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問題和解決辦法!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家長也應該看看!

開學了,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們開始用起新的統編教材,怎麼用?如何教?不少老師心裡還是有困惑的。

我們整理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對於統編小學《語文》教材11個方面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與各位老師分享。

一年級為何先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的教學都是學生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了: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其實,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覆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 統編本”多少有點回歸傳統。

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 、你、我、他 ”,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印象可能是一輩子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 、土 ”“雲對雨,雪對風”等,很傳統,也很有趣。為什麼這樣安排?

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留給孩子們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 “天地人”。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留給孩子對漢字的原初感覺

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先認字後學拼音,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一上來就學拼音,比較難,等於給了一個“ 下馬威 ”,不利於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我看拼音學習再往後推一兩個星期也無妨,總之是要想辦法讓小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認字讀書的興趣,這比什麼都重要。

漢語拼音教學如何教?

對剛上學的孩子而言,漢語拼音學習比較難,教學有何建議?

老師們要明確,學拼音是為了識字,當然,還有普通話正音。拼音是認字的工具,但別當作閱讀的工具。漢語拼音只是柺杖,學會認字就可以不要這個柺杖了。

所以,拼音教學要實事求是,降低難度。例如,發音是比較難學的。學拼音當然要教發音的方法,但也不要過分要求。

一年級能拼讀音節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節。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記的,但不強求背誦默寫。聲母、韻母的音節能夠書寫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講究。大致說來,就是一年級要求拼讀準確,二年級要求再熟練一點兒,也就可以了,別為學生增加額外的負擔。有許多學校一年級還學英語,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混淆在一起,老師教學的壓力是很大的。還有就是南方方言區的老師,為了訓練一個發音,可費老勁了,效果還不好。如果認識到漢語拼音就是一個認字的”柺杖”,普通話正音無非是為了溝通,那老師的壓力會小一點,輻射到學生那裡的負擔也會輕一點,教學效果不見得就差。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其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 )》已經降低了難度,有些學校可能不注意。說到普通話的學習,也要實事求是,方言區的學生會用普通話溝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說得多麼標準、漂亮。如果方言區的老師能結合所在地區學習普通話時的發音難點,來補充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那就更好了。總之,學拼音就是幫助認字,不能代替認字。拼音對學普通話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讀拼音當作學普通話的辦法。

另外,“統編本” 語文教材的拼音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學拼音結合認字,彼此融通。對此,老師們也要重視。

《和大人一起讀》要列入教學計劃嗎?

《和大人一起讀 》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一般而言,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書,所以需要大人和他們一起讀。

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幼兒園主要是無紙化教學,聽故事多,到了小學就開始使用紙質的閱讀材料包括書本了。讓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讀,慢慢過渡到自己讀,這個過程需要大人的引導。

和大人

一起讀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因為以前的教材中沒有這個欄目,所以大家不知道在教學中如何處理。我建議教師把這個欄目納入教學計劃,但不要處理成一般的課,要把它看作課堂教學的延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讓家長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也等於創造了語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教師可以適當給家長佈置”作業”,讓他們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讀 ”。

現在許多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教師可以先在教室裡和學生一起讀,然後通過家長會、家長課堂等形式,示範怎麼實施一起讀。

“一起讀”可以是朗讀,也可以是講讀,或者是對話式閱讀,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讀書,是書面語言的閱讀。

“一起讀”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也不必佈置作業,因為附加的任務多了,壓力大了,興趣就少了。應當讓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自由輕鬆的閱讀。教師如果覺得教材中的一起讀的課文比較淺,也可以換,另外找一些作品來讀。《和大人一起讀》的教學目標,就是激發學生讀書和學語文的興趣。

“統編本”小學語文的課文有哪些變化

一個變化就是課文數量減少了,教學類型增加了。如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漢語拼音的課量也減少了,識字課卻增加了;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 39課,現在也減少了,減少為29課。

課文數量減少,對此,教師不要簡單地理解為 “減負” (孩子們負擔重,往往不是教材 、老師加重的,而是社會、家長加重的),而是教學內容與方式的調整,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的內容,也更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新教材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格外重視,這方面選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級就選了許多古詩。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個課文的變化很大。

課文的選篇標準強調了以下四點,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同時要適當兼顧時代性。大家會發現,有些經典的老課文又回來啦,沒經過沉澱的”時文”少了。

識字、寫字教學如何做到更有科學性

首先是實行 “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是“統編本”低年級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儘快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造條件。

認識字和學會寫,是兩個不同的目標,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個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個 ),其中800字左右會寫,教師在教學中注意不要加碼。不要回到過去那種 “四會” 的要求,因為認、講、用、寫是很難齊頭並進的,那樣做效果可能欲速則不達。

新教材在識字教學的安排上是有講究的,大家在教學中要認真體會。一般而言,

只要按現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大致可以實現獨立閱讀。大家要注意,一年級上冊後面附了一個《識字表》和《寫字表》, 這是一個“識字寫字基本字表 ”,要求會認300個字(這300個字應當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100個會寫的字;一年級下冊附 400個會認的字,200個會寫的字。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識字表

寫字表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有的老師會問:這些字是怎麼來的? 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讀課文,才安排學的嗎? 不是的,它們是依據對小學生閱讀的字頻調查來確定的。先認這些字,才可能儘快過渡到獨立的閱讀。而且從字理、字結構來看,先認識這些字,也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字。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認字”內容,就是說,不完全依賴拼音認字,還要多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去認字。如果單純依賴拼音識字,可能會拖累識字的效率,不利於儘快進入無拼音的實際閱讀階段。

在教學中,老師們要重視範讀 、熟字帶生字、儘量勾連口語詞等。在教第二、三單元時,要鞏固和復現之前認識的漢字,避免回生。一年級要儘量照顧到多元識字,到二年級下學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認字方法了。那時,學生不僅會拼音識字,還會根據上下文猜讀、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猜讀等方法了。新教材“多元認字”的教學思路,老師們應當多加關注,加強研究。

如何上好古詩詞的課

“統編本”語文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29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達80%左右。初中6冊教材中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 最好的辦法就是反覆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進行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比如,給一年級學生講《春曉》,講春天到來的感覺以及那種發現,讓孩子大致懂得寫了什麼,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讓孩子去記什麼“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因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 之類,不是一年級孩子能理解的。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講王維的山水詩,也不一定非得往 “熱愛大自然”上面靠,讓小學生安靜下來,體會一下詩中表達的那種“靜”,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許多成年人理解的內容。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學生一時說不清美在哪裡,總之是積澱下來,有所感覺了。

現在有些古詩詞教學過於煩瑣,像做外科手術,把那種”美”都給弄跑了。比如,有一些老師教《靜夜思》,教案設計的程序就很煩瑣。首先放一個視頻,視頻中有月亮,老師問學生:“你想到了什麼呀?” 有的還讓學生髮表一個感慨,說:“月兒圓啦,人團聚了,多美好啊! 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他隻身離家在外,看到圓圓的月亮,想起他的故鄉,想起他的親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過寫詩排走心中的寂寞。”

這就有點“繞”,還有點“酸”,小學生怎麼會有興趣?有的老師還逐字逐句地講解,安排各種活動,什麼李白的詩中有幾個動作呀,分解一下,讓孩子們演示一下什麼叫舉頭望明月。這多累贅呀,於是靜夜思中的“靜”跑了。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小學生學古詩文,是比較難的,要求別過高,不必在所謂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有的教案總喜歡來個三段論 ———“知作者,解詩意,想畫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領。

要不要把“國學”當作課程?我在這裡非常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必要。“國學”這個概念很複雜,在晚清是為了抵禦“西學”、拯救國粹而提出的,當時是“國將不國”之學,帶有保守主義的意味。這些年有些人張揚“國學”,也許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什麼是 “國學”?我們會發現範圍太大,很籠統,而且精華與糟粕糾纏,又很複雜。我看還是提“優秀傳統文化” 為好,至於“國學”不“國學”,學界都還弄不清楚、有爭議,我們中小學不要去套用。

社會上有人開設了讀 “三百千”的班,說那是“讀經”。這就誇張了。“三百千”是古代開蒙的讀物,主要是認字用的,小學生讀一讀也無妨,但要注意“三百千”並不是“經”,裡邊也有許多不適合現代人格發展的糟粕。小學不要開設什麼“讀經”班,多讀點優秀的古詩文就挺好。

為何要強調課型的區分

課型的區分在一年級還不太能看出來,到了三年級,課文就分為兩種類型,或者兩種課型,一是精讀課,二是略讀課。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統編語文三年級上目錄,標*為略讀

初中教材將“精讀 ”乾脆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就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精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讀書的興味;而略讀課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那麼小學怎麼上好精讀課? 要安排好預習,不要佈置太多作業,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作鋪墊和引導,激發閱讀的興趣。教讀的重點是教閱讀的方法,同時也適時教一些寫作方法,兩者結合起來。略讀課是把教讀課的方法沉澱運用。老師不要多講,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有些老師可能不放心,還要為略讀課安排討論或者作業,這是不必要的。

我特別要說說另一種課型的混淆,那就是不管教學什麼文體,無論小說、散文、詩歌、童話、議論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教學程序和講法。有的上詩詞課,也要分析主題意義;上童話課,就和教學小說差不多,還是人物性格、藝術手法分析;等等。不同的文體課型應當有變化。何況課型不變化,沒有節奏,老是那一套,學生能不膩味?

“統編本”教材在課型問題上有許多探索,比如對文體特點的提示,以及對不同文體閱讀方法的要求,等等,都是有用意的,老師們要重視。

為何提倡閱讀教學”1+X”

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學生讀書少、不讀書。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如果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那麼無論怎麼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 統編本 ”語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註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所以我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 ”,鼓勵學生讀一些“閒書”,也就是和考試甚至和寫作並不一定”掛鉤”的書,鼓勵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 連滾帶爬”地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

當然,我們的語文課要改一改,不能滿足於精讀精講,不能要求閱讀全都圍繞寫作,還要在精讀精講之外,交給學生各種實用的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等。“ 統編本”語文教材在不同文體的閱讀以及多種讀書方法的教學方面,開始做一些嘗試。這是新課題,希望老師們也支持。

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11个问题和解决办法!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语文》小学教材!家长也应该看看!

所謂”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係,慢慢就弄懂了。這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而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