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颳起「文藝風」

草原刮起“文艺风”

草原刮起“文艺风”
草原刮起“文艺风”草原刮起“文艺风”

認真排練盅碗舞。

草原刮起“文艺风”

化個妝,演出要美美的。

草原刮起“文艺风”

那音太展示獲得的榮譽。

草原刮起“文艺风”

向烏蘭牧騎老隊員學習樂器。

草原刮起“文艺风”

樂隊走進牧民家。

□本報記者 包葒 攝影報道

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烏蘭鎮呼和陶勒蓋嘎查,有一支牧民樂隊,在草原上堅持演出了33年。

樂隊隊長那音太介紹,80年代,草原實施草畜雙承包制度,牧民們生產積極性高漲,物質生活富裕了,空閒時間也多了。1985年,他與志同道合的3位牧民成立起當地首支家庭樂隊。成立之初,遇到樂器、學習、排練等諸多困難,但是樂隊成員從未放棄。

1996年秋季,由區內外10名藝術家組成的“七彩鄂爾多斯”採風團專程來考察這支樂隊,深深地被他們的投入和熱愛所打動。不久,該樂隊被自治區音樂家協會命名為呼和塔拉樂隊,意為“草原藍色樂隊”。藍色是永恆的象徵,呼和塔拉樂隊抱著一顆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服務牧民的永恆心,在草原上颳起“文藝風”,創作表演牧民們喜聞樂見的節目,給大家送去歡樂。

如今,呼和塔拉樂隊每年的大型演出就有10多次,小型演出多達幾十次,進校園、進社區,與各級烏蘭牧騎交流學習,還受邀赴蒙古國表演。樂隊的知名度越來越大,愛好者也不斷加入,由最初的4個人發展到現在的50多人,隊員年齡最小的剛滿7歲,最大的73歲。這隻民間樂隊表演的曲目以鄂爾多斯民歌為主,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為廣袤的牧區送上“文化大餐”,受到牧區百姓的歡迎。

草原刮起“文艺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