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5000餘人的一日三餐

怎麼辦

40餘名群眾自發組成“臨時炊事班”

這裡面有

老孃、老郭、老廣···

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自麻栗坡“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以來,受災核心區猛硐鄉集鎮每天都有3000餘名投入搶險救災的黨員、幹部、部隊官兵和2000餘名受災群眾。他們的一日三餐怎麼辦?由猛硐鄉40餘名群眾自發組成的“臨時炊事班”,主動擔負起這一艱難的任務。

“臨時炊事班”在猛硐中學對面的一條街道,簡易的帳篷、鍋灶、食材、盆盆罐罐等用具,都是群眾從家中帶來的。其實,這個“臨時炊事班”,從9月2日清晨就開始了免費供應。


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炊事班)

幾十個人、七八口灶同時生火做飯的場面甚是壯觀。9月8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剛剛結束早點供應的“臨時炊事班”的十多名婦女,又在洗大白菜、洋瓜、洗米、切午餐肉、火腿腸和豬頭肉等,正準備忙碌午餐。

“大家一定要注意衛生,所有食物要都煮到全熟……你們幾個還沒吃早點嘎?現在只有泡方便麵了。”循著清脆洪亮的聲音望去,見鍋灶旁一名身著花襯衣的婦女,一邊交待大家注意事項,一邊接待兩名前來用餐的群眾。“她是猛硐街道婦女主任陸仕姜,就是她組織我們來做飯的。”一位切肉的婦女告訴記者。

“老孃,這個菜是煮還是炒?”“老孃,領來的礦泉水和麵包救災物資放在哪點”“老孃,……”這樣的問話一直持續在現場。

50有餘的陸仕姜,在猛硐街上是出了名的“潑辣”。愛管閒事、打抱不平的她,用熱心腸贏得了集鎮群眾的擁護,無論老少都叫她:老孃。

9月2日凌晨,暴雨突襲猛硐鄉。雨越下越大,不一會就停電了,手機信號也斷了,這個夜晚註定難眠。陸仕姜聽著雷聲轟鳴,望著窗外迅疾的閃電輾轉反側,她想,怕是要遭災了!第二天天剛亮,她立馬打傘順著鄉政府方向走,看見距離不遠的農貿市場被泥石流淹沒。陸仕姜心裡咯噔一下,這麼大的災難後,猛硐街上的受災老鄉們吃什麼、喝什麼?都說“火燒洪災當時窮”,陸仕姜當即返回同街坊周裕鳳商量,選個地方給受災的群眾做點吃的。此時,街上小梅飯店的陸齊敏主動提出,就在她家飯店裡做。接著陸仕姜連忙去買兩籠屜饅頭包子,又去買一袋米,在小梅飯店外面支起一口大鍋燒開水,熬稀飯,提供給受災的群眾……從2號開始,救災搶險的各路隊伍都進入猛硐,鄉上在猛硐集鎮的小梅飯店、黃家飯店、民族小學3個地點設臨時救援點,提供免費飯菜、早點等。

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婦女委員)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陸仕姜的隊伍中,親戚朋友、街坊都來到這裡當起了志願者,各出其力。一頓飯要2000多人,一次要炒三十多次菜,一次二十鍋,洗菜、切菜和炒菜的手都磨起了水泡。陸仕姜說:“我們24小時輪流值守,就是確保大家來都有熱水喝、有熱飯吃。”

搶險救援任務重,體力消耗大,飯菜不合口或煮不熟炒不透,救援人員就得不到能量補充。這個時候,陸仕姜想到了在菜市場賣早點的郭成銀。“他的廚藝很不錯,猛硐街辦客的人家都是請他掌廚。”陸仕姜說,當她轉身去菜市場找郭成銀時,只見他的店鋪全部被泥石流淹沒,人也無法聯繫。擔心郭成銀生命安全的陸仕姜一邊往回走,一邊見人就問有沒有郭成銀家的消息,當她得知郭成銀在另一處搶險時,立馬找了過去。

“老郭,你家情況怎麼樣?人沒事吧。”“沒事就好!沒事就好!你別救了,趕緊跟我去做飯,早上的飯菜好像沒太熟……”郭成銀洗淨滿身淤泥,跟著陸仕姜來到了“臨時炊事班”。


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郭成銀)

“損失2萬多吧。店裡全部是於泥,不敢過去。”郭成銀是四川人,當兵退伍後就在猛硐成了家,以賣包子、饅頭為生。2號凌晨3點左右,他像往常一樣起來和麵準備早點,但是外面的雨太大了,還不斷有東西撞擊的聲響,於是就開門看了看。門剛打開,泥沙就衝了進來,河道的水又兇又猛。“要發大水了,趕緊起床。我去喊人。”郭成銀對妻子喊了聲,一頭鑽進暴雨中,挨家挨戶地敲門喊人。“我家那片有七八戶,等大家都聚攏後,便一個牽著一個往山上跑。有些村民捨不得家中的財物,還不願意走。當時我就發火了:命都難保了,還要東西幹什麼。大家又轉頭把他強行拉了出來。就在大家剛剛撤離時,河邊的商鋪很快就被水淹了。”說起當時的險情,郭成銀心有餘悸,“前後就幾分鐘的事情,晚一點大家都沒命了。”

山洪退去後,郭成銀又加入到搶險救援的隊伍,直到陸仕姜找到他。“這幾天每餐都有幾千人,從早到晚上都是不間斷地炒菜做飯。雖然累,但比起在一線救援的黨員幹部、部隊官失,不算什麼。”郭成銀說,自己現在住在政府臨時安置點,也恢復了水電,衛生防疫等都做得很好,很安全。

從正在洗菜的周裕鳳得知還有一位名叫“老廣”的英雄,他救了不少人。周裕鳳說的“老廣”名叫陳玉芳,廣西人,在猛硐街賣豬肉近20年。因為人隨和、熱心,村民們都習慣叫他“老廣”。


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陳玉芳)


9月2日的一夜暴雨,讓陳玉芳徹夜未眠。凌晨3時,實在睡不著的陳玉芳推開窗戶向外看了看,只見四周一片漆黑,不斷有樹木撞擊和山體滑坡的聲音。“我感覺到有大事要發生了,急忙叫醒家人準備轉移。自己在四周大喊‘要發大水了,大家快起來逃命’。雨聲太大了,嗓子喊啞了也無人回應。”陳玉芳說,就在他喊人的瞬間,水已經從腳踝漫到了膝蓋。情況緊急,陳玉芳冒著被沖走的危險,順著河邊一家家地使勁拍門、呼喊。見周邊的十多戶都喊得差不多了,又帶著他們順著山坡一路爬到山頂,躲過一劫。

在這次災難中,陳玉芳被沖走小車一部、豬5頭,損失有十多萬元。他告訴記者,當發現水越來越大時,自己也想過先把停在菜市場的車開出來再回去喊人。“水的來勢太兇猛了,相比人的生命,車又算什麼呢。”陳玉芳說,雖然自己是外地人,但在猛硐有十多年了,他們就像親人一樣!山頂下來後,店鋪是不敢進去了,他就參與到救援隊伍裡,幫助清理於泥。後來,做飯的人手不夠,他

又加入到“臨時炊事班”幫忙做飯。他始終堅信,有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的關心幫助,猛硐一切都會好起來。

“臨時炊事班”帶來的

不僅是能填飽肚子的食物

還是能溫暖人心的感動

猛硐災區的堅強後盾,“臨時炊事班”C位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