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日前,各大景点的反差照在网上火了。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这样的茶卡盐湖很美吧?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但现实是这样的。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这样的牵手照很甜吧?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实际上,垃圾已吞噬了我们所期待的碧海。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潜水很好玩吧?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那这样呢?

我们一直在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说着保护,实则辜负。

受污染的景点就像是人受了伤,可能需要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愈合”,也可能永远留下伤疤。而随手将垃圾丢进垃圾桶,只是一个人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人们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就目前而言,提高环保意识,不仅仅是大人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一个三好学生不可不上的一课。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国内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较低的。

如很多人其实对垃圾分类还停留在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它垃圾上,殊不知早在四年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实施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分类方法。在这一点上,日本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就明显比我们高,而且他们的分类方法会根据本地情况设置。日本一般分为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那么,什么是干湿垃圾呢?

湿垃圾:居民家庭生产的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菜皮果皮、茶叶渣、过期食品等。

干垃圾:盛放厨余果皮的垃圾袋、废弃餐巾纸、尿不湿、清洁灰土、污染较严重的纸、塑料袋等。

这一分类更符合中国居民的生活习惯,提高垃圾回收效率,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但是,如此多项的垃圾分类,人们难免会分不清楚,大人都会乱,更何况是小朋友。

所幸,在科技为先的时代,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工智能。

波兰一创业公司,就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垃圾桶,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具有深度学习特点的AI图像识别算法,来自动分类垃圾。

它的使用也很简单,用户只需把垃圾放到智能垃圾桶面前让它瞄一眼,它就能分辨出垃圾类型,随即打开舱门,用户把垃圾投进去便可。此外,垃圾的内容、类型等信息都会同步到云空间,回收公司只要打开APP,就能实时查看。

曾经刷屏朋友圈的美景,现在却……

不禁感叹,大家总把智能科技夸得“此物只应天上有”的感觉,但三好老师却认为,有些智能科技其实给我们带来的,就是“傻瓜式”操作,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杂碎。

科技,能够改变生活,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傻瓜式”的操作,也能让人们更科学、有效地保护环境。当然,科技带来的只是一种辅助,仍需要人们自主提高环保意识,了解环保常识,并以实际行动教育我们的孩子,关心生活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