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門行禮規範


玄門行禮規範


諮詢、交流,請加師父私人微信號:M413119

玄門行禮規範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因叩拜過程中伴隨有拱手、作揖,我們先介紹一下拱手禮和作揖禮。


玄門行禮規範

一、拱手禮

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玄門行禮規範

二、作揖禮

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玄門行禮規範

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

1、端身正立,仰瞻聖像,平心靜氣,雙腳成外八字狀,兩足跟距一拳寬,離跪墊一腳遠近。手抱太極,左手抱右手,取意“保佑”,右手大指掐右手中指尖(午紋),左手大指透過右手虎口掐右手無名指根(子紋),是謂掐子午,抱太極。

2、雙手上舉至鼻尖,不過眉心。下收至肚臍,不低小腹。

3、分開雙手,左手原位,右手向前,同時下蹲,兩膝蓋分開比肩寬,著於跪墊邊緣。

4、上身前傾,右手按跪墊上,指尖朝左前方。左手按右手上,成十字形,指尖朝右前方。小臂貼跪墊上。雙手在跪墊上的位置,視俯身後額頭的位置而定。

5、俯身,額頭在手背上輕點,稍做停頓,緬想聖容。俯身後,背部要平,不可使臀部高過頭部。

6、先上身,收左手至腹前,站起同時收右手。

7、抱太極,舉至鼻尖,窮身一禮。以上為一拜,三拜為三禮三叩。俯身後輕點頭三次,三拜為三禮九叩。整個過程要自然舒緩。叩頭不要大起大落。然後,退半步,窮身一禮。至此,完整的禮拜完畢道教如何“三拜九叩”。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三跪象徵人三寶精氣神,道三寶道經師,天三伯日月星。象徵三才。 九叩象徵純陽之數。

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

圖文源於網絡,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立場,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

END

玄門行禮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