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30秒,第二個新芯即將到達武漢戰場

作為一個電子行業的人士,芯片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而每當與別人談到國產芯片時,總是能聽到同行的人說”什麼國產芯片,要不就是騙錢的,要不就是情懷道德綁架的,真正能打的,一個都沒“諸如此類的話,雖說小旭每次都與其爭論,覺得他過於片面與消極,但是從中興被禁,廢掉半身武功再到漢芯翻版的”紅芯事件“,國產芯片傳來的總是一個又一個的負面消息,不斷的打著小旭的臉與心,不過終於,昨天在武漢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了!

喜大普奔,武漢新芯二期擴產項目,正式開工

還有30秒,第二個新芯即將到達武漢戰場

還有30秒,第二個新芯即將到達武漢戰場

就在2018.8.28日上午,總投資17.8億美元的武漢新芯二期擴產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了。武漢新芯二期項目,意在緊隨物聯網與5G運用的行業大趨勢,進軍物聯網市場,主要為建設代碼型閃存、三維特種工藝和微控制器等三大業務平臺。

企業配套方面,目前光谷已經集聚了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企業近120家,並且培育了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高德紅外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更是引進了新思科技、聯發科等一批國際一流芯片設計企業。

而根據芯片製造與周邊產業帶動比例1:10來計算,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很快就能形成。

十年風雨,武漢新芯砥礪前行

1、成立之初,命運多舛

相信經常關注半導體行業的人士對“武漢新芯”4個字不會感到陌生。武漢新芯成立於2006年,成立之初,武漢新芯採取的是政府投入,企業代管的模式,其中中芯國際是武漢新芯的實際管理者,而武漢新芯原計劃主打生產動態儲存器(DRAM),誰知遭遇全球DRAM市場的價格崩盤,利潤下滑到谷底,武漢新芯被迫將產品線轉向閃存。2008年9月,武漢新芯籤手Spansion半導體,Spansion向中芯國際轉移65nm、43nm等相關生產工藝及技術,武漢新芯則作為Spansion半導體的中藥生產基地,為其提供NAND存儲器產品代工,並於當年開始投片,可是好景不長,由於Spansion遭遇經濟危機瀕臨破產,導致武漢新芯訂單近乎全無甚至到了賣掉的地步,最後因為國內業界的呼籲和政府的重視而中斷。

2、重新簽約,注入活力

為了應對現狀,武漢政府和中芯國際重新達成協議,中芯國際投資10億美元,持股66.66%,武漢政府以新芯所有資產作價,外加2.26億美元,合計5億美元,持股33.34%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武漢)有限公司,僅一年的時間,武漢新芯便實現銷售收入1.62億美元,雖然此時依舊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已經從破產的邊緣中逐漸走出。

3、楊士寧任CEO,武漢新芯步入正軌

時間一下來到了2013年,原中芯國際COO楊士寧博士從中芯國際正式離職,加入武漢新芯任CEO,武漢新芯英文名XMC也正式誕生,隨後,武漢新芯宣佈從中芯國際中完全獨立出來,武漢新芯算是迎來了發展的第三階段。武漢新芯在當年便與兆易創新成為了戰略合作伙伴,並於14年成功將NAND技術由55nm推向32nm,至14年年底,武漢新芯與記憶體領域的世界級研發團隊Spansion組建聯合研發團隊,開始了3D NAND專案的研發工作,並於15年宣佈其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至此,可以說武漢新芯的業務已經步入了正軌。

國芯崛起之路,任重而道遠

雖說從目前來看,武漢中芯的表現尚能滿足人們對其的期待,但毋庸置疑,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小旭瞭解到,在NAND閃存芯片這一塊上,世界領先的三星已經能夠量產垂直堆疊高達64層的產品,並且已經有96層的技術了,而國內目前能夠量產最頂尖芯片的僅有32層,差距非常大。且集成電路產業是一個技術、人才、資本密集型的產業,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持續不斷的輸出,大學、企業、政府都要參與其中,整個行業的發展不是一家或者幾家企業能做到的,所以,中國的國芯崛起之路,還非常長,講了那麼多,還是用屈原的離騷來結尾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