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智慧」洛陽颳起「頭腦風暴」——2018聚力產業創新院士洛陽行活動綜述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通訊員 張煒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9月7日出版的河南日報

經濟發展高質量,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今年全國“兩院”院士大會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特別強調要“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參觀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 常世峰/攝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創新載體,壯大創新主體,完善創新機制,建設人才強省,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省委要求,洛陽要做好創新發展這篇大文章,打好有洛陽特色的“四張牌”,在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邁出新步伐,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畫”上濃重的一筆。

2016年8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發展“院士經濟”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36個院士工作站相繼落地建設,38名院士及其團隊成為洛陽的常客。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招才引智、平臺搭建、高端謀劃、戰略諮詢,“院士經濟”成為洛陽產業創新的一抹靚麗色彩。

8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省科技廳,洛陽市政府等共同舉辦的“2018聚力產業創新院士洛陽行”成功舉行。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2018聚力產業創新院士洛陽行院士諮詢座談會 王以震/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陳俊武、曹春曉、陳洪淵、雒建斌、李應紅、王建宇,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陳建峰、郭東明、李培根、胡正寰、李鶴林、顧金才、孫傳堯、趙振業、屠海令、王海舟、蹇錫高、丁文江、樊會濤、黃慶學、鄭裕國、賙濟、潘復生等20多名院士,以及來自國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員和專家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等,參加了院士洛陽行活動。

院士、專家們分兩組深入到一拖集團、中信重工、中船重工725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等洛陽部分重點企業、科研院所,調研產業發展現狀,為企業發展把脈問診;召開院士諮詢座談會、院士論壇為洛陽產業創新建言獻策,找準癥結,開出良方;編制、發放《技術需求手冊》,發佈洛陽重點企業技術需求,方便院士後續洽談技術合作……

一個個務實舉措,一次次精準把脈,一場場傾情解答,一項項合作成果意向,“院士智慧”在古都颳起“頭腦風暴”,為洛陽產業創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注入了新動力。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參觀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 常世峰/攝

深化院地合作,開啟洛陽產業創新新篇章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是洛陽發展的必由之路。

洛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基礎堅實,但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艱鉅任務。

2016年以來,洛陽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著力打好“四張牌”,致力於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

與國內外科研單位、專家深化合作,洛陽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也有比較突出的優勢。

——機遇多。洛陽處於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疊加”。作為“中國製造2025”城市試點示範,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陽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給洛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帶來了重大機遇。

——基礎強。洛陽在產業基礎、科研實力、區位交通、生態環境等方面都擁有較好的比較優勢,特別是近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思路明。洛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系列思路舉措,包括髮展“院士經濟”,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和政策鏈“四鏈融合”等。

“實踐證明這些思路舉措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洛陽實際的,堅持不懈抓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洛陽市委主要領導表示,在此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時代的洛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加快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一場規模空前的“院士洛陽行”,拉開了深化院地合作的序幕,開啟了洛陽產業創新的新篇章。

中國科學院原副秘書長沈保根表示,近年,洛陽大力構建現代創新體系,著力發揮自創區產業創新引領作用,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發展勢頭良好。中國科學院及廣大院士將進一步聚焦洛陽、深化合作,加快探索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更開放的合作模式,形成更靈活的合作機制,為推動洛陽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陳建峰表示,這次“院士洛陽行”活動,為雙方深化院地科技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在洛陽轉化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下一步,中國工程院將繼續發揮國家高端智庫作用,緊扣洛陽發展新形勢新需求,積極組織更多院士來洛陽開展戰略諮詢和戰略研究,為洛陽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智力、人才支撐。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參觀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 常世峰/攝

深入一線調研,為企業把脈問診

這次“院士洛陽行”活動,聚焦裝備製造、新材料、冶金、化工四大板塊,抓住了洛陽產業轉型的重點。

8月29日,30多名院士、專家不顧旅途勞累,分兩組深入洛陽部分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考察企業、科研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可喜成績,但更多是為企業破瓶頸、解難題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來自新材料、化工和冶金組的院士、專家,走進中船重工725所,建議加快建設鈦產業平臺,集聚創新資源,拉動整個鈦產業發展。在洛鉬集團,院士、專家圍繞鉬鎢冶煉新工藝等問題與企業人員進行深入交流,並提出寶貴建議。在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院士、專家建議,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主線,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努力做到“軍品民用,民品高端”。

先進裝備製造組的院士、專家一行,先後走進中信重工、一拖集團、洛軸等企業。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院士、專家現場瞭解了以大輪拖裝配線和智能機加車間為代表的現代農機生產系統,針對刀具壽命判斷及相關數據分析提出一系列中肯意見。在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當了解到由該企業負責製造的高鐵軸承正在測試時,院士、專家們仔細詢問了相關技術參數等細節,鼓勵企業加快研發進度,為高鐵早日實現完全國產化貢獻力量。

“院士提出的洛陽工業向海洋工程等應用領域拓展的建議,值得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板塊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未來,中信重工將和各位院士加強聯繫,爭取在有關領域達成合作,促進企業新產業發展壯大。”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民說。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參觀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 常世峰/攝

面對面諮詢解答,找到創新發展“金鑰匙”

8月29日至30日,“2018聚力產業創新院士洛陽行”分別舉行院士諮詢座談會、院士論壇。

座談會上,面對洛陽對產業創新發展的急切願望、尋求合作的真摯請求,郭東明、屠海令、黃慶學、胡正寰、趙振業、幹勇等兩院院士們結合自身研究領域一一進行解答,展現出我國科技工作者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勇於奉獻、不斷創新的可貴品質和高尚精神。

院士洛陽行,企業收穫頗多。

通過大力拓展企業與院士合作,中國一拖現已與雒建斌院士團隊開展農機刀具強化項目合作,目前已將旋耕刀等刀具性價比提高一倍以上。同時,雙方在農機專用檢測平臺開發、土壤檢測等方面也已形成合作研發意向。

“在高鐵軸承和航空精密軸承的研發方面,院士、專家們在材料應用、技術工藝創新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們受益良多。”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高文峰說,目前,洛軸正在組建團隊與院士們對接,加快以高鐵軸承等為代表的高端軸承研發和生產。

“院士們認為,要想辦法吸引國內外具有高新技術優勢的單位來洛陽建立相應的研究院,並和本地現有產業結合,提升產業創新水平。這一建議對於老工業基地的轉型升級十分重要。”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董事長任慧宏說。

“同院士、專家們的直接接觸,使我們受益良多。多位院士強調在創新工作中引進高端團隊的重要性,極大鼓舞了基地團隊紮根洛陽、矢志創新的信心和決心。”清華高端裝備院洛陽基地常務副主任馬明星說。

在此次活動中,多位院士提出地方政府應在支持創新中做好頂層設計,出臺好的政策,做好產業聚焦,在若干環節實現“又精又專”。

洛陽市科技局負責同志表示,近年,洛陽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並謀劃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專項,構建了“1+3+N”政策體系,方向正確、成效顯著。下一步,科技部門將結合有關院士的意見建議,聚焦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細分領域,依託國家、省重大創新平臺,打通“四個通道”,促進“四鏈融合”,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生態,建成3—5個國內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引領帶動洛陽產業轉型發展。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2018院士洛陽行院士論壇 王以震/攝

務實合作,《技術需求手冊》受院士熱捧

“這本《技術需求手冊》很實用,未來我需要進行對接,該和誰聯繫?”在8月29日下午舉辦的“2018聚力產業創新院士洛陽行”院士諮詢座談會上,大連理工大學的蹇錫高院士高高舉起一本藍色小冊子,認真問道。

“這裡有洛陽有關部門的電話和郵箱,隨時聯繫即可。”旁人的提示,讓蹇錫高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將手冊收進包中。

洛陽市科技局負責同志介紹,受到院士熱捧的這本40多頁的藍色小冊子,是專門為方便院士後續洽談技術合作而設計。內容分為洛陽市重點產業概況、重點企業技術需求、市情三部分。其中,重點企業技術需求詳細列舉了洛陽重點企業與院士合作意向表、洛陽重大科技需求彙總表、院士合作站技術合作需求表等。

記者看到,在《技術需求手冊》上,中國一拖集團發佈了“拖拉機駕駛室內飾材料吸聲特性研究”技術需求,推進拖拉機駕駛室吸聲降噪;為了實現材料升級優化,中航光電發佈了“防黴菌橡膠材料”技術需求;圍繞時下熱門的大數據產業,河南省科融科技有限公司發佈了“大數據挖掘技術”技術需求……

走企業、看創新、談合作……院士們在仔細聆聽企業講解的同時,時不時翻閱《技術需求手冊》,尋找企業技術需求和自己團隊研究方向的契合點。

手冊中,信息語言簡潔、條目清晰,讓院士們在短時間內快速瞭解洛陽產業創新“卡脖子”問題,並在諮詢會上積極回應——

“我們團隊從事軋製高新技術研究,在洛陽本地軸承、礦山機械等領域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北京科技大學的胡正寰院士說,河南科技大學魏世忠教授團隊研究耐磨材料,與我們團隊的新型工藝結合緊密,希望將來在洛陽能夠合作建立專業化的工廠,進一步助推當地製造業升級。

“我們的科研成果可以大大提升無人機續航能力,洛陽如果有發展無人機產業需要,我們願意提供技術支持。”上海交通大學的丁文江院士說。

“手冊裡有防黴菌橡膠材料等技術需求,我們的研究正好涉及高分子複合材料領域,願意為洛陽企業提供服務。”北京化工大學的陳建峰院士說。

一本藍色小冊子,密切了院士與企業的技術對接,延伸了院地合作空間。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參觀中信重工 王以震/攝

科技引領產業創新,實現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借力省獸用藥品開發院士工作站,普萊柯成功研製豬藍耳病滅活疫苗,為企業帶來了近10億元的銷售收入;基於省大容量鋰電池院士工作站,中航鋰電承擔了國家“863”計劃等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務,順利實現產值翻番;依託省大氣與海洋探測裝備院士工作站,凱盾洛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拉曼激光氣象雷達等行業精品,向著海洋探測智能裝備的“藍海”市場挺進……

近年來,結合地方產業發展,洛陽市多種形式引入院士及其團隊,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和發展方向,與本地研發人員聯合開展豐富多樣的科研活動,破解產業技術難題、加速成果應用轉化、搶灘戰略新興高地,颳起了技術創新更高效、成果轉化更通暢、轉型升級更有力的產業新風。

如何實現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洛陽市正謀劃實施科技引領產業創新行動,即以培育企業增長、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集群影響力為目標,以創新主體、創新平臺為抓手,以市場化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引領,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載體,實施創新主體增量提質工程、創新平臺擴量提效工程、創新項目補鏈強鏈工程、創新載體產業集聚工程、產業聯盟聚力創新工程等十大工程,著力打通“四個通道”,促進“四鏈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設國內一流產業集群,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生態,為全面深化“9+2”工作佈局、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同時,落實好洛陽市“1+4”人才政策,圍繞傳統產業“引才”“育才”,持續實施“河洛英才計劃”“河洛工匠計劃”等,精心育才、大力聚才、科學用才,形成“引來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撐起一片產業”的發展態勢。

金鳳翔集,入洛發展。“兩院”院士聚集,為洛陽產業創新夯實了基礎,讓千年古都煥發新生、絢麗綻放,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畫”上濃重的一筆。

“院士智慧”洛阳刮起“头脑风暴”——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综述

9月7日出版的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