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成都錦裡,一條街上聚集了各色傳統手工藝人。每天不過十點鐘,街頭巷尾已然是人聲鼎沸。

循聲望去人頭攢動處,一家頗有歷史韻味的小鋪裡,陶新生正在蛋殼上作畫、刻字,嗡嗡的鑽刻聲與遊客的驚歎聲交織,在眾人都難以置信之際,蛋殼畫就這樣映入眼簾。

三十歲轉行,陶新生僅用半年時間上手蛋殼畫。眼睛的度數逐漸增高,脊椎腰椎的問題也不斷冒出,但澆不滅他對蛋殼畫的滿腔熱愛。他說,打算將餘生都交給蛋殼畫。

童年的蛋殼畫

陶新生出生在新疆成長在新疆,至於為何來到四川,他說:“有朝一日肯定要回四川,只是時間問題。”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

陶新生的父母是四川成都人,當年因為支援新疆建設,毅然扎進了大西北。1999年,陶新生從部隊退伍之後,選擇回到成都。在之後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他留在了這片土地。

服兵役結束後,20出頭的他進了成都一家電器公司。幾年時間他從銷售做到了主管,那時他的業餘愛好就是下班之後邀二三好友,喝喝小酒,生活過得悠然自得。

在那段漫長又閒適的時間裡,他從未想過要從事蛋殼畫這一行。

但是很多故事去追尋因果,都能發現人生其實早有伏筆。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作品

在陶新生爺爺的年代,老一輩一邊拉著黃包車還一邊經營自己的副業——賣糖人,賣蛋殼畫。生活清苦時,他們就靠著這些小玩意兒活下去。

但陶新生出生不久後,爺爺就去世了。冥冥之中蛋殼畫卻和他連起一根線,牽扯出不盡的緣分。沒有人教,他就自己琢磨自己刻畫。

十幾歲上初中時,他曾一度憑藉蛋殼畫在手工藝課上獨領風騷。那時他偶然看到一本雜誌,一幅鏤空作品圖打開了他對蛋殼畫的認知。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作品

他循著靈感,也做了鏤空燈籠圖形的蛋殼畫。“雖然很醜,但是震驚全班。”

這行當總得有人接

2008年,於陶新生而言就是命運的轉折點。

“那段時間過得渾渾噩噩,我希望生活可以有所變化。”陶新生迷茫了很長一段時間,無路可循之際,他的舅舅——做麵塑、糖畫的手藝人得了重病。

舅舅離世前,一直掛念著這門傳統手藝,他擔心蛋殼畫就這樣被埋沒於無聲中,無人問津。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作品

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也是陶新生家裡傳承至今百餘年的技藝,不能就此斷掉。

生命的離去與新生接踵而至。老人臨終一番話與女兒的出生,使他如夢初醒。辭職,專職學蛋雕, 所有的選擇剎那間就已決定。

30歲的年紀轉行,需要的不僅是勇往直前的魄力,還有堅守傳統藝術的初心。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成都非遺保護中心公益廣告宣傳圖

蛋殼畫分兩類:繪畫與雕刻。姐姐陶蓉主攻繪畫,是蛋殼畫非遺傳人。陶新生從小習得一手好字,主攻蛋雕,常做花鳥魚蟲與書法字雕刻。

“做這一行,堅守下去很難。”他說,很多時間都是枯坐,雕刻,幾個小時對著作品精雕細琢。陶新生幼時就愛做手工,憑著內心的熱愛與姐姐陶蓉毫無保留的教導,短短半年時間他就可以獨立製作蛋雕作品。

2005年時,陶蓉曾收過五個徒弟。一個月時間不到,就走了兩個。半年時間內,五個弟子全沒了人影。

蛋雕的難度不在技藝,而在堅持。在他看來,蛋雕製作就是要耐得住枯燥,扛得住寂寞。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成都非遺保護中心公益廣告宣傳圖

“再不做,就沒人做了。”在他的身上其實有一種孤軍奮戰的悲勇,甚至於孤立無援的落寞。正因為蛋雕是很小眾的傳統藝術品,大部分人都對它知之甚少,陶新生姐弟對這項傳統藝術的未來愈發擔憂。

不過慶幸的是,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非遺進校園、非遺展覽等各類活動也常常舉行。認識蛋雕,喜愛蛋殼畫的人在不斷增加。

這樣一項小眾的傳統藝術終不至於被侷限在一方,因無所出路而遺憾。

指尖上的藝術

在錦裡,街道上人來人往。陶新生灰黑色的帽簷下雙眼炯炯有神,他正低頭雕刻著手中一枚蛋殼。周圍的紛繁熱鬧像是與他隔了一道屏障,他在蛋殼雕刻中自得其樂。

很多人都說,蛋殼畫,玩兒的就是心跳。一個完整的雞、鴨、鵝、或鴿子蛋做材料,鑽小孔吸空清洗晾乾,打磨、切蛋、作畫,裝裱。 “蛋殼沒有大家想象那麼脆弱。”他說,“其實除卻洞眼太多的情況,蛋殼的硬度單做陰陽雕和浮雕完全沒有問題。”

陶新生有10餘年的蛋雕經驗,手指捱到蛋殼他就知道該下刀多深。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展演

傳統蛋殼畫都是在完整的雞蛋上作畫雕刻,陶新生的獨創之處在於用半邊蛋殼作畫,將整蛋一分為二,再繪製山水風貌、川劇臉譜等。

半邊蛋殼製作,更講究受力均勻。陶新生拿著美工刀一次次小心翼翼地探索,手上的傷疤早已不計其數。無數次不分日夜地嘗試,陶新生在蛋殼畫製作上也愈加得心應手。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展演

但是守著傳統藝術的同時,民間手藝人也得生活。“很多民間藝術不和市場接軌,就沒辦法做下去。”陶新生深知,滿足生存對手藝人的重要性。

一件普通的蛋雕作品,玻璃封裝之後的價格在80元、100元、200元等。路過的遊客一眼相中,價格合適也樂意收藏。

蛋雕作品的價格與製作時間相關,普通的作品一小時就可以完成,若需要創新則要耗費更長的時間。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陶新生在坦桑尼亞展演

一件作品的靈感容不得打斷,所以他常常是幾小時一動不動直至作品完成。久而久之,脊椎腰椎、眼睛都慢慢出現問題。醫生告誡他,不能長時間低頭,“但是這個就得一次性完成,就怕思路斷。”

累的時候,陶新生就抬頭晃動脖子,一看手錶才驚覺時間早已溜走。而他樂意沉迷其中,守著指尖方寸藝術也不知疲倦。

一輩子能有多長呢?陶新生笑著說,踏入這一行就沒想太多了,往後餘生,就守著這個不想其他了。如果能用一生堅守一件事,就算是孤身拖著影子前行,寂寞,也無所畏懼。

蓉漂人物問卷

陶新生(♂射手座、雙子座 70後)

來成都 —— 19年

主營方向 —— 蛋殼畫雕刻、銷售

Q:你為什麼來成都?

A:回成都等於回到家鄉。

Q:來成都以後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A:思想意識變化很大。

Q:你最喜歡的成都的一道菜是什麼?

A:扣肉。

Q:你最喜歡去成都的哪個地方?

A:家裡。

Q:你最欽佩的人是誰?

A:姐姐。

Q: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A:隨緣。

Q: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A:樂在其中。

Q: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是什麼?

A:蘭斯拉夫(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裡面鐘錶匠的一段話非常喜歡。

Q:你的業餘愛好是什麼?

A:寫字。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麼特點?

A:人格魅力。

Q:如果重選一次,你會選擇做什麼?

A:現在做的事。

Q:如何用一句話形容成都?

A:少不入川,老不離蜀。

Q:如何用一句話形容自己?

A:樂在其中。

文字/蓉漂 嚴青青 圖片/陶新生 編輯/阿狗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退伍老兵轉做蛋雕藝術,守護100年家族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