防運動會,比賽的項目有用滅火器對準乒乓球噴射、連接消防水帶、穿防火服、佩戴呼吸器等。最有趣的一個項目,是模擬起火後的場面,員工比賽搬動重物,假裝是在搶救藏品和文物。這些賽事都安排在閉館的週一,一場運動會會持續一個多月。

關爭爭被邀請擔任去年那場消防運動會的裁判之一,事實上,消防隊還得到過故宮博物院贈送的一個稱號,“紫禁衛士”。

年輕人很喜歡這個稱呼,他們也很喜歡自己守護的這座博物院。一個隊員說起每天跑步路過的宮牆、窄道和花木,“真的很美”。

遙遠的半個地球之外,很多人正在為另一座博物院損失的美麗而遺憾。大火發生後不久,里約國立大學的學生面向全球發佈請求,收集在博物館拍的照片和視頻。他們已經收到了數以千計的投稿,希望能夠重建一個虛擬博物館,或建立某種形式的記憶場所。

維基百科也在推特上發佈了類似請求,一位博物館方面的3D模型專家說,他們團隊成功地在大火前,完成了對上百種重要文物包括化石、埃及木乃伊、一位國王的頭骨、希臘以及羅馬文物的掃描。

在大火之前,維基百科網站上有超過200幅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圖片,其中大部分都是2015年由一個名叫尼多克的用戶上傳的。大火之後,尼多克召集了一群葡萄牙語編輯,起草了一份聲明,號召大家上傳巴西國博的照片。這份聲明9月4日發佈之後,到9月6日,已經有大約2400到3000幅新照片上傳。

“我被告知國家博物館沒有藏品的電子版、高清晰的圖片檔案。”一位維基百科志願者編輯說,“我們仍然在確認這是否是事實,但是這促使我和其他編輯,很絕望地呼籲人們上傳他們來博物館旅遊時拍的照片。富裕國家機構裡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我們的國家很缺乏。我不能在博物館大火之前做這件事情,感到非常、非常、非常地難過。”

大火帶來的很多損失不可逆轉。昆蟲學家馬庫斯·圭多提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很多研究者一生都在研究巴西國家博物館裡的樣本,現在他們的工作也隨之消失了。”

火災之後,巴西政府承諾投入240萬美元給後續的重建。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最開始的資金將被用來穩固剩下的建築、修復“能被修復的文物”。另一筆120萬美元的資金將用來建設可供工作人員居住的房屋。政府還在討論,下一年可能增加1920萬美元給真正的博物館重建。

但李聲認為,巴西博物館的負責人不能推卸起火的責任,“說白了就是他們的主管部門翫忽職守,甚至是一種犯罪行為了”。

李聲舉例,故宮除了財政每年的撥款,修乾隆晚年居住的倦勤齋的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撥款,修養心殿時還有企業額外捐助了8000萬元。“作為博物館,想要保護文物是有多種籌款渠道的。甚至說難聽點,你說你沒錢,要搞眾籌,難道國家老百姓不給你捐錢嗎?實在不行還有愛國企業呀。”

他再次提到了巴西國博消防栓沒水的情況,這屬於消防部門的疏忽。在李聲看來,如果每年都進行消防演練、定期進行檢查的話,早點發現沒水可以去找消防部門,“他們確實是有很多事情沒做到”。

“中國的博物館,目前為止,極少發生這麼嚴重的火災。從國家級博物館,到小一點的市級甚至縣級博物館,對文物保護都非常重視。各級文物主管部門也重視,每年都會發文或巡查。”李聲說,“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人,對文物有天然的感情吧。”

用單霽翔的話說,消防安全“是故宮的命根子”,必須萬無一失,因為“一失”就會“萬無”。(應採訪對象要求,李聲為化名)

本文由中國青年報獨立出品,首發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及頭條號,加入樹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