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花青年領軍蔡浙飛迎來從藝30周年專場

小百花青年领军蔡浙飞迎来从艺30周年专场

2018年第34個教師節的這天晚上,夜幕漸漸暗了下來,浙江音樂學院的校園裡一片寂靜。唯有北門邊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九五劇場裡,一片燈火通明。許久未露面的茅威濤專程帶著女兒來了,“楊媽媽”楊小青和江瑤正在導演席上忙著各種調度,還有原生代演員陳輝玲、洪瑛、江瑤、邵雁,以及小百花的老領導胡夢橋、馮錫忠、服裝造型設計藍玲等一大批熟悉面孔,彷彿把小百花一整個黃金時代,都一股腦地搬了出來。

所有人的到來,都是為了一個人——她正是浙江小百花新一代的領軍人物蔡浙飛。9月18日,杭州劇院,蔡浙飛的舞臺藝術專場即將登場。專場的名字很有寓意,取了蔡浙飛的“飛”字與越劇的“越”字,合起來便是“飛·越”。

為了這次專場

足足瘦了近10斤

一齣戲開演前,最熱鬧的莫過於後臺。在第一次帶妝聯排前,每一個畫著柳葉眉的姑娘,像接力跑一樣來回穿梭。在攝影師的長槍短炮下,厚底高靴,一身素淨白衣裝扮的蔡浙飛,正忙著拍定妝照。乍一眼看,蔡浙飛輕減了不少,下巴愈發尖了。“確實是瘦了。”她明媚地大笑起來:“從過年到現在起碼瘦了10斤,這個暑假都在排練,沒敢偷懶。”

趁中途在後臺換裝的間隙,剛剛放學的9歲女兒,和爸爸一起來探她的班。女兒小心翼翼地提著一塊蛋糕,這是她“給媽媽準備的慰勞”。因為實在看不下去老公給女兒扎的“有點醜的辮子”,蔡浙飛一邊配合化妝師補妝,一邊忍不住親自上手,給女兒梳起頭來。“今年暑假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時間陪女兒,別的小朋友都在家長陪同下去國外玩,我女兒就跟著我泡在劇場裡。說來也神奇,她對越劇有著天生的敏感,有時候我拿到新劇本念一遍臺詞,自己沒記住,她倒是背下來了。”

小百花青年领军蔡浙飞迎来从艺30周年专场

蔡浙飛把女兒的這種天賦看成是“越劇基因的遺傳”。“媽媽喜歡越劇,女兒當然也要繼承。”因為喜歡朗誦,蔡浙飛還經常在戲迷給她做的“青青採園”公眾號上時不時錄上幾段。“戲曲表演其實對演員的文學功底很考驗,你必須多讀書,對歷史有所瞭解。而朗誦則讓我更能靜下心來,體會文字的美好。”

越劇愛好與“小百花”的因緣際會

就跟當初進團時一般,私底下,大家還是“阿蔡阿蔡”親切地叫,但歲月真是個猝不及防的東西,一轉眼,今年已然是蔡浙飛從藝第30個年頭。“雖然不是出身在戲曲世家,但新昌的越劇氛圍很濃,我從小就喜歡聽戲。”於是,一顆戲曲的種子,很早就在阿蔡身上生根發芽。

在她14歲那年,聽說新昌調腔劇團招人,阿蔡便偷偷瞞著家裡人去報考。“考上後我爸還不同意,覺得戲曲演員太苦了,但是我從小除了當戲曲演員之外,沒有想過其他職業,一心就要跟戲曲做伴。”最後,父母拗不過固執的她。但在那些打基本功的清苦日子裡,蔡浙飛每天都要在練功中度過。“為了練腿功,白天練還不夠,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壓腿,很多同期的學員受不了後來都放棄了,但我一點也不覺得苦,反而開心得不行,因為終於可以和舞臺在一起了。”

小百花青年领军蔡浙飞迎来从艺30周年专场

就這樣,蔡浙飛順利成為新昌調腔劇團的一名大靠武生。1991年,一次因緣際會,她參加了小百花的文藝匯演,並憑藉《挑滑車》中高寵一角,獲得優秀小百花獎和十佳“金藝獎”。“當時我的扮相被文化廳的領導發現,怎麼這麼像茅老師。”慧眼識金的金寶花和楊小青老師特地趕到新昌,讓還是新昌調腔劇團的蔡浙飛表演了一段越劇。因為喜歡越劇,曾經學過一年越劇的蔡浙飛就這樣被兩位老師正式領入了越劇的大門。1993年,蔡浙飛正式調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後成為茅威濤的弟子。

“小茅威濤”與“江南第一女腿”

那時茅威濤已經紅遍整個越劇界,蔡浙飛也經常在廣播和磁帶裡聽她的唱段,“只是從沒想過我會和她像。”那一年,才18週歲的蔡浙飛加入了她嚮往已久的浙江小百花,一干就是20多年。“有時候茅老師都分不清我和她,一次她在看我們團貼出來的演出照片,也恍惚地問我,怎麼不記得有這一站的演出,後來才發現原來照片中的人是我。”

因演唱流派和舞臺扮相酷似茅威濤,蔡浙飛也被戲迷親切稱為“小茅威濤”。巧的是,讓蔡浙飛在越劇舞臺一戰成名的,也是《西廂記》。1994年在中國越劇節的舞臺上,蔡浙飛和顏恝一起搭檔出演《西廂記》的一折。“當時茅老師因為要主持,就由我來表演,她來配唱,沒想到大家一下子關注到我。”於是,當原生代版《西廂記》封箱之後,張生的接力棒,就自然傳到了蔡浙飛手裡。

儘管在越劇中更注重文戲的表演,不過蔡浙飛卻是實打實的文武兼備。很多戲迷都知道浙江著名崑曲大武生林為林有一個“江南一條腿”的名號,但其實在蔡浙飛身上,也有一個“江南第一女腿”的美譽。大約是2000年的時候,蔡浙飛參加浙江省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演的是《斷橋》裡的許仙。“那次我用腿功來表現許仙內心想逃又逃不快的緊張情緒,沒想到意外獲封了這樣一個外號。”

豪華名師團隊為她保駕護航

舞臺之上,她是獨樹一幟的許仙,是傲梅風骨的陸游,是風流痴情的張生,是靈魂愛者佐助,也是深情不露的雍正爺……蔡浙飛不停地轉換著角色,唯一不變的,是她對越劇的初心。為了這次的專場,蔡浙飛可以說是徹底拼了,不僅小百花的各位元老都出山為她保駕護航,而且平日裡忙得不可開交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黨總支書記劉建寬,也親自熬了幾個通宵為她譜寫了摺子戲的所有配器和主題曲。為了讓自己的表演更有氣度,蔡浙飛專門請到了上海崑劇團最鼎鼎有名的“大官生”蔡正仁來教授她形體,又請來“巾生魁首”的汪世瑜親自口傳心授《牡丹亭》的《叫畫》一折,更有茅威濤親自擔任藝術總監。

“摺子戲專場其實對我的挑戰很大,不僅是體力上的挑戰,而且還要在瞬間進行角色的轉換。”為了對自己從藝30週年做最好的彙報,蔡浙飛這次精心準備了5個摺子戲——《周仁哭墳》是典型的文武兼備的戲,展現她紮實的功底;《春琴傳》則是小百花唯美風格的體現,2007年蔡浙飛更是憑藉佐助一角,拿下文化部政府最高獎“文華表演獎”;《叫畫》是這次新學的一折,按照蔡浙飛的話來說,“崑曲是越劇的奶孃,必須要向崑曲致敬”;還有《陸游與唐婉》裡風流倜儻的陸游,她想用不同角色傳遞她這30年來的所學所悟。而她的粉絲也是早早做足了功課,演出票早就提前售罄,反而她這個主角,想買票送朋友,結果一票難求。這樣的場景,彷彿欣慰地讓人看到了越劇的黃金時代。

“依稀從前年少,彷彿一切正好,忘不了初登臺的心跳,終唱響越音曲調,我是我,我又是他,朝朝暮暮,彼此心照……”正如她在開場時說的那樣,人生與戲,皆有現實與虛幻的觀照。從虎虎生威的大靠武生,到翩翩公子柳夢梅,從新昌調腔到越劇坤生,蔡浙飛一路飛奔而來。只是在這夜影影幻幻的投幕中,她一字一句的心聲,有回憶,有堅持,有感恩,有愛。

(青年時報 主任記者 張玫 文 主任記者 姜勝利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