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偉大壯舉

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怎樣才能管好黨、治好黨”,如何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既是一場自我革命,也是一次攻堅戰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豐富實踐,集聚了新智慧,創造了新經驗,形成了相對完整配套的戰略體系。堅定不移實施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是中國共產黨人勇於自我革命的一個偉大壯舉。

革命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鬥爭實踐中磨礪出來的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崇高追求,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興旺發達的內在規律。對於新形勢下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

馬克思主義政黨,從第一個政黨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開始,就是在同正義者同盟的批判鬥爭過程中改組形成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貫穿著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發展、挫折、成長、成熟的全部歷史過程。馬克思說過,無產階級革命與其他任何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經常自己批判自己”。自己批判自己,是為了從過去的錯誤和缺點中吸取教訓,以改正錯誤、糾正缺點,為將來的勝利做準備。

共產黨人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這種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高遠志向和鮮明政治擔當,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除了人民利益絲毫不怕失去什麼,因而不僅勇於推進改造客觀世界的革命,也勇於推進改造主體自身的自我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才能不掩飾缺點、不迴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有缺點克服缺點,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承認並糾正錯誤。” 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這種政治品質和政治情懷,才能以長遠戰略眼光有效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以無私無畏的胸襟攻克自身存在的弱點問題,以勇於擔當的精神承載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

勇於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在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的反覆較量中脫穎而出,之所以能一次次戰勝錯誤、轉危為安,之所以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就在於我們黨形成了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自我革命傳統和良性發展機制,能夠從黨的性質宗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使黨和國家事業以及黨的自身建設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這正是我們黨區別於世界上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我們黨保持長盛不衰的奧秘所在。

全面從嚴治黨是自我革命的偉大壯舉

建黨與治黨是一對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概念。其區別在於,黨的建設,重在要素的形成、結構的完善、功能的生成,是一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單到全的量的積累過程;黨的治理,重在要素的升級、結構的調理、肌體的康復,是一種由亂及順、由偏至正、由弱到強的質的提升過程。其聯繫在於,治黨是黨的建設行為,屬於黨的建設範疇,是黨的建設處於比較穩定和趨於成熟階段的政治行為。建黨與治黨,儘管重心不同、方式各異,但目標相同、方向一致。建黨是通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具備相應的要素、結構和功能,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從而擔當起黨的歷史使命、實現戰略目標。治黨是通過對黨的自身治理,強身健體、治病療傷,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擔起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實現戰略目標。

全面從嚴治黨,要解決的是“怎樣才能管好黨、治好黨”的重大問題,這是對“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建設什麼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等重大問題在新時代的實踐回應。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建設的鮮明時代主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是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的時代考題時,主動進行的一場刀刃向己、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是一次深層發力糾風治弊、鐵腕高壓懲腐肅貪的攻堅戰役,是一個充滿愛黨、憂黨、為黨、興黨深切情懷的偉大壯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刮骨療毒、重典治亂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一系列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舉措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從嚴治黨,遏制了腐敗蔓延的勢頭,清理了驕奢萎靡之氣,掃除了對黨懷疑否定的陰霾,重構了強黨興黨的新風,使黨的肌體更加健康,戰鬥力凝聚力創造力進一步增強。

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體系的內在邏輯

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不忘初心使命、厚植執政基礎、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大業所作出的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豐富實踐,集聚了新智慧,創造了新經驗,形成了相對體系化的戰略邏輯,構成了由戰略目標、戰略環境、戰略指向、戰略佈局、戰略重心、戰略抓手、戰略主體、戰略保障等相對完整配套的戰略體系。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目標是鍛造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鍛造堅強領導核心這個戰略目標,在全面從嚴治黨中起著方向引領作用、力量聚合作用和標準判定作用。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環境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新時代,我們黨正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需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偉大斗爭決定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艱鉅性、複雜性、挑戰性,偉大工程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新擔當,偉大事業決定了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軸和方向,偉大夢想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目標動力和奮鬥激情。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指向是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必須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使我們黨能夠團結帶領人民有力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就是要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使我們的優勢得到保持、拓展和強化;通過主動自我革命、主動治病療傷、掌握髮展主動權,做到“打鐵還要自身硬”;通過加強科學理論、完備制度、先進文化等支撐,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是嚴政治、嚴思想、嚴組織、嚴作風、嚴紀律、嚴制度、嚴反腐。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和執政黨建設的時代課題。這一總體佈局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具有全局和長遠指導意義,既是對黨的建設的接續推進和最新發展,又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戰略安排和治理框架。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重心是突破治權瓶頸、提升監督機能、治理政治生態。在執政條件下管黨治黨,其核心是治權,權力管住了、管好了,其他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全面從嚴治黨主要依靠我們黨自身,怎樣突破自己監督自己的難題,成為管黨治黨的關鍵所在。作風頑症、腐敗問題等都來自不良政治生態,治理黨內政治生態是解決作風、腐敗等突出問題的根本之舉。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抓手是堅定理想、肅正作風、懲治腐敗、從嚴治吏、嚴明紀律。戰略抓手針對的是戰略全局中的關注焦點、薄弱點和疑難點。理想信念動搖是新形勢下黨內各種嚴重問題的深層根源,不良作風是割裂黨與群眾血肉聯繫的突出癥結,懲治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絕不能輸的鬥爭,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必然導致用權腐敗,嚴明紀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基本方式。這五個方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抓手和切入點。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主體,是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管黨治黨只能依靠我們黨自己,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可擔此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人都是責任主體。”只有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人都發揮作用,管黨治黨才有堅實的力量支撐。

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保障是構建完善制度體系。要把制度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重要位置,以制度建設鞏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成果,加強制度執行力建設,為黨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長週期的戰略安排

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有利於從更長曆史週期來規劃全面從嚴治黨,這對新時代黨的長期執政具有戰略意義。

一方面,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從國家全局層面統籌管黨治黨的資源、形成合力優勢。把管黨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並列,使管黨治黨能夠在治國理政的大格局下推進,站在國家治理高度進行統籌和建設,從而形成管黨治黨的合力。實踐表明,管黨治黨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是在國家改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管黨治黨存在的突出問題也需要在國家治理的大系統中來進行,這樣才能做到黨內黨外有效聯動,形成解決各種矛盾問題的整體合力。

另一方面,把全面從嚴治黨與國家戰略同步推進,有利於管黨治黨的長期性和長效化。全面從嚴治黨將貫穿於黨長期執政的歷史過程,在更長時期內我們黨仍會面臨權力與責任、強自身與強事業等問題的嚴峻考驗。因此,全面從嚴治黨需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毛澤東同志當年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工程,是著眼於將黨建設成為全國性的大黨、長期執政的大黨,是一個長期戰略考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全面從嚴治黨就要跟進到什麼階段”,這著眼的也是一個長期性戰略工程。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卓越品質,黨的自身建設和管黨治黨也將根據黨的建設實際狀況,不斷改革內容、調整形式和創新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管黨治黨上採取的許多重大措施和有效做法,不僅在黨的各項教育和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運用,也在整治作風、懲腐肅貪、嚴紀立規中得到有效檢驗,既具有階段性管黨治黨的鮮明特色,也蘊含了新形勢下管黨治黨的一般規律。對這些寶貴的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我們不能僅僅作為黨的教育活動的“過去式”、治黨績效的“完成式”,匆匆放進歷史的“陳列館”,而應該從總結、揭示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一般規律的高度,下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功夫,從中淘洗和提煉出管黨治黨的理論成果和經驗成果,使之進入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創新庫”和“政策工具箱”。

毛澤東同志曾很形象地把理論比作一把好箭,批評有些同志僅是把箭拿在手裡搓來搓去,連連讚道:“好箭!好箭!”卻老是不願意放出去,這樣的好箭再好也沒有用。黨的理論的生命力在於運用,“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只有切切實實推動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理論才能變成物質力量。只有把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戰略、思想、舉措變成管黨治黨的實際成效,理論才能綻放出真理的光芒。

(作者簡介:湯俊峰,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