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消費卡騙局的「合法」外衣

戳破消费卡骗局的“合法”外衣

很多人可能接到過這種推銷電話:“不看徵信,只需繳納幾千元錢,即可辦理一張可透支、可貸款、可購物的消費卡。”面對天花亂墜的介紹,特別是裡面有誘人的現金貸功能,有人出於融資的目的,結果陷入這種騙局當中,根本就不能貸款。

“北銀創投消費卡”就是這種騙局的一個典型案例,已讓全國11萬人受害,涉案金額超過2億元。

這類消費卡的一個最大“賣點”,是聲稱可以套現、貸款,一定程度上綁上了網絡貸的功能。區別在於,消費卡因為被包裝成消費金融,一方面淡化了消費者對於網絡貸的不良聯想和必要戒備,另一方面,也能夠弱化監管部門的注意。但其危害性同樣不可小覷。像此次被查處的“北銀創投消費卡”,僅成立兩年,就導致10多萬人被騙,涉案金額數億元,而這很可能還不包括一些線下代理商直接騙取會員費、制卡費的金額。

要知道,這些消息額度動輒10萬到50萬的消費卡所對應的受眾,不可能很多。多數人上當受騙,都是奔著套現、貸款而來。對此,相關平臺和公司應該心知肚明。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卡”騙局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比如“北銀創投”專門設置了先消費後貸款的複雜規則,消費者必須在商城平臺上購物後,才可按照購物金額的25%~30%申請貸款,而商城上的商品是嚴重價格虛高的,這意味消費者根本從中無法貸款(或者說所謂“貸款”就是消費者自己的錢),但是整個詐騙過程被包裝在“合法”的外衣裡面,一如之前的“套路貸”騙局。這種看似“合法”的騙局,其危害性更大。

在各種網絡貸款平臺、理財平臺騙局逐漸被社會所認知後,要警惕這種打著消費卡噱頭的金融騙局再次捲土重來。其不僅給受騙者帶來直接經濟損失,也對社會的信用體系構成威脅。構建誠信的經營環境,對這類遊走在灰色地帶、打擦邊球的消費卡騙局,工商、公安等監管、執法機構就該及時出手,主動介入,露頭就打。

消費卡騙局主要在網絡傳播、推銷,蔓延速度快,監管也要保證效率,加強協同治理,重視舉報投訴線索,很重要。此外,也得加大對電話推銷和相關營銷廣告信息的治理與篩查力度,不能讓那些來路不明的詐騙信息滿天飛。

種種打著互聯網創新名號的金融產品、消費卡,層出不窮,表面上看都穿著網購、借貸的“合法”外衣,但本質還是詐騙。這也啟示現有監管體系要在保證市場活力與安全秩序上確立新的平衡。既讓真正的創新有破土而出的空間,也得讓那些打著創新旗號的“真騙局”無容身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