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年輪|那一年,電腦學會了歌唱(下)

打開電腦、插上耳機,

聽歌、遊戲、看電影,

忙碌一日只求每晚坐在電腦前,稍事休息。

電腦歷史悠久,你可知它幾時才擁有聲音?

那麼今天咱們繼續聊聊,聲卡的事兒吧~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上回咱說到,聲卡的歷史從獨立式設計開始,已經走過了35年時間(戳這裡)。那個集成聲卡的代名詞——咱們熟悉的小螃蟹,過了很久以後才出生。

這一切要從1996年6月說起,五大廠商走到了一起——行業龍頭Intel、聲卡巨頭Creative Labs、初音之父Yamaha、半導體芯片公司Analong Devices和NS,他們共同提出了Audio Codec’97規格標準(簡稱AC97)。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它將音頻處理功能集成在了主板芯片組中,改變了原有的獨立聲卡形式,節省了空間。而“小螃蟹”REALTEK瑞昱公司也正是抓住了這個時機,從原本悶聲發大財的網卡公司成功轉變為一個音頻公司。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他們的聲卡芯片名字都統一成ALC系列,比較好記,你幾乎能在99%的主板上找到它的身影,不信的話打開魯大娘看看吧~

他們制定的這個AC97標準有一大特點就是“雙芯片結構”,他將數模(DAC)、模數(ADC)轉換都儘可能脫離系統,從而避免轉換時的雜波影響音質。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同時還要提到“硬聲卡”和“軟聲卡”兩種概念。硬聲卡擁有獨立音頻處理芯片,全權負責音頻處理。而許多集成聲卡都是軟聲卡,只有一塊Codec芯片,許多音頻處理任務都交由CPU進行,好處嘛顯然就是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咯。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不過聲音上並不會有很大的妥協,畢竟標準在這裡,AC97標準需要支持16bit立體聲,48000Hz採樣率。不過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不同數字音頻的採樣率不同,比如44100Hz,所以播放其他格式需要進行SRC採樣頻率轉換,這就造成了一個音質劣化問題,如今許多安卓設備也都有這個問題。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依靠“價格低廉、音質也可以接受”的優勢,REALTEK迅速佔領了板載集成聲卡市場,獨掌大“鉗”。

雖然有過三次版本升級,但AC97標準已然年邁,為了取代它,2004年4月

的時候Intel聯合全球80多家公司一起開發了一個代號為Azalia的標準,也就是如今的HD Audio標準。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它一下把音頻信號處理規格提高到了32bit/192kHz,比AC97的最終版都高出一大截。同時也解決了SRC問題,數據帶寬更大,支持各種音效。最方便的還是它能自動檢測設備、即插即用,可以自定義這個接口是耳機、麥克風、還是其他設備。

許多人最後都會關注一個問題:集成聲卡是不是音質就一定比獨立聲卡差呢?其實也不是,根據方案的不同,獨立聲卡音質也可以很差、集成聲卡音質也可以很好,只是一般的主板廠商並不會過多投入到這個方面,畢竟受眾較小卻會提高價格,得不償失。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當我們欣賞美妙的音樂之時,可別忘了飲水思源哦~正是因為這麼多音頻工作者們的夜夜奮鬥,我們才得以有如今這麼多彩的生活。

戳圖片傳送至往期精彩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喜歡我們的推送別忘了點一個頂

向親朋好友推薦一下我們的文章

或者讚賞一下

我們下期再見啦!

科技年轮|那一年,电脑学会了歌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