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島老兵」王繼才走了,這件事情必須做好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近日,一位“老兵”的離世牽動了習主席和廣大群眾的心。

江蘇灌雲民兵王繼才,7月27日在執勤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永遠告別了他守衛32年的開山島民兵哨所。在生命彌留之際他對妻子王仕花鄭重囑託:“我走了,島就交給你了。”

這份愛島報國、無私奉獻的情懷讓人熱淚盈眶、唏噓不已。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所守衛的開山島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通電無淡水,連植物都難以存活。島上夏天格外溼熱,沒有電扇空調,王繼才夫妻就在房頂吹海風;冬天北風冷冽,他們就住進防空洞避風取暖……天長日久,他們都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溼疹和腸胃疾病。

然而就是在這種極端艱苦的環境下,王繼才夫婦32年如一日堅守開山島,以島為家,獻身國防,用滿腔熱血和無悔實踐詮釋了作為海防民兵的責任與擔當。

王繼才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感動了中國。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習主席專門作出批示: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對王繼才同志的家人,有關方面要關心慰問。對像王繼才同志那樣長期在艱苦崗位甘於奉獻的同志,各級組織要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愛護。

關心愛護官兵是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對艱苦、基層崗位同志的關心關愛更是如此。

革命戰爭年代,最好的裝備、最好的補給總是向任務最艱鉅、條件最艱苦的部隊傾斜,立功受獎、提拔重用也總是向經過基層崗位鍛鍊、經過艱苦環境考驗的官兵傾斜。

正是這種傳統,造就了我軍“越艱苦、越光榮、越有勁”的普遍共識。

國民黨起義將領董其武將軍曾講過一段話:“共產黨部隊打勝仗是因為有人願意‘啃骨頭’。國民黨部隊打仗不行,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都想‘吃肉’,沒人‘啃骨頭’。”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幾十年過去了,雖然軍人不像戰爭年代那樣需要時刻面臨戰火硝煙、生死抉擇,但廣大基層官兵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官兵,依然要面對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的考驗:北疆的大雪嚴寒、高原的低壓缺氧、西部的大漠沙塵、海島的暴雨巨浪……廣大官兵懷著無限的忠誠與熱愛,從不畏懼和退縮,始終守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全。

各級陸續針對艱苦地區、艱苦崗位制定了一些特殊的福利政策,比如設置各類津貼補助、子女上學享受優待、提高立功受獎比例、增加探親休假天數、定期組織療養以及家屬特招政策等等,這些政策和福利讓在艱苦地區工作的官兵默默奉獻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組織的關心和溫暖。

但不可否認,也有一些政策並沒有跟上社會發展和軍隊建設的形勢變化,部分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有不到位的現象,使得在艱苦地區奉獻的官兵,有很多實際困難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軍人是勇敢和奉獻兼具的職業。和“老兵”王繼才一樣,近些年殉職的軍人中,有相當高的比例是來自艱苦地區的軍人,他們中有倒在異國他鄉的維和將士,有因職業病而長眠在邊境線上的官兵,還有犧牲在深山孤島的幹部戰士……

他們為國捐軀的那一刻也許連遺書還沒來得及寫,生前身後事有的還沒來得及交待安排。

“守岛老兵”王继才走了,这件事情必须做好

生不留憾,死才無掛。在平時工作生活中對艱苦地區的官兵多加以關心關愛,才能更好的讓組織關懷體現得更加及時、更加精準、更加有效。

對於那些在艱苦崗位默默奉獻的同志,各級組織和各級領導要用真心、動真情多為他們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高標準落實好各項福利待遇,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切實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

“老兵”王繼才走了,但還有千千萬萬像王繼才一樣戍守在祖國邊陲、高山海島默默奉獻的軍人,也還有許多在戈壁大漠“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的軍隊科技工作者。由於工作性質、崗位特點、服役地點等原因,他們往往很難引起社會的關注關心,各級組織的關懷應當更加主動、及時、精準和高效,真正做到組織溫暖勝陽光、常態關懷不留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