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學用」因爲懂得,所以慈悲

「道德經學用」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我忽然對這幾個字有了一點理解。

親人朋友相處時的矛盾,很多都是曲解誤會造成的,最後讓雙方都倍感委屈,有口莫辯,其根源就在於是否“懂”。如果不懂他人,我們只能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想去給予,很容易盲目,或者自作多情,或者畫蛇添足,或者多管閒事,甚至添亂。一旦對方反感、不舒服,自己就覺得特別冤。我們只有懂所愛的人,懂如何去愛,才能給人所需,給人歡喜,無憂亦無懼,才能真正的利益、幫助別人。愛是歡喜的狀態,懂是智慧。智慧之愛的給予是正能量的,遲早會迴流給我們。沒有智慧的愛,就是甚愛必大費,讓自己和別人都陷入煩惱、糾結。

回觀自己,平時雖然也在隨緣幫助他人,但其實我並不懂他人的需求,只是根據他人的訴說請求去做事情,給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感謝多年來一直如此信任我的親人和朋友們!

工作中更是如此,委託人的要求一、二、三……根本無需你去猜,他們自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對方的要求也無需揣摩,他們自會反反覆覆的強調。訴訟過程中,雙方慢慢妥協退讓,直到達成一致意見。無法調解的,就等待法院的判決。

所以,雖然我忙忙碌碌,但一直都在被動中為他人服務。習慣了這樣的互動模式,忽然發現自己不是個特別善解人意的人。特別是對家人和朋友,只會簡單化操作,直接明瞭,把認為重要的事情一、二、三,說清了就OK,不去考慮對方是否認可你,是否願意配合你,是否有興趣去做這件事。得不到回應時,就只能親力親為了。根本沒有想如何去讀懂別人,如何去引領別人一起做事。就像有了好的產品,卻不懂得如何去找更多共同投資、共同經營的股東。

如果他人不把他的需求點告訴我的話,基本就是一片混沌,完全不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就像習慣了每天上門生意都來不及應付的店家,就不會再去化心思讀懂顧客心理,拓展銷路了。

「道德經學用」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所以,我特別佩服做保險、做銷售行業的朋友,他們才是真正的達人,智商、情商、財商、靈商兼具備的達人。

什麼是愛,愛就是懂。什麼是懂,懂就是用心、愛心和耐心,深入地體會對方的感受,給於所需。覺知了自己的問題,現在開始,不僅是被動地解決問題,更要關注自己,關注別人,讀懂自己也讀懂別人。不為討好自己和別人,也不為討好老天,只為愛的踐行,如果沒有智慧,如何把愛傳出去?懂,就是愛的能力!愛需要表達,讓別人才能真切地體會到溫暖,才能在世間流淌傳遞。

面對所愛的人,做是擔當,不做是放手;說是關心,不說是信任。老師說:要重視自己的語言,讓人感受到愛和舒服。而真正的愛是以尊重為基礎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當生命被尊重時,才會更加自由與綻放。

因為懂得,所以願意沉下心來,用低下謙卑的同理心去感受對方的感受,去讀懂他人的需要;才能做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xiá)謫(zhé)。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jiàn)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因為慈悲,所以有時給,有時不給。愛是平衡的藝術,平衡的智慧就在道德經中。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77章《天道人道》 :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yú)?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yú)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道德經學用」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友情提示:關注小編的頭條號,可以查看道德經的全文註釋以及動畫解讀,回覆001獲取動漫版道德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