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記得在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裡,成龍客串的前輩,在被周星馳飾演的新人誇為天才時,很認真的說:

“你再努力點也行的,努力吧!”

周聽完備受鼓舞,做了一個招牌式的加油動作。這個動作,被很多人解讀為周星馳向香港電影的傳承精神致敬。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這種傳承,在硅谷的創業圈裡也普遍存在。就像蒲公英被風吹過時,種子乘風而旅,在各個新領域生根落戶,孕育新生命。

縱觀歷史,這些有些傳奇色彩的“派系”出現在每個關鍵的創業高峰期,貫穿著整個硅谷的傳奇歷史。這之中包含著精英、創新、顛覆,資本與傳承精神。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八叛逆”:硅谷因他們得名

按時間順序來,第一個硅谷的傳奇派別要數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著名的“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這家公司有著輝煌的歷史與背景。195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晶體管之父”的肖克利(W.Shockley)博士,離開貝爾實驗室返回故鄉聖克拉拉,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創始人 W.Shockley

次年,在偶像光環的作用下,八位30歲以下、學有所成的年輕科學家,從美國東部陸續搬到硅谷,並加入了這家公司。

然而,就在兩年之後的1957年,這八位年輕學者實在無法忍受老闆肖克利專橫獨裁的管理風格,集體離職,肖克利怒罵他們是“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

就是這八個叛逆的天才,在仙童攝影器材創始人少量資本的幫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到1958年底,“八叛逆”才成立一年多的公司就已經擁有50萬美元的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新優勢,一舉成為硅谷成長最快的公司。之後,因為獲得集成電路的聯合發明權,這家公司名聲大振。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仙童半導體

後來,由於不滿公司的利潤分配,以八叛逆為首的科技精英們紛紛出走,帶起了仙童半導體大規模的人才出走創業風。

“八叛逆”中的Moore和Noyce建立了英特爾,其它六個人則開始投資新的創業公司,其中就有現在聞名於世的超微半導體公司AMD。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Intel三巨頭,由左至右分別為Gordon Moore、Robert Noyce以及Andrew Grove

這些新公司的崛起開始改變灣區的風貌

僅僅12年,仙童半導體的聯合創始人及前員工們就建立了30多個公司。後來這些公司的發展開始吸引大眾的目光,1971年,一個記者用製作芯片的“硅”和舊金山南邊的一大片峽“谷”來形容這個靠電腦芯片崛起的地區——它就是硅谷。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上世紀70年代,蘋果建立之初,喬布斯經常騎著摩托車到Noyce家取經,還經常深夜給Noyce打電話尋求指點。事實上,蘋果的第一個投資者就是仙童的前員工。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年輕的喬布斯和Robert Noyce

據Endeavor Insight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與仙童半導體有淵源的上市公司有92家之多,市值超過2.1萬億美元,超過加拿大、印度等國一年的GDP。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硅谷與仙童半導體公司有淵源的公司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以仙童半導體為中心的硅谷芯片技術飛速發展,硅谷由此誕生

“PayPal Mafia”:

硅谷最有名的創業派系

相似的歷史總是不斷地的重演。

2003年左右,當整個硅谷都在談論技術已死時,一群對消費科技有著強烈信仰的精英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造星運動。

這是另一群有著顛覆傳統和創新精神的精英,他們來自被收購前的PayPal團隊。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大名鼎鼎的PayPal幫

1998年,Max Levchin、Peter Thiel和Luke Nosek三人創辦了Confinity,該公司成功開發出通過電子郵件轉帳的方法,這個產品最後也成為公司主力產品--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PayPal。

2000年3月時,Confinity與競爭對手X.com(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合併,新成立的公司便決定用其最受歡迎的產品PayPal命名。

Peter Thiel在創辦公司時就跟Max Levchin提到,他希望創立一家每個人都是好朋友的公司,不論公司發生什麼事都不會影響彼此間的友情,而這句話確實被應用在PayPal初期招募的策略上。

Thiel從Stanford找來Keith Rabois(後來成為Square COO)、Reid Hoffman(後來成為Linkedin創始人)、David Sacks(後來成為Yammer聯合創始人) 及其他朋友加入;而Max Levchin也從母校UIUC找同學加入。

這種員工介紹自己認可的朋友或同學加入的招募方式,讓創始的員工之間,除了認同公司的理念外,也多了份情誼與默契。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Square COO Keith Rabois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Yammer聯合創始人David Sacks

PayPal被eBay收購後,由於企業文化融合的問題,一群人紛紛出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PayPal時建立的融洽和信賴,為這次出走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們其中的一些部分人,開始進入新領域解決新問題。

經歷過在PayPal工作的巨大壓力,他們學到了建立一個初創公司所需要的技巧。

“雜質被燒掉了,剩下的都是建立一個企業所需的最純粹的東西,這些經驗可以在許多領域中進行復制。”

而另一些人在離開後,進入了投資領域,去幫助那些專注解決問題的創業者。

PayPal創業派系的戰績斐然:包括特斯拉、Linkedin、Palantir、SpaceX、Yelp、YouTube、Yammer等7家不同的“獨角獸公司”應運而生,成為硅谷新時代的代表力量。

像PayPal這樣的公司,創新思維深入企業文化每個員工都有解決重大問題的使命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離開後會選擇二次創業,經歷過創新創業企業文化的薰陶,經歷過創業公司裡的磨練--如何解決創業中的重重難關、如何建立創業思維和商業模式,這一切成為了創業前最好的訓練。

這也是在硅谷,最好的工作方式。

“Salesforce幫”:

自上而下,鼓勵創業精神

提起Salesforce,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企業雲服務領域的領頭羊,市值超千億美金。

不同於之前兩個精英團體的“叛逆”背景,Salesforce在“愛與關懷”下誕生,創始人Marc Benioff 深受前東家--甲骨文老闆Larry Ellison的大力支持。

1998年,Marc Benioff開始構建Salesforce,那時他還在甲骨文工作。

老闆Larry Ellison告訴Marc,“如果Salesforce失敗了,隨時歡迎你回到甲骨文工作。”同時,Larry Ellison還向初期的Salesforce投資了200萬美元,並加入了Salesforce董事會。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Larry Ellison (左二)和Marc Benioff(左一)

兩人之間的友情一直持續到Salesforce與甲骨文開始正面競爭時。

如今的Salesforce是全球第一的CRM平臺,被《Forbes》連續四年評為“全球最佳創新的公司”。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在Salesforce,Marc Benioff鼓勵公司管理人員發展培養自己的創業精神,並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同時做為一位硅谷著名的天使投資人,Marc Benioff的投資思維與許多知名投資人一致--人才是最大的投資點

他曾與媒體分享自己的投資秘密,“僱用最好的人,然後培養他,讓他成功。”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Salesforce前員工,著名公司Okta的創始人McKinnon,就曾分享自己在創業早期受到Marc鼓勵和幫助的例子:“那是2007年,還沒有什麼人離開Salesforce。我本來以為Marc會拒絕批准我的離職申請,沒想到他特別讚賞我的創業想法,並鼓勵我去做。而且他還願意成為我們的天使投資人之一,就像當初Larry投資Salesforce一樣。”

硅谷“發跡史”:創業派系大起底

而其它出來創業的Salesforce的員工也表示,即使Marc Benioff不會投資所有由Salesforce前員工創辦的公司,但他會慷慨地提供實用建議,介紹能幫的上忙的和有用的中間人,這對初創公司相當有幫助。

在這種文化下,Salesforce的前員工紛紛開闢新天地,去廣闊天地開創未來,而Salesforce也成為優秀SaaS初創企業創始人的“西點軍校”。據Crunchbase數據統計,由Salesforce前員工創立的初創企業數量多達200多個,其中不乏Okta、Zuora、ExactTarget、Angie’s List等這些明星企業。

大概是順應這個趨勢,Salesforce還創建了戰略風險投資基金Salesforce Ventures,在創業界繼續開枝散葉。

其實蒲公英式的創業例子在硅谷還有很多,圍繞在甲骨文、谷歌、蘋果、微軟等等大公司周圍的創業派系,圍繞孵化器建立的Y Combiantor派系等等。

不管做什麼,圈子的重要不言而喻。

這種強烈的互助創業模式和傳承精神,是硅谷創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所在,也是書寫硅谷歷史的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