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馅饼变陷阱,尾单是谁在“挖坑”

旅游馅饼变陷阱,尾单是谁在“挖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消费也日益增长。全国各地旅游市场迎来一片繁盛,旅游经济一片欣欣向荣。

有钱了,就喜欢去旅游,这是大多数人的喜好。家在北京的冯先生和妻子就是如此,他们退休后,就打算去云南,他们关注的一个主打旅游尾单的微信公众号推出6天5晚游云南旅游团,并且只有2个名额,原价2000多元团费尾单价只需900元,并说明过程中没有强制性消费。于是冯先生夫妻就决定下单这个尾单产品。

哪知,等他们经历了之后,就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怎么回事呢?刚开始,旅游行程安排的倒是挺好,虽也去了茶叶店、咖啡店,但并未强制购物。可是到后面时,导游又把他们带到了珠宝玉石店,原来这才是重头戏。“我们每个人都被派了专人盯着,必须买,太便宜的不行,至少买上三五千元的珠宝玉石才能过关”冯先生介绍。迫于压力,他们被迫购买了一块5000元的珠宝。这趟旅游回家,冯先生直呼被坑了,尾单消费套路太深,再不敢贪便宜了。

近些年,尾单概念流行起来,所谓尾单,就是指卖剩下的产品。但大多数情况,这并不是馅饼,而恰恰是陷阱。团队旅游一般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如果在一个时间段达不到则可能赔钱。一些旅行社在成团前预先大规模向航空公司、酒店等订购座位、房间,承担了销售风险,所以在临出发前几天会着急以低价把少量余位卖出去。

很多不良商家就是利用这个消费空子,让有贪图便宜心理的人群往里面钻,从中“坑”消费者,让你有苦难言。这其中,套路太多,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尾单的价格往往大幅低于正常价格,有的甚至只有正常价格的一半,如此优惠力度很容易拨动游客的消费神经。

在早期,尾单消费刚刚兴起时,并没有这么多的“陷阱”,那时的尾单几乎只是旅行社内部发动亲朋好友购买,给与一定的优惠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东西演变地不再单纯,经济利益萌生各种丑态,因此市场上的尾单产品也就“鱼龙混杂”了。

所以,尾单的外表虽然“包装”的很美好,实则充满整隐形消费,价格并不实惠。游客在选择的时候要尽量找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同时仔细阅读合同约定,保留好事后维权凭证。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增强辨识能力,了解清楚市场的行情,欲购买产品的可信度、资质、别人的评价等等,多方考察慎重考虑。并提高自身的警惕性,不轻易相信一些广告所言的夸大其词。切记不能贪图小便宜,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变贪小便宜的心理,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