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峽之濱遠赴天山腳下 宜昌援疆女醫生有個哈薩克「乾女兒」

“我願像天山雪蓮,凌霜傲雪,綻放在西域泉都各族人民的心中。”翻開工作日記,彭華寫下這句話。

作為宜昌一醫院婦產科的一名女醫生,彭華2017年2月從三峽之濱遠赴3800公里外的天山腳下,來到新疆博州溫泉縣開展援疆工作。一年半的時間,她用自己精湛的技術開展95例剖宮產手術、28例宮腔鏡手術、4例腹腔鏡手術、1例開腹雙側輸卵管復通手術等,幫助指導溫泉縣人民醫院開展婦科微創腹腔鏡手術,填補當地空白。她本人也獲得“湖北省優秀援疆幹部人才”稱號。

短暫的援疆,彭華與當地各族農牧民結下深厚情誼,本週回到宜昌,她每天都要與當地醫院的同事、治療過的孕產婦微信視頻聊天。其中最牽掛的那個,就是哈薩克婦女庫裡汗和她的女兒。“那是個高齡截癱產婦,很不容易才生下女兒,我把女孩也當成自己的乾女兒呢。”

從三峽之濱遠赴天山腳下 宜昌援疆女醫生有個哈薩克“乾女兒”

21日上午,彭華剛到辦公室坐下,就打開手機與溫泉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的同事們視頻聊天,“無痛分娩技術開展的還順利吧,你們還是要多練習掌握要領。”視頻裡,彭華跟大家交流著婦產科的近期的工作,無痛分娩技術在當地剛剛起步,彭華一直在指導醫護人員不斷強化技術。手機那頭,年輕的醫護們笑著跟彭華問好,不停問著自己關心的問題,還說要彭華抽時間回來看看。

放下電話,彭華又想起了庫裡汗,“她現在應該也很好”。36歲的庫裡汗是當地一名普通的哈薩克女子,2007年11月意外車禍導致腰1椎體粉粹性骨折,雙下肢癱瘓。去年8月,庫裡汗以孕39周高齡初產,高血壓合併妊娠、雙下肢截癱來醫院待產,在醫療水平有限的當地,此類剖宮產尚屬首例,難度和風險不言而喻。彭華主動要求親自操刀,滿載著病人及家屬的囑託,她反覆斟酌著手術中可能出現的一切突發狀況和應急對策,最後決定全麻行剖宮產術。推藥、插管緊張而有序進行,3個多小時手術,庫裡汗順利分娩體重6斤的健康女嬰,發出響亮的哭聲。截癱的庫裡汗安全順利做了媽媽,所有人都激動的熱淚盈眶。

從三峽之濱遠赴天山腳下 宜昌援疆女醫生有個哈薩克“乾女兒”

出院後,彭華還經常帶著婦產科和麻醉科醫護人員去庫裡汗家看望,看著健康的孩子、幸福的一家人,她每次都抱著小寶寶笑著說:“這就是我的乾女兒,今後我會常來看她的。”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要在離開之前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彭華從到達崗位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時間賽跑:制定培訓帶教工作計劃,開展婦產醫務人員技術培訓,傳授先進理念和診療經驗。利用每一天的教學查房認真講解,毎一次的手術教學手把手指導,每一例特殊病例詳細分析,把新的學術觀念、診斷技巧、規範化的手術操作一點一滴植入當地醫務人員心中,通過帶“徒弟”、教團隊,傾囊相授,婦產科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驕傲。

“喝了溫泉的水,就是溫泉的人。”彭華常常自稱溫泉人,在她的笑容中,洗去了南國的嬌柔、新添了北方的豪情,抹去了民族、地域的千差萬別,錘鍊出天山雪蓮般的風骨。(通訊員張東昇 向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