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在雲南,有這麼一個地方,這裡曾經是一個州的州府所在地,然而因為存在地址災害的風險,於是被整體放棄,成為了一座廢城。這就是雲南怒江州的知子羅。

知子羅用傈僳語稱讚“知子羅”是“好地方”之意。三十多年前它曾經是怒江州府所在地,而如今,常被人傷感地稱為“記憶之城”或“廢城”。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它坐落於碧羅雪山西麓海拔2023米處的山樑上,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烏蠻部落後裔,從瀾滄江越過碧羅雪山,到達怒江之上的知子羅繁衍生息,他們稱為“怒蘇”,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往昔從古南詔國(現大理)經知子羅再翻越碧羅雪山到達高黎貢山只需一天就可以進入緬甸。自此知子羅成為古老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從1912年,雲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邊隊進駐這裡,設知子羅殖邊公署,1916年改為知子羅行政委員公署,1932年改設碧江設治局。新中國成立後,這裡一度成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縣府都設在這裡,成為怒江州最繁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由於地處山腰,發展空間有限加之怒江江邊公路開通後,知子羅的命運就此改寫。1974年,怒江州府下遷到六庫。1986年,碧江被撤銷縣制‘被拆分為兩部分,分別併入瀘水縣和福貢縣,昔日輝煌的碧江就這麼從地圖上消失,只在原址上留下的所謂的“廢城”——知子羅。它還保留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建築,這裡彷彿將小城的歷史定格哪怕滄海桑田他仍好像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來到這裡都會找到逝去的童(少)年記憶和歷史遺痕,因此很多經歷過城市大變遷的都市人們都會不辭辛勞的來到這裡追思懷舊,弔古尋幽,因此這兒被稱為“記憶之城”。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去往知子羅要從怒江州的六庫沿怒江公路北上福貢,過匹河鄉後,再向前2公里處,轉入右側的一條岔路,路口矗立著一座石頭的吉他。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知子羅村要沿著一條隱藏在山間的水泥路繼續向上走,不一會路過一座烈士陵園。而碧江已經不復存在了。聽老鄉說這個陵園裡埋葬著的大都是在解放後為碧江縣修路而犧牲的烈士。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路邊的樹上掛著這個牌子,離知子羅不遠了。這種交通指示牌的懸掛,讓人真的有種穿越時代的錯覺。很快“記憶之城”展現在我的眼前。同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破舊不堪的老房子。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剛進村子就是全村最“宏偉”的建築——曾經的圖書館八角樓。這座八角樓周圍的牆上還殘存著那個年代的印記,看到這些標語的一瞬間我彷彿回到了那個火紅的年代。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撤縣時,特意從大理請工匠打造的縣城新景觀——八角樓才竣工不久。站在外面觀望許久,想像著當年這座城市的歷史如今都塵封在這座圖書館之中,不知當時這裡的繁華景象會是什麼樣子!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閃著光芒的毛主席頭像依稀可見,曾是這個村子裡的精神支柱和希望。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在這裡可以俯瞰村子裡大多數建築,八角樓的南邊建築就是過去某部隊在這裡駐軍的團部。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突然來了一位小男孩來到廣場上打籃球。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我從八角樓走了下來,看著孩子的身影,在球場上移動,與他身旁牆壁上的偉人頭像相映襯,戲劇性的畫面,頓時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看到了在銀幕上才看過的年代。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牆上的主席頭像和標語依稀可見。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在村子的主幹道上,路兩邊都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築,這是當年的熱鬧喧囂工人俱樂部,如今已大門緊鎖。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碧江縣撤消後,當地政府把房子分給了住在山上的怒族和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如今的知子羅全村只有1100多人,空曠的街道和偶爾過往的村民,此情此景也許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廢城”更貼切。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這裡曾經是新華書店,由於面積很大,分給了五六戶村民一起居住。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村子裡的村民每人都分到了,過去縣城不同的建築裡生活。有過去的銀行、電影院、縣辦公室、新華書店等門店如今成為他們的生活之所。不知他們的心裡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化。也許真的是“月是家鄉明”。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這些年隨著知子羅的形象被誤入的戶外愛好者所發現,來到這裡的“追憶人”也逐漸多了起來,於是在主幹道上出現了一家“舊城客棧”。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路上居然遇到了一對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相信他們也是來到這裡為了留存住美好的記憶。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路的盡頭是村子裡的基督教堂,十九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從迪慶州的茨中村開始,一路翻越碧羅雪山將基督教帶到了這裡,慢慢的外國的宗教在這裡生根發芽,發展到目前,這裡的大多數村民在每週日都會聚集到這裡參加禮拜。所以這裡的村民雖然生活貧苦但是他們依然保持著樂觀和善良。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從主幹道走進另外一條巷子。碰到幾位正在施工的工人得知來到這裡的人越來越多,現在村子裡為了適應發展,方便外來人也開始修葺路面。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畢竟是以前的州府,雖然房屋破舊、道路狹窄,但是道路還算四通八達,我走街串巷嘗試著尋找更多的記憶。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過去用來搗碎糧食的農具,依然保持著原始風貌,歷經著風雨侵襲。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上心頭!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在一面斑駁的破牆邊下存放著一個用水磨石做的浴缸,想必是那時候有錢人才用得起物件。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在過去那個年代蘇式建築的牆上像這樣的印記村子裡隨處可見。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走進這裡每一條小巷你就會給你帶給你無數驚喜,這裡是曾經的學校。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為了更瞭解村子和這裡的村民,我嘗試著走進村民的家裡....這是學校的教室,牆壁上還鑲有黑板,如今成為村民的廚房。這裡的村民既淳樸又善良,見到外人會和熱情的招呼,並主動留人喝水聊天和吃飯。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牆上的的毛主席語錄有沒有讓你駐足若有所思?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新華書店的對面就是住在這裡村民的廚房,我走了進去和他們打招呼,他們一家四口正在忙活著做晚飯,得知我是來旅行和公益志願者被熱情的邀請坐下喝水聊天,他們熱情拿出家裡僅有可以拿出手的核桃招待我。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他們的廚房破舊不堪,窗戶四處透風,屋子中間是雲南滇西北少數民族通用的火塘,他們不僅在這裡做飯,冬天還是他們唯一的取暖工具。坐在火塘邊和他們聊天,會真切的感受到他們樸素的言語和舉動,讓久居城市的我發覺原來人與人之間的談話還能如此的簡單純粹。並因此帶來久違的的感動。聊了一會發現家中的小孩子對我手裡的相機充滿了好奇,於是我為他們拍了很多照片。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新華書店的後門上去,是這幾戶村民的“生活區”格局是老人們常說的“筒子樓”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在門廳裡橫七豎八的堆放著生活雜物。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出門後繼續往村子深處走去,看到一處建築,傍邊有孩子們在這裡玩耍,老人在這裡悠閒的曬著太陽。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走進發現右手邊立著一塊石碑,原來這裡是曾經的特工委所在地,也是州府和縣政府的辦公地,背後是傈僳族文字。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這座建築是典型的蘇聯式建築。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樓梯是木製結構的,走在上面會發出咯噔咯噔的響聲。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過去的熱鬧的政府大樓如今人去樓空。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我下樓見到在建築外玩耍的孩子,他們一開始還有些害羞,但是我從兜裡拿出了糖果送給他們孩子和我不再陌生,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你從他眼裡能讀到什麼?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這倆孩子是一對親兄妹,孩子們簡單的玩具能讓他們如此開心,就像我的童年一樣,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腦......有的只是畫片、煙盒、玻璃球......我想現在城市裡的孩子與他們相比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也許是和我熟悉了孩子拉著我的手七拐八拐來到他們家裡,看到我進門一對老夫妻衝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並招呼我坐下。我環視四周,這個所謂的家裡破敗不堪,連一個家用電器都沒有,家裡的屋頂和窗戶還四處漏風,這個季節已經開始冷了,我難以想象他們怎麼過冬!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他們熱情地給我端上一杯熱水,我和他們攀談起來,聊的時候知道他們是兩個孩子的爺爺奶奶緊皺眉頭說到兒子和兒媳都遠赴上海打工去了,由於交通不便和節省費用,每年就來一次原來他們就是常說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老倆靠著孩子寄回來微博的收入和國家補助的糧食養活著自己和這兩個孩子。並說道村子裡村民都很困苦而且很多家庭都是這個情況,聽得我心裡一陣陣酸楚,應該去找村長了解一下情況,併為村子做些什麼。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我告別了兩位老人,一位村民帶我找到了正在村醫務室輸液的知子羅村長付加永。第一眼我有些錯愕,他手上和臉上沾滿了汙垢,衣服穿得也極其樸素。我在他身邊和他聊了起來,我向說明了來意:想為村子提供一些公益捐助。他說雖然現在國家有一些補助,但是因為地理環境和一些客觀原因,導致村子裡大多數村民生活還是很困難,目前留守兒童和老人以及光棍問題很突出。他還向我介紹了一組數據:全村1156人,298戶其中五保戶6戶,低保戶56戶。殘疾人42人,人均耕地不到一畝,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不一會付村長輸完液,帶著我開始走街串巷走訪了幾家較困難的家庭,走到每一家都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家只有兄弟倆,父母早亡,哥哥因為羊癲瘋發作多次被燙傷,導致不能講話,一隻眼睛失明,肢體殘疾等。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家裡的廚房和哥哥的臥室.弟弟為了給哥哥治病花光了家裡積蓄,還為了照顧哥哥,導致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弟弟為了哥哥一直單身。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這是一名先天小兒麻痺家庭,目前只有單親母親靠爬行獨自照顧一個三歲的孩子生活,前些年老公去緬甸打工的時候因事故死亡了。偶爾只有自己的哥哥賙濟他們。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這是個四口之家,母親患有智障,並育有兩個孩子,父親為了照顧家人一人在村裡務農補貼家用,天已經冷了孩子們還光著腳.......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一家四口就擠在這間不到一間十平米的小屋子裡。

雲南有一座廢棄老城,當地人不願居住,卻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懷舊

村長把我帶到他家裡和我聊起了他對村子發展的規劃,他認為只能靠旅遊帶動村子致富,這樣才能有擺脫貧困的可能。

聊到最後天色很晚了。村長送我下山的時候,他突然給我說:希望在他任期內能為百姓做成點事情,這樣他就沒有白做這個村長。我聽後一直沒有說話。送到了我的住處,我和村長揮手告別,看著他遠去背影,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鏡頭讓更多人知道這座“記憶之城”。我相信,越來越多的遊客會來到這裡,重拾起那個年代留給我們最質樸記憶的同時,也能夠為這裡淳樸善良的人們提供一些幫助!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我們專注於雲南私人定製旅行,深度發掘雲南最美的旅行線路。隨時為您更新最新雲南出行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七彩雲南的魅力風情。

撫仙湖環湖旅拍一日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