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高質量發展|昌吉州:鄉土田園「好風景」 鄉村振興「新畫卷」

鄉土田園“好風景” 鄉村振興“新畫卷”

昌吉州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昌吉日報記者 鄭麗媛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昌吉州:乡土田园“好风景” 乡村振兴“新画卷”

看山、望水、尋鄉愁,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這一美好生活需要,如今,在我州廣袤鄉村大地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正在親身經歷這樣一種革新:山野風光、農耕勞作、田野果園、農家屋舍,這些在農民眼中最平常不過的鄉土風物,如今與旅遊業融合在一起後,不斷迸發出新活力,正在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逐漸繪製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旅遊+助力農業現代化

產業興旺添動能

當農業與旅遊業融合在一起,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看看我州近年來大力發展的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就可以找到答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昌吉州:乡土田园“好风景” 乡村振兴“新画卷”

6月28日,在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種植大戶湯林文打造的採摘園內,一大片草莓地上佈滿綠葉紅果,農戶們正在將一筐筐鮮紅誘人的草莓搬到卡車上,湯林文來到地頭摘了一捧給記者品嚐,入嘴酸甜可口,十分美味。湯林文自豪地說:“我們這緊靠車師古道景區,依託景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我們根據遊客的需求搞了採摘園,很受歡迎。這幾年我通過不斷試種、調整草莓新品種,種植的草莓口感更好。再通過遊客把我們的名氣打出去,一些市場批發商還主動找我呢!”

湯林文說,通過旅遊業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這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創新。正如他所說,如今,我州正通過推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有力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取得實效,破除農業發展瓶頸,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當農業與旅遊業碰撞融合,誰能想到,農業生產場景也能成為觀光旅遊的“好風景”,並能創造出更多價值。

位於昌吉市濱湖鎮的朗青休閒觀光牧場,是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於2014年打造的新疆唯一一家國家級休閒觀光示範牧場,企業主要通過養殖奶牛生產鮮牛奶、分割牛肉和奶製品,同時將奶牛糞便乾溼分離後加工處理成有機肥,用於牧場果蔬種植,形成循環農業產業鏈。

8月8日,記者走進這家牧場,依次參觀了奶牛展示區、自動化擠奶車間、奶牛科技館、蔬果採摘基地等,瞭解了現代化科學養殖奶牛、循環農業產業鏈等內容,結束參觀後還品嚐了企業生產的奶製品,在開闊眼界、農事體驗、美食品嚐等方面都深感值得一遊。

據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經理周靚介紹,觀光農業具備很好的科普教育和遊玩價值,也能夠提高農業的經濟附加值。“觀光牧場開業以來,很受遊客歡迎,一方面為我們增加了旅遊收入,另一方面對我們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推廣品牌、開拓市場都很有幫助。”周靚說。

在我州,以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為載體,農業現代化和旅遊服務相互聯動、相互促進所迸發的“絢麗火花”,正在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至2020年,我州將打造建成100個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使休閒農業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形成天山北坡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建立佈局科學、結構合理、服務完善、管理規範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體系,為現代農業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旅遊+帶動農牧民增收

生活富裕有門道

7月1日,奇臺縣半截溝鎮,湛藍的天空與綿延的丘陵融為一體,片片淺綠、深綠、黃色的田野高低起伏,清風拂動,麥浪滾滾。常年生活在這油畫一般鄉野風光中的江布拉克村村民史生齊,一邊打理著自家農家樂小院裡長勢喜人的蔬菜,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沒想到我們農村裡的這些鄉野風景和土特產如今竟成了城裡人的香餑餑,也成了我們的搖錢樹,我2008年開農家樂以來,遊客、藝術家一批批地來我們這吃飯、住宿,還買些土特產回去,一年下來收入比種地翻了幾十倍呢!”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昌吉州:乡土田园“好风景” 乡村振兴“新画卷”

和史生齊一樣,如今我州越來越多的農牧民通過發展旅遊業,充分享受旅遊業與農業融合發展的紅利,實現增收、脫貧、致富。

近年來,我州以大力發展城郊休閒度假遊、打造新疆重要的休閒度假鄉村旅遊基地為目標,依託烏魯木齊這個全疆最大的客源市場和石河子這個區域中心城市,相繼出臺了財稅、土地、投融資等多項鼓勵政策,大力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民宿、休閒農莊等鄉村旅遊,目前已建成自治區級星級農家樂146家,非星級農家樂接待點577家,鄉村旅遊民宿165家。

今後我州將在三年內引導和支持3萬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並持續加強農旅人才培訓,到2020年,農業旅遊帶動農村新增就業達到10萬人,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就業鄉村,不斷加大旅遊富民力度。

旅遊+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生態文明氣象新

留得住遊客的鄉村旅遊,一定是能讓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昌吉州:乡土田园“好风景” 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這一方面,木壘縣英格堡鄉月亮地村開辦民宿的村民閆向斌深有感觸。他說:“民宿要想留住遊客,就要做到各個環節都給遊客好的享受和服務。好風景、好生態是主要因素,同時乾淨漂亮的村容、美味的食物和好的服務,這些也會影響到遊客對我們的評價。”

正因此,為了做好鄉村旅遊,近年來,我州正通過開展“美麗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著力把鄉村建設成為全域宜居宜業宜遊的“大景區”,推動鄉村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

月亮地村正是這方面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村投資3000萬元整村推進實施了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將民房改造為傳統特色的拔廊房,不斷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各類旅遊服務設施。

走進村裡,一個青山環抱、村落古樸的美麗鄉村映入眼簾。乾淨整潔的柏油路四通八達,路邊綠蔭環繞、鳥語花香、路燈林立。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村落的古色古香,走進農家小院,三角形的原木屋頂、向外延伸的屋簷和黃土色的牆體,構成了一座座古樸的拔廊房。農家院外,古戲臺、農耕博物館、甚至是村委會都頗具傳統民居特色。

閆向斌的民宿是由拔廊房改造而成,他在房前屋後的院裡種植了成片的蔬菜、果樹,供遊客採摘和享用,屋內陳列著各式現代傢俱,家裡供排水暖、通信光纖、電力管網都和城裡條件一樣好,屋內各個角落都十分整潔。“現在我們村不僅有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我們農民的素質也有所提升,把自家弄得乾淨衛生,把村裡打掃整潔,再不像以前院裡亂七八糟、亂扔垃圾、亂倒髒水。”閆向斌說:“生活環境好了,我們住得舒心,也能吸引大批遊客來吃飯住宿。”

閆向斌說,開辦民宿不僅使農民的生活條件富裕起來,也使農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要想把民宿做好,就要會經營、有頭腦,還要勤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這樣才能把遊客服務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農民也能變成文化人、生意人。”他笑著說。

閆向斌說,他要用心把民宿好好做下去,因為他堅信,發展旅遊業將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好路子。

為全面推進農村和旅遊深度融合,今後我州將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全面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全面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推進鄉村旅遊、農家樂廁所整體改造,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

在我州,全面推進旅遊業和農業、農村、農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徵程已經開啟,“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的希望正在廣闊的田野上磅礴匯聚,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