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獎50周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想知道這半個世紀以來最優秀的英文小說都有哪些嗎?阿研在此為大家奉上一份書單。

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s)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自1969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布克獎已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

50年來,有很多優秀的英語文學作品在這個榜單上熠熠生輝。阿研也藉此機會,向大家推薦十本榜單上最不容錯過的經典。

01 英國病人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加拿大]邁克爾·翁達傑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原作名: The English Patient

譯 者: 丁駿

出版年: 2012-10-1

獲 獎: 1992年布克獎

今年,為紀念布克獎50週年,該獎項第三次舉辦“歷史最佳”(The Golden Man Booker Prize)評選,評委會在布克獎過去50年的獲獎小說裡選出5本候選小說,最終由公眾投票選出了這本“布克獎50週年最佳小說”——《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很多人對《英國病人》的熟知源於由其改編的同名電影。影片橫掃了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9項大獎,包括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電影《英國病人》劇照

作者用優美而抒情的筆觸,描繪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意大利一棟廢棄別墅裡,四個傷心人的因緣際會。小說的核心是“英國病人”艾爾麥西和凱瑟琳的愛情,他們瘋狂相愛,卻迫於道德和內心的恐懼而分手……

看過電影的人對劇情應該都很熟悉了,但阿研還是推薦大家讀一讀原作小說。美國作家託妮·莫里森評價說,“應該給《英國病人》戴上三重冠。這本書深邃,優美,觸動心靈。”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Michael Ondaatje

作者邁克爾·翁達傑(Michael Ondaatje,1943-)是一位以詩聞名的加拿大作家,但這本《英國病人》卻讓他躋身國際知名作家行列。代表作還有小說《安尼爾的鬼魂》、《遙望》。

《英國病人》並不似一般的小說那樣好讀,翁達傑花了六年的時間寫這本書,他以詩人的風格將這本書寫成了一部長詩,典雅優美,語言充滿魅力。

02 午夜之子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英]薩爾曼·魯西迪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原作名: Midnight's Children

譯 者: 劉凱芳

出版年: 2015-9-1

獲 獎: 1981年布克獎

《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是一本在布克獎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小說,不僅獲得了1981年的布克獎,在1993年獲得為紀念布克獎25週年“特別布克獎”、2008年為紀念布克獎40週年“最佳布克獎”。

“午夜之子”是作者的虛構,說的是1947年8月15日午夜,印度宣佈獨立。此時印度全境共出生了一千零一個孩子,其中有五百八十一人活了下來。這些與新國家同時誕生的孩子就是“午夜之子”,他們具有某種魔力,這其中便包括主人公薩里姆·西奈。故事的開端便是不久於人世的主人公向他的情人回憶自己一生的故事。

將近600頁的篇幅,時間跨度長達62年,地理區域涵蓋整個南亞次大陸。作者將這半個多世紀印度發生的重大政治歷史事件與主人公的經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氣勢恢宏,包羅萬象,形成了一部將魔幻現實主義與印度傳統文化融合的鴻篇鉅著。

《紐約書評》認為“這一代人英語世界出版的最重要的書籍之一”,《泰晤士報》更是將其抬到了與《百年孤獨》同等的高度,“自從閱讀過《百年孤獨》以來,還從來沒其他小說像它這樣令人驚歎。”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薩爾曼·拉什迪

作者薩爾曼·拉什迪(1948-),英籍印度裔小說家,1969年獲得劍橋大學歷史學碩士。《午夜之子》為他獲得了至高的國際聲譽,不過他的作品也讓他遭遇長達十年的追殺。

1988年,英國企鵝書店出版了薩爾曼的《撒旦詩篇》一書,穆斯林認為此書採用象徵手法影射先知穆罕默德、褻瀆他們的宗教。這件事不僅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作者薩爾曼還遭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下達追殺令。英伊兩國甚至一度斷交。直到1998年,伊朗官方宣佈,儘管對拉什迪的追殺令是霍梅尼遺留下來的聖諭,不可更改,但這個命令從未認真執行過,今後也不打算執行。

03 自由國度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英]V·S·奈保爾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In a Free State

譯 者: 吳正

出版年: 2013-11

獲 獎: 1971年布克獎

《自由國度》(In a Free State)是印度裔英國作家V.S.奈保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的一部有關後殖民時代非洲的中篇小說。

“自由國度”是指殖民者撤退之後非洲大陸國家,但在這裡所謂的“自由”卻是部族屠殺、經濟癱瘓、社會混亂無序……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白人——原殖民政府的公務員鮑比,故事講述了他與另一位政府官員的妻子琳達,從當時正處於部族戰爭中的某非洲內陸國家的首都開車返回南方公署安全區的途中所目睹的黑非洲社會狀況和所經歷的險情。

短短七萬多字,作者描寫了數個不同膚色血緣和文化背景、但都有相同的漂泊而孤獨的靈魂,他們在孤獨與散失尊嚴中尋找“自由”,憧憬異鄉、渴望自由,卻在偏見與放逐中,完全化作迷惘與絕望。

《自由國度》內容的深刻給人帶來極大的精神震撼,在出版當年便以毫無爭議的優勢獲得布克獎。不過這部中篇小說並不是V·S·奈保爾最具分量的作品。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V·S·奈保爾

這位多以亞、非、拉美等第三世界社會為題材來表達自己看法的作者,還著有《通靈的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重訪加勒比》(The Middle Passage:The Caribbean Revisited)、《非洲的假面劇》(Masque in Africa)等長篇小說,並獲得1983年耶路撒冷文學獎、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壇上毫無爭議的重量及作家。

04 長日留痕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英]石黑一雄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mains of the Day

譯 者: 冒國安

出版年: 2011-12

獲 獎: 1989年布克獎

自去年起,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的名字對國人來說便不再陌生了。其實在獲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前,石黑一雄在文壇的名氣早已打響。他與創作《午夜之子》的薩爾曼和《自由國度》的V.S.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並於1995年獲得“大英帝國勳章(OBE)”。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石黑一雄

198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長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獲得了當年的布克獎,刻畫了一位深受英國傳統薰陶的達林頓府男管家史蒂文斯及其頹廢乖戾、冷漠無情、偏執保守的內心世界。他為了事業壓抑自己的感情,看著深愛的女管家肯頓小姐遠嫁他人。後來幾經輾轉,在思念的驅使下,史蒂文斯走出了達林頓府。他幡然悔悟,然而他的人生也近日暮。

作者用極其入木三分的筆法描繪了一個令人生厭的主人公和他隱忍剋制的情感,淡淡的文字中透露出穩重和細膩。小說通過這位典型的英國管家的敘述,表達了對貴族紳士傳統文化和大英帝國沒落時期對往昔輝煌的懷舊與思考。

除了《長日留痕》,石黑一雄還有多部作品獲得過布克獎提名,包括《浮世畫家》(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1986)、 《我輩孤雛》(When We Were Orphans,2000)、《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2005)。

05 辛德勒名單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澳]托馬斯·基尼利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Schindler's List

譯 者: 馮濤

出版年: 2011-5

獲 獎: 1982年布克獎

豆瓣電影Top10常駐這樣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影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7大獎項。影片黑白畫面中的一抹紅,也成為了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畫面之一。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作家托馬斯·基尼利(Thomas Keneally)的同名小說,1982年獲得布克獎。作品以高度紀實的手法,刻畫了“二戰”時德國人辛德勒冒著生命危險,傾注所有財力和智慧,營救數百位猶太人生命的真實故事。

托馬斯·肯尼利是一位富有正義感和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曾四度獲得布克獎提名,最終憑藉《辛德勒名單》獲獎。因其高度紀實的創作手法,還在當年引起了這到底是紀實還是小說的爭論。事實證明,真實的力量勝過了一切設計和虛構。

06 佔有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英] A·S·拜厄特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原作名: Possession

出版年: 2000-6-1

獲 獎: 1990年布克獎

“一個時代最激盪心靈的作品”。

文學研究助理羅蘭偶然發現夾於一部古舊圖書中的兩封情書,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詩人大量往來信件、日記和詩歌的過程中,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的羅曼史。

《佔有》(Possession)是英國作家A.S.拜厄特的作品,1990年一經出版,一掃歐美文壇多年的沉寂與呆板,引起巨大轟動。小說包含了文化尋根、歷史懸疑、學術計謀、悽美愛情,讀起來蕩氣迴腸、緊張刺激,又悲傷惆悵。因其採用了推理小說的結構,大量懸念使小說扣人心絃,可讀性非常強。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A·S·拜厄特

A.S.拜厄特(Antonia Susan Byatt,1936-)是英國小說家、詩人和文學批評家,先後畢業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1990年憑藉《佔有》獲得布克獎。2008年被《泰晤士報泰》評為1945年來英國五十名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07 恥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南非]J.M.庫切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原作名: Disgrace

譯 者: 張衝

出版年: 2010-8

獲 獎: 1999年布克獎

《恥》(Disgrace)是一部嚴酷的小說:52歲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維·盧裡因與一位女學生的豔遇而被逐出學界。他躲避在25歲女兒露西的農場裡,與從前不屑一顧的人打交道,幹從前不願乾的活。不久,農場遭黑人搶劫,女兒被黑人強姦,最終成了黑人僱工的小老婆……

“恥”包含著幾層含義,是教授自己勾引學生的道德淪喪,是女兒被黑人強姦的家族屈辱,更是身為白人卻最終不得不在黑人庇護下生存的無奈與辛酸。

故事通過血淋淋的事實再現了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歷史記憶。可讀性強,內容寓意層次豐富,不僅是布克獎榜單上的佳作,也讓作者獲得了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J.M.庫切

J.M.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是南非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同時也是第一位兩度獲得布克獎的作家。他的另一部獲獎作品是《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Life & Times of Michael K,1983)。庫切和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戈迪默被視為南非當代文壇的雙子星座。

08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加拿大] 揚·馬特爾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原作名: Life of Pi

譯 者: 姚媛

出版年: 2012-11-28

獲 獎: 1992年布克獎

If every unfolding we experience takes us further along in life, then, we are truly experiencing what life is offering.

如果我們在人生中體驗的每一次轉變都讓我們在生活中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就真正的體驗到了生活想讓我們體驗的東西。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這是一個扣人心絃的歷險故事,講述了印度男孩Pi與成年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歷時兩百二十七天的生存歷險。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是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Yann Martel)的第二部小說,一面市便驚豔國際文壇,成為暢銷書。不僅獲得了2002年布克獎,還被評為亞馬遜網站2002年度最佳圖書、《紐約時報》年度傑出圖書、《出版家週刊》年度最佳圖書、《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小說,2004年又獲德國圖書獎。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揚·馬特爾

2012年,李安導演將這個驚險動人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他說,“我深愛這個故事,曾經覺得它是沒法拍成電影的,因為它的內容是關於冒險、希望、奇蹟、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難改編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麼是精神力量,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神。終於,我決定接受挑戰,讓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我閱讀的感動。”

最終,這部電影讓李安拿下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劇照

09 狼廳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英]希拉里·曼特爾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Wolf Hall

譯 者: 劉國枝 等

出版年: 2010-10

獲 獎: 2009年布克獎

布克獎50年的歷史上,僅有3位作家兩度摘得桂冠,分別是J.M.庫切、彼得·凱瑞和希拉里·曼特爾(Hilary Mantel),而希拉里·曼特爾是唯一一位英國本土作家、女性作家。她獲獎的兩部作品是都鐸三部曲的前兩部《狼廳》(Wolf Hall,2009)和《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2012)。

希拉里·曼特爾用當代小說的方式講述了一個16世紀的歷史故事——小說以托馬斯·克倫威爾的生平與亨利八世的宮廷為主線,編織了一張反映16世紀初英格蘭政治、宗教及經濟圖景的巨網。第三部作品《鏡與燈》(The Mirror and Light)正在創作中,如還能獲獎,曼特爾將成為歷史上三度摘得布克獎桂冠的首位作家。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希拉里·曼特爾

2005年初,BBC開年大戲《狼廳》熱播,這部改編自同名作品的6集迷你劇,成為BBC首播收視率最高的劇集,並在六集完結之後成為了BBC十三年以來最高收視的劇集,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喜歡歷史劇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這部油畫般質感的迷你劇!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狼廳》劇照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小蜘蛛”湯姆·赫蘭德飾演Gregory Cromwell

10 七殺簡史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作 者: [牙買加] 馬龍·詹姆斯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 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譯 者: 姚向輝

出版年: 2017-4

獲 獎: 2015年布克獎

最後介紹的是國內引進的布克獎最近一年的作品《七殺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1976 年的牙買加,大選在即。七名槍手闖入一位國民級雷鬼歌手家中瘋狂掃射——歌手原定於兩天後舉辦一場和平演唱會。歌手逃過一劫,但身受重傷,槍手則全部逃逸。這一撲朔迷離的事件,將通過76個虛構角色之口重現。貧民窟的孩子、毒販、槍手、《滾石》雜誌記者、妓女、黑幫老大、中情局特工,甚至鬼魂…開始訴說。

書名是“簡史”,但一點都不“簡”。七百多頁的篇幅,可以稱得上是一本百科全書式小說,其現代性、繁複性、實驗性讓人眼花繚亂。

布克獎50週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裡了

馬龍·詹姆斯

作者馬龍·詹姆斯(Marlon James)被譽為當今文壇鳳毛麟角的“文學鬼才”,他是布克獎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該獎的牙買加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