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供應日益緊張 海水淡化市場快速發展

水資源供應日益緊張 海水淡化市場快速發展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全球共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利用海水淡化技術生產淡水,其中,沙特、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缺水嚴重,其70%的淡水資源需求來自海水淡化;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淡水資源,也在不斷髮展海水淡化技術。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建成和在建的海水淡化工廠接近2萬家,合計淡化產能約10432萬噸/日。全球各國對淡水資源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推動了海水淡化市場的快速發展。

全球海水淡化技術超過20種,主要分為蒸餾法和膜法兩大類,蒸餾法包括多效蒸餾法、多級閃蒸法、壓氣蒸餾法等;膜法包括反滲透法、電滲析法等。除此之外還有真空冷凍法、溶劑萃取法等技術。在全球市場上,反滲透法產能約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法約佔21%,這兩種方法是全球海水淡化市場的主流應用技術。

20世紀末我國已建立海水淡化示範工程,經過不斷的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日產淡水量為100.88萬噸,我國海水淡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底,國家發佈了《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

計劃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較2015年末增長113.59%,推動了我國海水淡化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海水淡化行業投資前景預測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在工業生產中,石化、電力、鋼鐵、煤炭、造紙、紡織等行業是消耗水資源最多產業,2017年,我國工業用水量為1300.5億立方米左右,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調整,我國工業用水量每年都在下降,但下降幅度較小,因此我國工業大省用水較為緊張。

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海水淡化市場被引爆。天津、河北、浙江等工業大省用水需求量大,各省市制定的海水淡化規劃目標彙總起來進超國家規劃,海水淡化工程從國家到地方,各層級利益高度一致,行業進入迅速發展階段。

2017年12月,國家印發《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推進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及改造升級,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引導海水利用進入快速健康的發展軌道。

新思界產業研究人員表示,現階段我國海水淡化成本較高,未來隨著海水淡化技術及裝備製造能力不斷提升,成本也將隨之下降,會與傳統供水市場形成競爭力。2020年,我國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為6700億立方米,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工業不斷髮展,生活及工業用水量不斷增長,傳統供水市場壓力持續增大,受此影響,我國海水淡化市場將持續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