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巨林先生出版文集《暗夜行走》,個人傳記又添新範本

退休了,怎樣更好地發揮餘熱?退休了,怎樣讓自己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退休了,應該給子孫後代留下些什麼?退休了,怎樣挑戰自我,取得全新的突破......

對於上述問題,上海的朱巨林先生交由四季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散文、隨筆、小說作品集《暗夜行走》,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朱巨林先生是道道地地的上海人,他的童年和少年交給了蘇州河畔,“大自鳴鐘到小沙渡是上海的一個‘下只角’,再苦再亂,畢竟還是上海這個大都市的一部分。”如今,回想起來,他覺得特別有味道,能熬過觸目驚心的“飢餓”和“混亂”的人,都很有福氣,所擁有的一切都顯得無比甘甜。

他血氣方剛的青年,是在雲南西雙版納的東風農場度過的,9年的艱苦時光,讓他與知青們、老工人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開荒砍壩,戰天鬥地......當時的他,有過傍徨,有過痛苦,但也有過夢想,有過歡樂,一切艱難困苦都沒有壓倒他,卻被他所壓倒;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貧乏的的物質生活對他無可奈何,統統被他踩在腳下。他的青春與熱血、激情與活力,都揮灑在那片熱帶雨林裡,那片美麗卻貧窮的土地上。

25歲那年,朱巨林先生回到上海,進入工廠上班。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勁吹,他的業績越來越突出,職位步步高昇。人到中年,他擔任七寶古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七寶老街修復改造指揮部副總指揮,展示了出眾的管理才幹。緊張的工作之餘,他喜歡文學創作,發表了大量的作品。

朱巨林先生出版文集《暗夜行走》,個人傳記又添新範本

明明是守得雲開見月明,明明是前程似錦、幸福盈門,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作品集叫做《暗夜行走》?“‘暗夜行走’沒有什麼特別的含意,總感覺一路走來,似乎總是在暗夜中行走,走著走著,看見了朝霞,看見了陽光,可沒走幾步,天又暗下來了,只能繼續走。在摸索中經歷了很多,從來也沒有人告訴過我,應該怎麼走好人生之路。一路走來有坎坷、風風雨雨、跌跌撞撞,但也有暫時的順達和快樂。已經走過的路, 留下了很多記憶和想法......”這是朱巨林先生的肺腑之言,也體現了他真實的心路歷程。看完這本文集,他的讀者和粉絲不難感覺到,他通過一次次自我摸索式的“暗夜行走”,練就了心明眼亮的洞察力,他才是自己的優秀嚮導!

在“【代序】一條留住記憶的路”中,朱巨林先生寫道,“很多人和事可能微不足道,但那些活生生的故事,或許會留給我們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我們就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從大自鳴鐘到小沙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留給我的卻是長長的記憶,一條留住記憶的路。”600米左右的一段路,卻讓他走了近20年,路短記憶長,他用樸實的文字、濃烈的情感記錄下當年的一個人與一件件事,留下的是永恆的記憶。

在《暗夜行走》中,朱巨林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幅風俗畫,生動形象,很有畫面感,任何一家畫家看到之後,都會產生創作的衝動;任何一位讀者看到之後,眼前都會放起黑白老電影。比如,在“聚興園”這一節中,他寫道,“菜餚以本幫為特色,以禽魚肉蛋為主要食材。白斬雞、紅燒甩水、炒鱔絲、紅燒肉、糖醋小排、蝦仁炒蛋等。炒菜的品種很多,有炒時件、炒豬肝、豬心、豬腰、豬肚、肉絲肉片等。從飯店供應的品種,不難看出就是一家適合普通市民的大眾飯店。”“每月的十五、十六號,晚市常常座無虛席,因為這二天是大多數企業發工資的日子。樓上樓下店堂的小八仙桌坐滿了客人,但一張桌上可以有不同的客人,互相不認識,吃著自己點的菜,大家各不相干,抽菸喝酒聊天在小範圍裡。有時看到小八仙桌堆滿了菜餚,其實座位上有三、四撥不同的客人。”“其實,整個六十年代到聚興園吃飯我只去過一次。那是一位六七屆初中畢業的小夥伴,因家中是老大,被分配在上海工廠工作。第一個月拿學徒工資,他請我們鄰居的幾位小夥伴,一起去聚興園搓一頓。那天點了很多菜,我們都是光頭小夥,沒喝酒,一人一瓶桔子汽水,吃得盆光碗淨,大家很是開心,最後結賬七元多錢。”“平時偶爾也會去聚興園,那是家裡來了客人,父親說:去聚興園炒二個菜。然後我拿著碗、盆去聚興園買炒菜,服務員接過我的碗、盆遞到廚房,吆喝著說: 外賣炒時件、豬肝各一份。”“八十年代未,外甥結婚在聚興園設宴,回家的路上對妻說:此聚興園非那時的聚興園了。”可以說,大家看完這些文字,都渴望著去長壽路、西康路東交叉路口的“聚興園”裡飽餐一頓。

朱巨林先生出版文集《暗夜行走》,個人傳記又添新範本

朱巨林先生擅長表達出人生的況味,他將個人的命運與社會的狀況緊密結合在一起,所寫出的一個個故事,讀來讓人唏噓動容,更加珍惜當下。比如,在“做點‘小生意’”這一節中,他寫道,“老同學聚會,因為很長時間沒有見面,彼此都不知道在忙些什麼,偶爾會裝出很關心的樣子,問一聲:‘最近在忙什麼呀?’老同學也淡淡一笑,隨口說出:‘做點小生意。’是謙虛?或者確實如此?不得而知。後經同學間互相打聽,才知道幾位說做點‘小生意’的同學,有開廠的資本家,有做貿易的商人,有做汽車銷售的老闆,更有搞地產生意的鉅商。如此‘小生意’,讓我瞠目結舌。”“六十年代初期,我也有過做‘小生意’的經歷。有一年的冬天特別冷,大哥從青海返回上海,因一時找不到工作,想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做什麼呢?想來想去還是做自制香菸,成本低,製作工具也簡單,而且在大自鳴鐘西北處百貨商店門口有專買自制香菸的黑市。大哥去十六鋪碼頭買來了菸葉和捲菸紙,父親為他做了一個做捲菸的小盒子,試了幾次捲菸終於做成了。大哥把做好的捲菸放在一種鋁製的飯盒裡(上海話叫“飯夾子”),讓我去大自鳴鐘路邊去賣。”“幸好,第一次去站了一個下午,賣掉了半飯夾子的捲菸。回家把錢和剩下的捲菸交給大哥,算了一下本錢收回了,盈餘了一半的捲菸,大哥給了我2分錢,算是勞務費吧,拿到錢我也挺開心的。以後,我基本上每天下午都去,在人群中竄來竄去,向路人兜售捲菸,臉皮厚了,生意也做得好了, 每次都能得到幾分錢的勞務費。”“有一天下午,我拿著飯夾子沒在人群中兜售,而是倚在路邊的鐵欄杆上等老客戶。許多賣煙的孩子和我一樣,漫不經心地等待著。路上的行人並不多,但總感到今天多了幾個陌生面孔,東看看西望望,不像是來買菸的,而且每個賣煙的孩子身邊似乎都有一個大人在看捲菸。瞬間,讓所有賣煙的孩子陷入了絕境。只聽見有人叫了一聲 :動手。就一會兒功夫,賣煙孩子的胳膊都給站在身邊的大人抓住了,而且被集中站成了一排。有想掙扎的,也有大聲問 :幹什麼呀?自然沒用。飯夾子和捲菸都被沒收了,還被帶到了公安派出所。派出所的幹警讓我們留下了家庭地址、姓名,並保證以後不再賣香菸,東西沒收了。”“走出派出所,有人撒腿就跑,我沒跑,站在派出所門口哭了。這是我做“小生意”的開始和結束。”

《暗夜行走》分為四輯,第一輯是上海下只角,記敘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生在“大自嗚鍾到小沙渡”這段路上的人和事,包括作者的童年、少年生活。六十年代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年代,每個故事都具有特定的時代意義,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第二輯是暗夜行走,濃縮了朱巨林先生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能啟發大家更好地認識自我、熱愛生命,懂得感恩的情愫。第三輯是十年流落,真實地記錄了朱巨林先生作為上海知青在西雙版納農場的生活,用一件件活生生的人和事,訴說了知青這個特殊群體的悲哀。第四輯是行色匆匆,由八篇中短篇小說組成,描繪了社會小人物和邊緣人物的喜怒哀樂,人物鮮活、情節緊湊,每一篇小說都能找到原型,所有的細節都來源於生活。

綜上所述,朱巨林的文集《暗夜行走》是對個人傳記的創新,以寫實為主,以虛構為輔;包含著他大半生的奮鬥歷程,又站在新時代的角度,進行概括、提煉和昇華。這本文集值得一讀,是他的全部精神生命的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