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除了震撼,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看完这部片子,迟迟不敢动笔。这是一部颠覆自我认知的片子,除了震撼,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无人区面积六十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自然保护区,它与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罗布泊无人区这三个地方,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荒原。这个世界第三极是鲜有人去过的禁地,就连贝爷也不敢贸然进入,但是这批人却毅然签下生死状挑战这个生命禁区。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天寒、冰裂、设备故障、补给告急、各种致命疾病以及野兽袭击等,让《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剧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影片开拍时48人、16辆车挺进无人区,在近40天的无人区探险中他们大概平均每1天减员1名剧组成员、每3天损失1辆汽车,到完成拍摄时仅剩8人3辆车。剧组付出了近乎“团灭”的代价才得以拍出这部震撼的纪录片。

该片的拍摄背景如下:导演饶子君的父亲饶剑峰是国内著名登山家,但在2013年,饶剑峰在登山营地突遭意外,不幸遇难,导演饶子君渴望探寻父亲走过的足迹,接近他所完成的高度,明白父亲一直以来的坚持,跟过去的自己和解。

但是,如果你认为《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是一部剧情片就真的大错特错了,就拍摄风格来看,这是一部纪录片。确切地说,该片并非在真实事件的基本上重构一个故事,而是真实还原羌塘无人区的险境。

“这里的环境像极了我童年生活过的贵州,与世无争,与日月星辰相伴。” 制片人蔡宇如是说。的确,无人能及的地方必定有足以令人艳羡的生态环境。全程无特效的画面,让观众享受到了顶级的视觉盛宴。平心而论,《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这部纪录片中没有很多的拍摄技巧,更多的是对现场情境的真实还原。

片中有几个桥段堪称经典。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车队在无人区行进时,一只落单野牦牛直视着越野车,怒目圆睁恶狠狠地撞了过来。没有人知道野牦牛内心的感受,孤独、无伴、内心的不甘和愤怒。它就像一个流离于群体世界的大孩子,内心更多不甘和反叛的味道。这种怼天怼地的性格,除了精神挫败、不甘,更多的是暴力倾向和反叛人性。

行程中遭遇的狼族,就像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也有着弱肉强食的生命规则。在大自然面前,物竞天择是亘古不变的铁血定律。所以,当它们遭遇车队时,派出狼群中侦察兵监视人群,随时伺机下手。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影片中有一个出人意料的镜头:当狼群来袭时,一个后勤队员竟然当成玩笑,坐在燃烧的牛粪堆旁大捂胸口表情夸张地大嚷:“吓死宝宝了!” 而后当他意识到并非“狼来了”的游戏时,第一反应竟然不是上车,而是惊慌失措地跑向帐篷……

好笑吗?真的一点儿也不好笑。你知道吗?大自然绝对不给你任何开玩笑的机会,有多少人因为对生命缺少敬畏,就这样茫然而不自知地死在了冒险的路上。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随着车辆的损失和剧组的大量减员,源于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几乎所有人都面临精神崩溃之境。这时一个工作人员跑来告诉老蔡“他们要烧帐篷,逼我们走”。看片后,我问老蔡这是否是当时真实的状态,老蔡说是的,当时他们找我谈判了许多次,但我坚持说哪怕只剩我一个人也要坚持拍完。幸好,片子最后真的拍完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内心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强,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崩溃。《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如此,《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亦是如此。危险的其实不是未知,而是你确信的事并非如你所想。我们其实每天都生活在危险中,但是因为对这种环境太熟悉了所以并不以为然,无人区看似险象环生,但反而会因此更加戒备。在大自然面前,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内心的和解

斯如饶子君那句片中独白“我们都曾在年少时扮演骑士,但如今却嘲笑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的无人区,都有一些难以启齿又无法解决的伤痛,无论是否执着于无人区和山野,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与自己和解、与过往和解、与他人和解的机会。《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中众人的苦难之旅,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