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性5大毛病,與生俱來去不掉,說自己修行只是自欺欺人

“思惑”也有五個,就是貪、瞋、痴、慢、疑,這也是人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

什麼是貪?貪名、貪利、貪感情、放不下,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屬於貪。有一位朋友來談,他什麼都不要,現在住在山上,最喜歡他那個茅蓬,那個清風明月。我說:你真了不起,快要證道了,當心啊!還要被老鼠咬。貪一個茅蓬也是貪,真修行是修這個,不要以為打坐氣脈通了,眼睛放光,以為那個是道,那個不是的!道在心念!在這個“思”念裡頭,這個東西叫思惑,在思想觀念裡頭,這一點解不開是不行的。

南懷瑾:人性5大毛病,與生俱來去不掉,說自己修行只是自欺欺人

知識份子喜歡看書,照樣是這一念,貪戀於書也是貪,不要認為這個不是貪,沒有哪一點不是貪,貪是人性根本,範圍是非常非常廣泛的。有人自認不貪,什麼都不要,年紀大了,功名富貴看通了。信不信?真來個功名富貴擺在他前面,他照樣的去了。

再說“瞋”,瞋心瞋念,大家以為自己都沒有,脾氣大,當然是瞋念,恨人、殺人、怨天尤人,都是瞋,是非分明也是瞋。或者你說什麼都不會生氣,就是愛乾淨,看到不乾淨受不了,也是瞋,一念的瞋就是厭惡。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如果這個思惑,這個心理行為一點沒有轉變,免談學佛。這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參禪的、密宗的,隨便你什麼宗,你說天宗都沒有用,必須要斷這個思惑。

“痴”就更不要說了,大家都痴,痴痴呆呆,每一個人都痴。我有兩個好朋友,交往二十多年,都跟我在一起學佛。我告訴他說你差不多了,兒女都出國得博士了,也都結婚了,不過麼,我對這位朋友太太講,將來生了孫子你又去忙了。她說不會不會,老師啊!那個時候一定完全跟你學佛了。結果呢!兩老在家裡沒有事,唉呀!把外孫從美國接過來玩玩吧!照樣痴起來。這還算很普通的,痴心有很多很多種,紅樓夢上林黛玉葬花,那個是痴到極點了,

所以貪瞋痴,普通佛經上講三毒,就是使我們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聖的三毒。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我們大家檢查一下,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個人都佩服自己。至於阿Q精神,沒有辦法跟人家打,不要緊,自認還是老子。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這個叫慢。

“疑”就更難了,佛學再研究下來,瞭解人性,人根本不會相信別人,因為有我,有我慢,所以人對一切真理都不信。譬如說,很多宗教徒,佛教的,基督教的,信什麼教都不管,他跪下去拜拜,菩薩你保佑我,上帝你保佑我,你說他相信了沒有?拜下去以後,心想,唉!不曉得靈不靈!都在疑。沒有一個會真正絕對信的人。

所以貪、瞋、痴、慢、疑這五樣,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脫。學佛是求解脫,能解脫一樣已經是了不起了,五樣都能解脫了,才能夠證到四果羅漢。

《金剛經說什麼》

---------------

一切眾生,不僅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貪、瞋、痴、慢、疑都是與生俱來的。

貪、瞋、痴,大家都聽得很多了。貪,三毒之一,如果一個人說他能萬緣放下,只喜歡清淨,那也是貪喔!貪戀清淨也是貪,貪戀空也是貪。所以菩提道的究竟,連空也要徹底畢竟空。清淨與空還要放下,否則雖然放下萬緣,住在清淨、空的境界上,也算貪戀。

大家喜歡打坐,修清淨的定,目前尚未得定;就算得了定,如果貪圖定的境界,則是犯了菩薩戒。為什麼呢?因為貪戀禪定境界不會起慈悲心,不會犧牲自我而利他,慈悲利生做不到,因此犯菩薩戒。

瞋的心理行為有很多,微細的較難察覺。例如我們偶而有一點不高興的心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在修行來講,對人對事有一點不高興,就已經犯了瞋戒。譬如一個好人討厭一個壞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嘛!然而這個

起厭惡的心,就是瞋恨心。這在人道行為來看,不能說有多大的錯誤,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過錯,因為不高興的心理絕對是厭惡的、瞋恨的。

但是在菩薩道看這個壞人,卻是憐憫的、慈悲的,等於我們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兒女做壞事一樣,雖然也憤怒,也打罵,然而當父母打孩子,往往一邊打,一邊流眼淚,那等於是菩薩的行為,內心沒有真正的瞋恨。如果沒有這種父母的心腸則不然,是非太明,善惡太清,已經是瞋心的種性。

痴,那更多了。總而言之,在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佛以前,乃至於在菩薩地都是痴,都沒有到達究竟。

有些人學問好,尤其是學佛的人,研究過經律論,也瞭解佛經,成就了什麼呢?成就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增上慢。慢,慢是什麼呢?慢就是我,我們常聽見別人講口頭禪,或聽到街上發脾氣的人罵一句“格老子”,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覺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個絕對自卑的人,也會覺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為什麼傲慢?因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與自傲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同樣一個東西。一個人既無自卑感,也不會傲慢,那是非常平實自在。

眾生的我慢與生俱來,一個人如果能去掉慢心,那就快要修到“無我”了!從心理學的觀點可以看出,我慢特別高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古里古怪,由於傲慢的變態心理,在某一方面就顯現出來了。一個怕羞的小孩,看到人就躲,是不是窩囊?根本不是,他表面上怕羞,內心卻非常傲慢。

還有疑,多疑,對任何事、任何人,尤其對修持信不過。貪瞋痴慢疑是眾生的劣根性,不容易去掉。慢與疑包含在貪瞋痴中,痴是沒有智慧。在修持上慢與疑比較容易看到,比較容易瞭解,因此通常只提貪瞋痴,比較少提及慢、疑。

《藥師經的濟世觀》

--------------

我們人的生命來源,講起來很深奧,簡單現實來講,是每個人自己個性與行為帶來的。佛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帶來的個性都有六個要點,貪、瞋、痴、慢、疑、惡見。任何一個生命,不管多麼偉大、有學問的人,都有這六個特點的。

貪,人有貪心,當母親懷孕的時候,你這個靈魂一入胎,已經有貪心了,在孃胎裡,吸收了母親的營養變成自己的,要母親提供一切東西讓自己成長,這是基本的貪心。一個嬰兒生來,你不給他吃,不給他奶喝,他會哭的,貪嘛,佔有心,都要抓來給自己,因為天生有個“我”。這個“我”的毛病就包括了貪、瞋、痴、慢、疑、惡見的成份在內。佛說了這個大原則,這就是人自己心裡頭壞的一面。

瞋呢?我們心理上,凡是不喜歡的、討厭的,就會想把它丟開;嬰兒也一樣,不喜歡看的人,看到就會哭。瞋恨、埋怨、討厭,這都屬於瞋的心理。

痴,沒有智慧。譬如從小讀書,老師教的功課看不懂,學也學不會,乃至聽了課記不住,考試成績差,沒有記憶力,因為腦子不靈光、混亂又容易痴迷。中國這個“痴”字怎麼寫呢?是“疒”旁,是一種毛病,人腦筋不健全這個病,“疒”裡頭一個多疑的疑叫痴,這是繁體字古寫。那麼後來有了俗體字,疒裡頭一個知道的知,叫痴,就是無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態,不知道,心不專一,不冷靜,就是痴迷。

什麼叫慢?任何一個最笨、最沒有學問、最沒有出息的人,還是自覺我是第一。有時候功課比不上人家,過後一想,格老子我運動還是比他好一點。或說世界上哪一個人長得最漂亮?每個人不管怎麼醜,鏡子裡看看自己,越看越漂亮,仍覺得蠻可愛的,這是我慢。人人天生有個“我”,如果有了學問,就更傲慢了,叫增上慢。譬如年紀大的人說:你們年輕人懂什麼?我活了幾十歲還不及你啊?這就是老年人的增上慢。有聲望,有地位,有兩個錢,我慢就越厲害。慢比驕傲還討厭,驕傲的心理是痴慢的結合(貪愛一分),是人生命的病態。

疑是不信任,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任何人,更不信任任何事,永遠在懷疑中。生命就在懷疑中,我究竟活到多少歲會死啊?明天怎麼樣?後天又怎麼樣?隨時每分每秒都在疑。

惡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認知。要掌握正確的認知很難很難,我們絕大部份的認知都是錯誤顛倒、不合事實的。

貪、瞋、痴、慢、疑、惡見,這是心性帶來的缺點,人人具備,能把這幾樣改正好了,才是教育文化的重點。可是現在的教育文化呢?越來越亂。

我經常說笑,問說現在有沒有個皇帝啊?有啊!就是錢,大家都向錢看。自己生個孩子,就教導孩子將來要拚命賺錢。像這樣追求某個東西,也是惡見,一切惡法都是這樣來的。

這些缺點毛病,既然是人性本身帶來的,就要用修行來改正。什麼叫修行?自己用智慧、學問、修養,改正了貪、瞋、痴、慢、疑,以及不正確的觀念,這就是修行之路,並不是求佛菩薩、上帝、鬼神來幫忙。

《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