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字頭」「國字頭」工作組如何工作?一文看懂

「关注」“中字头”“国字头”工作组如何工作?一文看懂

“中字頭”“國字頭”工作組都怎麼工作?

督查組“例行檢查”幫助政策落實 督察組“針對性強”重在問責整改

8月,中央9個掃黑除惡督導組明確,到山西、遼寧、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9省(市)開展掃黑除惡督導工作。同月,國務院派出督查組赴地方展開督查。在這之前,首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已完成進駐。

今年,一批“中字頭”“國字頭”督導組、督察(查)組陸續赴地方工作成為一大亮點,這些督察(導)或督查組之間有何區別?他們又是如何工作的?

“中字頭”

掃黑督導環保督察試點都在河北

先看“中字頭”督導組和督察組。

記者注意到,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和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督導或督察工作前,都開展過一個月試點工作。被選擇為督導或督察試點的省份,都是河北。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導工作方案》,同月,中央第一督導組進駐河北,打響中央督導第一槍,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督導工作。

在河北的督導工作完成後,8月21日,中央政法委書記、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組長郭聲琨召開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中央第一督導組情況彙報。郭聲琨強調,要總結督導試點經驗,充分用好督導成果。這場會議召開不久後,中央9個掃黑除惡督導組分赴山西、遼寧、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9省(市)開展掃黑除惡督導工作。地方對中央督導組也十分重視。9月1日,中央掃黑除惡第二督導組督導山西省工作動員會召開,作動員講話的是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主持會議的是山西省省長樓陽生。

中央環保督察組的情形也與之類似。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保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同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2016年、2017年兩年間,分四批在全國實施進駐督察。

中央政法委和原環保部分別牽頭

兩個“中字頭”督察(導)組各有一個牽頭單位。

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是由中央政法委牽頭,會同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組成督導組開展督導工作。

配置方面,擔任督導組組長的均是正省部級領導幹部,副組長是上述成員單位的副省部級領導幹部,成員則是由各相關單位抽調,共335人。

如,擔任中央第一督導組組長的是支樹平。公開資料顯示,支樹平曾擔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今年3月出任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副組長陳國慶是最高檢副檢察長。今年8月,在完成河北省督導工作後,支樹平出任第四督導組組長,與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搭班子”,前往福建開展督導。

中央環保督察組則由原環保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其他部委參加,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督察工作。

配置方面,中央環保督察組領導也都是部級幹部。督察組組長由現職或近期退出領導崗位的省部級幹部擔任,副組長則由環保部現職副部級幹部擔任。

2016年1月,中央環保督察組首次亮相河北,組長是環保部原副部長周建,副組長是環保部副部長翟青,成員包括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督察室和環保部人員。

督察(導)組耗時兩年實現全覆蓋

在時間安排上,兩個“中字頭”督察(導)組均計劃兩年完成全覆蓋。

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開始的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導工作將組織三輪,每輪督導10個左右省(區、市),進駐時間原則上為1個月。今年在河北、山西、遼寧、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10省市開展了首輪督導。據公開信息披露,到2019年底將基本實現督導全覆蓋,並適時開展“回頭看”工作。

中央環保督察組又是如何安排的?

在河北展開試點後,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15個督察組進駐到地方。

2016年7月,首批8箇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同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第二批7箇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陝西、甘肅。2017年4月,第三批7箇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同年8月,第四批8箇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團),開展了督察工作。

完成對31省(區、市)全覆蓋後,中央環保督察組並未止步。今年5月30日至6月7日,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6個督察組陸續對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雲南、寧夏等10省(區)實施進駐,“回頭看”的時間也是1個月。

工作上下沉到地方一竿子插到底

“中字頭”督察(導)組赴地方後如何展開工作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記者注意到,上述工作組赴地方後,除開展“動員會”“與省委工作對接會”外,還會通過下沉督導等方式深入基層瞭解情況,可謂一竿子插到底。

以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為例。

今年7月6日,中央第一督導組進駐河北展開工作。同月9日,第一督導組與河北省委工作對接會議召開,督導組組長支樹平在對接會上強調,要對現有線索集中核查、全面梳理,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發動基層力量,採取領導包聯和派工作隊等措施與村黨支部書記、派出所所長、鄉鎮相關站所負責人進行談話,深入瞭解黑惡勢力情況、線索和發展苗頭,查辦黑惡勢力及其背後的腐敗問題和“保護傘”。支樹平還提道:“要對措施不力的地方黨政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通過通報、誡勉、約談、調整崗位等形式實施問責。”

可見,“下沉督導”是本次督導的一大亮點。從7月14日起,中央督導組分三個督導小組到石家莊、保定、邯鄲市及定州、辛集市開展為期5天的下沉督導。同月24日,中央督導組又下沉到衡水、張家口和廊坊市。

其他督導組也採取了同樣的督導方式。從9月5日起,在湖北的中央第七督導組開展了首輪下沉督導,督導組分為3個小組,分赴荊州、孝感、咸寧,開展為期5天的下沉督導。

下沉督導的方式還有很多。如,聽取市委、市政府彙報,個別談話,調閱資料(案卷),深入基層一線明察暗訪等。此外,據當地媒體透露,督導組還向舉報人、被留置人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在押罪犯了解過情況。

督導結果作為領導考核重要依據

嚴肅問責也是“中字頭”督察(導)組工作的一大亮點。

“中央環保督察是綜合性的督察,是‘大環保’概念,所以不管是環保部門,還是其他部門,只要失職失責,都要進行問責。”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曾這樣對外界表示。

換句話說,督察問責範圍不僅涵蓋環保系統人士,還包括地方黨政、國有企業、基層社區、國土、林業、水利、住建、農業、城管、安監、工信、交通、公安、發改、旅遊等各個與環保相關的部門。

環保部此前通報,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3.5萬餘件,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約14.3億元;立案偵查1518件,拘留1527人;約談黨政領導幹部18448人,問責18199人。

以2016年7月至8月首批中央環保督察組為例。官方消息顯示,那次督察共移交100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8省(區)共問責1140人,其中廳級幹部130人(正廳級幹部24人),處級幹部504人(正處級幹部248人)。

同樣的,嚴肅問責也是掃黑除惡督導組工作的題中之義。《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導工作方案》明確,督導結果作為對被督導省(自治區、直轄市)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領導幹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對督導發現的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問題線索,依法移送有管轄權限的政法機關,對重大複雜疑難案件進行會商督辦。對發現的黨員幹部及其他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涉嫌違紀、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問題線索,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

“國字頭”

國務院組織大督查至今已有五次

今年8月20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出席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動員部署會議,就開展實地督查工作進行動員部署。肖捷指出,要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擴內需促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緊盯堵點難點問題,督促有關方面立行立改。

國務院督查組和上文提到的“中字頭”督察(導)組有何不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曾對媒體表示,督查組是例行檢查,上級查看下級工作有何問題,政策落實情況如何,幫助解決。督察組更傾向在地方有違法亂紀行為時進行檢察。“相較而言,督察組權力更大”。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毛壽龍認為:“督察組針對性更強,主要查具體的事,針對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並予公示,督促整改。”

政府制定出臺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後,需要地方積極有效地貫徹執行。但不可否認,一些方針政策由於受各種因素制約,會出現執行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督查便是必然選擇。

2014年是國務院大督查開展的第一年。當年6月,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對 27箇中央部委和16個省(區市)展開為期10天的督查,時有媒體評價“史無前例”。

自2014年至今,國務院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大督查,今年是第五次。

不只是會“督地方”還會“督部委”

這幾年下來,國務院大督查的變化也不小。

首先看規模和數量。

2016年,國務院大督查的規模首次實現全覆蓋。今年沿襲了2016年的情況,督查的地方是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過與兩年前的督查相比,這次督查實現了一個組督查一個地方。

接著看督查形式。

除了“督地方”,還會“督部委”。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督查中,“督地方”和“督部委”是同步進行的,今年情況則有所變化。《國務院關於開展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的通知》明確,從8月下旬起,對地方展開實地督查;從9月中旬起,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及單位展開實地督查。也就是說,這次把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督查放在了地方之後,由6個督查組帶著基層反映的問題進行部門實地督查。

最後看督查情況。

帶隊督查地方的往往是部級領導幹部,帶隊督查部委的則是國務院副秘書長。以2016年為例,當年的20個組裡,5個組負責“督部委”,由5位國務院副秘書長分別帶隊;15個組負責“督地方”,全部由國務院部門“一把手”或正部級官員擔任組長。今年這次“督地方”,仍由部級幹部領銜,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抽調成員,為期10至12天。

議事機構及各部委也會督查地方

國務院督查組還可對相關負責人展開約談。

“對督查中發現的典型問題或群眾反映的典型問題線索經查證屬實的,國務院督查組可直接約談負有領導責任、監管責任的負責同志,並做好記錄。”上述通知提道。

今年9月1日,因一個移民點建設緩慢,在湖北督查的國務院第十七督查組就對黃岡市蘄春縣政府、蘄春縣移民局和漕河鎮政府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要求他們依法履職,積極推進。

不只是湖北。今年9月5日,針對廣西一些地方群眾反映強烈的居民飲水工程一拖再拖、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幾經變更為商業開發項目等突出問題,國務院第二十督查組在南寧市密集召開三場約談會議,約談相關部門和地方負責人。

通知提到,督查結束後,根據督查結果,對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不力、重大政策落實不到位、重大工程項目嚴重滯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作為亂作為、督查發現問題整改流於形式的問題,依法依規予以嚴肅問責。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一些議事協調機構或各個部委也會針對一些具體事項赴地方展開督查。

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首批督查組分成10個組歷時15天,對廣東、廣西、海南、上海、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8個省20個城市開展督查工作。今年6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啟動2018年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決定於6月至9月分三批、每批7天至10天對中西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展開督查巡查。而22個督查巡查組均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帶隊,抽調有關單位人員組成,並邀請各民主黨派中央派員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