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來了,央行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也出來了

援引多位消息人士報道稱,央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原型方案已初步確定,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系統Demo有望在春節後推出。此前,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已完成兩輪修訂。

今年1月20日,央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表示已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據此前報道,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說過:“從現有的一些類數字貨幣看,其背後都運行著去中心化機制,主要通過分佈式記賬方法建立信任體系。但這些類數字貨幣依然存在著與歷史上私人貨幣一樣的根本性缺陷:價值不穩,公信力不強,可接受範圍有限,容易產生較大負外部性。”

大事來了,央行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也出來了

核心要素為一種幣、兩個庫、三個中心

然而,如今外界對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的廬山真面目還不得而知,不過,關於整套法定數字貨幣體系,在今年9月《中國金融》一期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研究與探討”的專題中,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有所闡述。他表示,央行數字貨幣體系的核心要素為一種幣、兩個庫、三個中心。

具體而言,該體系包括以下幾項主要構成要素:

央行數字貨幣私有云:用於支撐央行數字貨幣運行的底層基礎設施。

數字貨幣:由央行擔保並簽名發行的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

數字貨幣發行庫:人民銀行在央行數字貨幣私有云上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基金的數據庫。

數字貨幣商業銀行庫:商業銀行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的數據庫,可以在本地也可以在央行數字貨幣私有云上。

大事來了,央行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也出來了

數字貨幣數字錢包:指在流通市場上個人或單位用戶使用央行數字貨幣的客戶端,此錢包可以基於硬件也可以基於軟件。

認證中心:央行對央行數字貨幣機構及用戶身份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它是系統安全的基礎組件,也是可控匿名設計的重要環節。

登記中心:記錄央行數字貨幣及對應用戶身份,完成權屬登記;記錄流水,完成央行數字貨幣產生、流通、清點核對及消亡全過程登記。

大數據分析中心:反洗錢、支付行為分析、監管調控指標分析等。

大事來了,央行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也出來了

配合數字票據系統一起作為原型推出

至於這套數字貨幣的落地問題,專業人士透露,作為新生事物的法定數字貨幣,它短期內不會單獨到市面上流通,而是採用央行選取幾家銀行試點,銀行內部進行流通的形式進行發放,其內部會構建一個生態。如範一飛所言,“中國人口多、體量大,像換一版人民幣,小的國家幾個月可以完成,中國則需要約十年,因此,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也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推進,比如可以選擇一兩個封閉的應用場景(如票據市場等),先行開展推廣,觀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積累經驗,隨時改進和完善,待成熟後再推向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